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学...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这说明苏格拉底(    )
    A . 强调个体感受和自由 B . 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 . 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 . 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 2. 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
    A . 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 . 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 . 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 . 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 3. 但丁的《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 . 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B . 世俗艺术水平落后 C . 人文主义严重缺失 D . 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 4.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并强调君主拥有一切权力的同时其权力也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的优越性 B . 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C . 宗教改革的深刻影响 D . 限制君权的必要性
  • 5. 启蒙思想家们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且大量发行有关自然科学的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    )
    A . 提升了民众的教育水平 B . 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 . 意在瓦解封建神学的统治
  • 6. 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 . 社会契约论 B . 人民主权说 C . 天赋人权说 D . 三权分立学说
  • 7.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
    A . 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B . 启蒙运动会一直延续 C . 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D . 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
  • 8. 卢梭认为:科学是懒惰的产物,是道德败坏的根源。他的处方是社会要建立于契约之上,而教育要从学习科学文化转变为启发儿童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卢梭这一主张(    )
    A . 与启蒙运动的主流精神基本保持致 B . 表明理性主义已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C . 体现反对科学和理性的浪漫主义精神 D . 提倡人的教育要符合科学和理性精神
  • 9. 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 ,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    )
    A .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B .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C . 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向复杂发展演化的 D . 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10. (2018高二上·深圳期中)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
    A .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 .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 .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 11. 鲁迅在20世纪初时曾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中国的爱国青年喜读拜伦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 .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 具有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12. 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 揭露社会黑暗面 B . 鼓吹暴力革命 C . 真实地再现历史 D . 塑造英雄形象
  • 13. 中国古代书法家崇尚意境,如草书具有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的特点;毕加索的著名绘画《格尔尼卡》,反映了毕加索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材料可以印证以下哪一种艺术观点(    )
    A . “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 B .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 C . “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 D .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
  • 14.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有过这样的表述:"19世纪的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张蜘蛛网)。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这一表述揭示了(    )
    A . 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 B .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C . 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 D . 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
  • 15. (2020·新课标Ⅰ)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 16. (2019·全国Ⅱ卷)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 .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17. (2019·全国Ⅲ卷)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 .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 18. 北宋立国后在州置“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府则置“知府事”,简称“知府”,其皆由中央直接派出文官充任,并另设“监当”一职,掌茶、盐、铁等场务及税务。这些官职的设置(    )
    A . 适应了专制集权体制发展需要 B . 加剧了冗官带来的政治危机 C . 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期稳固 D . 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 19. 梭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
    A . 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 . 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 . 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 . 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 20.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 .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 21. 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材料意在强调(    )
    A . 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 B . 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C . 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D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
  • 22. (2020·江苏) 在西方绘画史上,有些画家“以表现罕见的或带有异邦情调的景象,或表现理想化的山水风光为主。在构图、用色、造型等方面均加以主观处理,并将浓厚的个人激情寓于风景的描绘之中,使人观后联想无限,回味无穷”。他们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
    A . 浪漫主义 B . 现实主义 C . 印象主义 D . 现代主义
  • 23. 中世纪时天主教规定只有神父才能阅读《圣经》,到了16世纪中期,许多教民相信只要是信徒就可以直接阅读《圣经》,只要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
    A . 天主教会放弃对教民的精神控制 B . “因信称义”思想深入人心 C . 文艺复兴解放了教民的思想 D . 天主教信仰被新教信仰取代
  • 24. 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的存在"。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    )
    A . 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 B . 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C . 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 D . 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干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法者,宪令薯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一正义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己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义务,又通过自己的禁令约束人们不去为非作歹。......用人为的立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成,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