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2022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7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长江下游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良渚古城遗址,中心是宫殿区,向外分别是内城和外城,堆筑高度亦逐次降低;外围郊区达到100平方千米,有发达的水路交通和大型水利系统。该遗址还出土了1.3万千克炭化粮食,大量玉器、陶器等。据此可推知,长江流域(   )
    A . 出现农业支撑的早期国家 B . 城市功能完备有统一规划 C . 已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 D . 粟作农业与手工业较发达
  • 2. 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的差异最能说明(   )
    A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 B . 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 C .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 D . 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
  • 3. 从题3图来看,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彳”,表示行走;右边“眼睛”上有直线,表示“行正、目正”。在金文中,“德”字右边“眼睛”下加了一颗“心”,表示还要“心正”。此后的各种字体基本沿用了金文的这一写法。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德”字形演化

    A . 早期汉字结构发展一脉相承 B . 社会道德意识逐渐受到重视 C . 儒家重德尚贤观念影响深远 D . 心理认同是华夏文明的内核
  • 4. 在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在这些地区设郡、县进行管辖,大量内地民众奉命迁往从匈奴手中收复的河套地区,开垦土地;前往岭南的移民以军人为主,但直到秦朝灭亡,中央都没有将移民岭南的军人召回。秦朝对南、北边疆的管理举措(   )
    A . 破坏了地方历史传统 B . 蕴含“怀柔远夷”思想 C . 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D . 彰显了“大一统”意识
  • 5. 关于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作用,当时人颇多论及者,以官营的采矿、煮盐、铁器制作等手工业来说,有人认为“总一盐铁”,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还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手段。由此可见,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抑制土地兼并 D . 杜绝奢侈浪费
  • 6. 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婚总数的65.6%,仅北魏一朝的民族通婚就有121起,这其中又以鲜卑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   )
    A . 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B . 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C . 民族政权和平更迭 D . 门第差别趋于消亡
  • 7.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频繁交往,波斯人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店铺,并出卖名酒三勒浆,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马球运动也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唐朝时期(   )
    A . 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 B . 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 C . 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D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 8.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 . 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C .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 .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 9. 题表反映的是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   )

    题表  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 国家大一统时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最高 B . 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 C . 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 D .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变化与选官制度有关
  • 10.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郑和)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 . 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有利于明朝航海的持续发展 C . 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D . 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 11. 康熙五十七年,闽浙总督满保奏陈:“各省凡往来台湾之人,必令地方官给照,方许渡载。单身游民无照者,不许偷渡。如有犯者,官兵民人,分别严加治罪,船只入官。如有哨船私载者,将该管官一体参奏处分。”此奏经兵部等衙门议覆,得到清廷允准。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理 B . 说明赴台移民开始出现 C . 妨碍了两岸居民正常往来交流 D . 表明闭关锁国政策加强
  • 12.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地相提并论。”这段英国人的描述(   )
    A . 充斥着西方文明固有的偏见 B . 暴露了乾隆盛世潜伏的危机 C . 彰显了工业化完成后的自信 D .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 13. 根据题表分析,影响当时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数的主要原因是(   )

    题表  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情况表(1844—1863年)

    年份

    船只数

    吨数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306

    44

    142099

    8584

    1849

    331

    133

    142357

    52547

    1855

    437

    157191

    1863

    867

    3400

    300500

    964309

    A . 开埠时间的早晚 B . 地理位置的优劣 C . 自然经济的状况 D . 近代企业的数量
  • 14. 容闳为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19世纪40年代,他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协助曾国藩赴美购买机器,提出幼童出国留学计划;19世纪90年代,他支持维新变法运动;1908年,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据此可知,容闳的一生致力于(   )
    A . 国家出路的探索 B . 对工业化的追求 C . 封建政体的变革 D . 争取民主的斗争
  • 15.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会议要求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领导和团结各界人民奋斗,并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B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 . 明确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 .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
  • 16.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小组编写,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据此可知,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民教育 B . 抗日根据地教育体系完备 C . 历史教育成为文化工作重心 D . 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
  • 17.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各界群众从1951年6月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   )
    A . 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 B . 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 . 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 18. 图为1951年8月10日发行的《人民日报》(局部)。该日登载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提出“减轻学生课业学习与社团活动负担”“注重体育、娱乐活动”等六项具体要求。这一决定(   )

    A . 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B . 体现了服务国家建设的追求 C . 基于学校向工农开门的要求 D . 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
  • 19.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一论断(   )
    A . 突破了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 B . 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 . 有利于推进国内的经济建设 D . 否定了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 20. 题20图为1983—200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及增速统计图。导致这一时期农民工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B . 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C . 农民文化水平提高 D .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 21.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 . 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 . 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 . 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 .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 22. 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古希腊雕刻家由此留下了很多表现运动中人体的优秀作品。题22图即为雅典雕刻家米罗的经典代表作《掷铁饼者》。从中能够读出的信息是(   )

