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孔子曾将其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②体现了荀子“礼法并重”的理念
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仲舒的思想④朱熹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理学体系
① ② ③ ④
①由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②选才过程体现出开放和公平的特征
③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主要依据
④较好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自由流动
①丝织作坊的发展 ②雇佣关系的出现 ③商人群体的形成 ④新兴市镇的繁盛
时期 | 地方行政体制 | 时期 | 地方行政体制 |
秦汉 | 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 | 宋朝 | 路、州、县三级制 |
唐朝 | 道、州、县三级制 | 元朝 | 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①消除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
②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④说明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支持
①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办于阿提卡半岛②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
③法国承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冬季奥运会④北京成为奥运史上首个“双奥”城市
①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②北美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
③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
④确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①在拜伦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②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
③《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
④《自由引导人民》宜告新一轮浪漫主义的到来
材料一:对“公”“私”关系的讨论和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说,曾经使我们将那个时代称之为“启蒙时代”。……但黄宗羲们没有真正的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他们也没有设想出一个权力更替和权力制约的机制。急剧的改朝换代,决定了他们的“待访”必将成为一种“空守”。因此,对他们思想的启蒙色彩要做仔细的检讨,或者说他们的启蒙意义要到晚清才得以真正展现。
——摘编自干春松《儒学概论》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典型的民权宪法,第一次比较充分的体现了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的宪政理念,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立宪的新篇章。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否定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制度,从而树立了帝制非法和共和合法的观念,促进了民主主义潮流的大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大解放。
——摘编自袁兵喜《权利与权力的规制——<中华民国临时的法>之宪政理念》
材料一:拿破仑三世的帝国崩溃之后,法国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由它治理国家,直至新宪法起草之前。1871年它进行了国民立宪会议进举。选举结束之后,很快就发生了巴黎公社事件,这使国内的保守政治情堵进一步得到加强。然而,君主派是显而易见的胜利者,但其内部围绕着由波旁家族还是奥尔良家族出任国王问题意见不一。这一僵局致使在1875年通过了——仅以一票之优势——一系列基本法律,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但保守政治情堵依然存在。
——摘编自【美】菲利普《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46年成立的计划委员会制订出发展经济的“装备和现代化计划”。根据该计划,到1950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应超过1929年的25%。此后,法国的经济便逐步由恢复走向较高速度发展。如以1949年工业生产指数为100,则1952年为116,1953年为119,1954年为126,1955年为155,1956年为140,1957年为149,基本上是直钱上升。这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西欧其它国家相比也是比较快的。
——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一:夫中国一端之缦(一种丝织品),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
——引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之初,中国沿海和长江中游以下的航运被英国太古、怡和及美国旗昌等洋行控制。道光年间中国原有沙船三千余号,到70年代之初,只刚下了四百号。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触市场,汇丰银行迅速成为英国资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的中心机构。外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由洋行通过买办网送到内地各处。在60年代,如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缏,都已经被外国商人的收购组织向小生产者压价掠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产阶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的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都被帝国主义势力编织进了资本主义的网络;它们争夺原料市场的斗争已不限于一国、一地区、一洲,全世界范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这时欧洲国家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斗争,必然会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国家两两结盟或三三结盟,这些结盟的国家涉及的利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相对缩小,战时各大洲之间的兵源运输已不成问题。……一战也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
——摘编自龚敏《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界丰富的遗产,如经济领域多边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战争经历引起的战争观的变迁等。二战后的这些遗产在战后使得和平发展成为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发展模式,对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时代主题的改变,确保了战后世界整体和平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极大繁荣,还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把世界日益连为紧密的整体。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发展模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