    A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源于古希腊 B . 古代欧洲艺术深受希腊文化影响 C . 注重人与崇拜神在古希腊完美结合 D . 奥林匹克运动最能体现人体之美
  • 23. 题23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B .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C .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D .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 24.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数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25.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军元帅福熙在写给法国总理的信中说:“(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他意在称赞中国劳工(   )
    A . 大都成为冲锋在前的战士 B . 有助于协约国对敌作战 C . 在一战中对法国贡献最大 D . 推进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 26.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
    A . 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 B . 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 . 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 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 27. 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23条规定,中、法、美、英、苏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国可以联合其他成员国,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一票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联合国这一设计(   )
    A . 奠定了两极格局基本框架 B . 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 C . 侵犯了弱小国家民族利益 D . 制约了安理会效用的发挥
  • 28. 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封面,其中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对此封面所含的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 . 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B . 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 . 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 . 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 29. 题图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示意图,苏联、美国、英国等国于1968年7月1日签署了该条约。中国于1992年3月递交加入书。1995年5月,联合国召开缔约国大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

    A . 基本上消除了核武器扩散的风险 B . 改变了全球治理体制的基本规则 C . 涵盖了全球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 D . 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产物
  • 30.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中国昆明举行;同年10月,“缩小限制全球变暖的财政和技术差距”成为第76届联合国大会辩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这些会议的召开表明(   )
    A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 . 各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存在根本性分歧 C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 . 解决全球性问题亟须改革全球治理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度

    举例

    民族共同祖先

    各民族神话中出现的伏裁、女娲,有的神话说二者是夫妻,有的神话说是兄妹,有的神话说是姐弟,有的说是母子或父女,具有女始祖身份的女娲,在我国30多个民族神话中也都有广泛流传

    传统文化符号

    以“龙”为例,汉族神话中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龙王、龙神等

    中华优秀人物

    ①老子、孔子、屈原、关羽等在许多民族和地区不仅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而且还在多种民俗活动中对其祭拜颂唱

    ②像《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在藏族、蒙古族等众多民族中流传,是多民族共同赞颂的英雄

    材料二: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即皇天将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

    ——《尚书•周书•梓材》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拓片

    ——“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治理百姓)”

    材料三当时鲜卑族没有文字,诏令文书都用汉字,因此各级官吏都必须识汉字。北齐武将军厍(shè)狄干不会写字,签名写“干”字的一竖从下向上写,被人嘲笑为“穿锤”,因此,他的子孙也开始学习汉族文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各族人民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各民族神话中对共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表现。
    2. (2) 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属于什么史料?提取两类史料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 32. 广告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申报》广告抽样统计

    时间

    总数/则

    国内广告/则

    国外广告/则

    1872年

    26

    8

    18

    1874年

    35

    2

    33

    1876年

    52

    19

    33

    1878年

    58

    29

    29

    1880年

    92

    41

    51

    1882年

    148

    82

    66

    ——摘编自王信年《中国近代广告的最初形态》

    材料二

    1949—1955年《人民日报》广告统计

    ——摘编自《〈人民日报〉广告与社会变迁(1949—1959)》

    材料三长期的“广告—市场”意识在20世纪70年代末迅猛复苏。1978年,广州市机电局暨红卫汽车工业公司等,自行组织员工绘制产品宣传画,在海珠广场“谊园”举办产品展销会时,这些产品宣传画悬挂于展场内外,实质也是工商广告。1980年后,工商广告红遍广东。“广交会”周边以及珠江岸的商业广告及公益广告成行成阵,一度被视为繁荣的风景线。《深圳特区报》1981年6月试刊之始就刊出很多商业广告。

    ——摘编自江沛丰《近百年广东商业广告业概述》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872—1882年间《申报》刊登广告的情况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广告发展的总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广告发展的时代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广告行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广告的认识。
  • 33. 回顾美国发展历程,揭开大国崛起的神秘面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央集中了财政、军事、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发挥了保卫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职能。在华盛顿任总统期间,总统和国会就颁布了国会法令、司法条例,整顿了货币,发行了公债,发布了税收法令,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等等。1791年还建立了第一国家银行。这一切都巩固了资产阶级、种植园主的新政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00—1913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的人均GDP的比较

    年份

    1700年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拉美(合计)/1900年国际元

    529

    665

    698

    1511

    美国/1900年国际元

    527

    1257

    2445

    5301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失业人数在1933年达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就在这种形势下,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颁布新政,挽救了美国危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拉美相比,1820—1913年美国人均GDP发展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