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4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下·苏州月考) 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人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 2. (2022七上·尧都月考) 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 . 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 . 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 . 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 . 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 3. (2022·黄圃一模) 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 . 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 .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 4. (2024九下·松山模拟)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 5. (2022·黄圃一模) 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右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

    A .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 . 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 . 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 . 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 6. (2023七上·芦溪期中)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分封制度的强化 B . 井田制度的推广 C .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 土地兼并的加剧
  • 7. 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 .     周王实行分封制 B . 秦国的商鞅变法 C .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8. (2022·黄圃一模) “秦朝这种新的统一文字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说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材料中的“这种新的统一文字”(   )
    A . 主要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B . 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文字 C .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 . 主要镌刻在商周的青铜器上
  • 9. (2022·黄圃一模) 下表反映了西汉时期的铸币情况。表中铸币情况的变化反映出(   )

    发行时间

    名称

    是否垄断发行

    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

    四铢钱

    允许民间私铸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三铢钱

    不准私铸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郡国五铢

    由郡国垄断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赤仄五铢

    由中央垄断

    A . 冶铸技术不断进步 B . 古代货币制度的完善 C . 王国问题日趋严重 D . 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
  • 10. (2021九上·郑州开学考)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 巩固了国家统一 B .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 . 促进了物种交流 D .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 11. (2022·黄圃一模) 东汉灵帝时,侍从左右的有张让、赵忠等人,他们可以参与阅览朝臣章奏,而灵帝却公然称呼:“张常侍乃我公,赵常侍乃我母”,东汉统治陷入混乱局面。这反映了当时 (   )
    A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 皇帝受制于外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宦官把持了朝政
  • 12. (2022·黄圃一模)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为少数民族写列传突出反映了(   )
    A . 郡国并行制度的弊端 B .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C . 北方民族大交融出现 D . 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13. (2024七上·仁化期末) 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此可知(   )

    《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十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 . 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B . 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C . 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D . 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 14. (2022·黄圃一模) “清乐”是源自汉代乐府的一种清雅音乐,魏晋以来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时的清乐经过改编后由“胡人”演唱;隋朝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了魏晋以来(   )
    A . 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 . 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C . 政权分立阻碍文化发展 D . 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 15. (2022·黄圃一模) 《齐民要术・杂说》强调观察田地情况,干湿得当。秋收后,先耕种荞麦的地,后耕其余的地。一定要耕深耕细,不能贪多。根据干湿情况,随时盖磨使土壤切实以保墒。据此可知,《齐民要术》体现(   )
    A . 生态农业思想 B . 以农为本思想 C . 因地制宜原则 D . 遵自然规律
  • 16. (2024七下·平山期末)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 .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 .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 .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 17. (2022·黄圃一模) 该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该制度”指的是(   )
    A . 科举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选官制 D . 察举制
  • 18. (2024七下·红寺堡期末) 唐朝引进了波斯文明中的琉璃制造、钻石制作、建筑等工艺,唐代服装也借鉴了波斯时装的款式。材料意在强调(   )
    A . 唐朝社会兼容并包 B . 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C . 波斯享乐之风盛行 D . 波斯科技文化先进
  • 19. (2024·南昌模拟) 某同学为了参加辩论会搜集资料,搜集到的图可以作为证据资料来论证(   )

    A . 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B .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C . 古代饲养牲畜的品种增多 D .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落后
  • 20. (2022·黄圃一模)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

    时期

    使用数量(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统治时期(44年间)

    8

    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一-唐懿宗(100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唐哀

    宗(34年间)

    67

    强藩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

    征战

    A .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B .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 节度使代替天子的职务 D . 各个藩镇之间战争频繁
  • 21. (2022·黄圃一模)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
    A . 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B . 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C . 具有一定的积极性 D . 延续双方和平局面
  • 22. (2022·黄圃一模)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 .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 .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 .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制度
  • 23. (2022·黄圃一模)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当时(    )
    A . 政府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 B . 仍然保持坊和市的界限 C . 交易已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D . 海外贸易发展受到压制
  • 24. (2023七下·斗门期末)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 . 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B . 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 . 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 25. (2024七下·徐闻期末) 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

    时期

    两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文学形式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节选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残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 . 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B . 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 . 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D . 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 26. (2022·韶关二模) 康乾盛世时期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立盟、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由此可见,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A . 派官员直接管理地方 B . 武力征讨平定叛乱 C . 抵抗侵略维护主权 D . 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 27. (2022七下·龙岗期末)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上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儒家经典著作,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对这些史实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文明交往的双向性 B .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 . 西方文化的中国化 D .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28. (2022·黄圃一模) 1930年福建长乐区出土石碑“天妃灵应之记”记载:“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岛、三佛齐国,逞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抵于西域忽鲁漠斯国、阿丹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材料中“所历”是指(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行 C . 郑和下西洋 D . 鉴真东渡
  • 29. (2022·黄圃一模) 下图反映了,当时(   )

    明代某知识分子的读书单

    钦定《五经大全》(二程、朱嘉注)

    钦定《四书大全》(二程、朱嘉注)

    钦定《性理大全》(二程、朱嘉注)

    《近思录》(朱熹)

    《伊洛渊源录》(朱嘉)

    A . 科举考试有新变化 B . 大众文学日益流行 C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 . 科技创新逐渐落伍
  • 30. (2024七下·南昌期末) 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 决策失误逐渐减少 B . 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C . 宦官专权日益严重 D . 君主专制权力强化
二、综合题
  • 31. (2022·黄圃一模) 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分权治理国家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

    ——摘编自黄安年《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 (2) 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元朝相比,宋朝的地方治理有何特点?
    3. (3) 据材料三,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权力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地方行政制度设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32. (2022·黄圃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材料三:(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1. (1) 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思想领域出现的活跃局面;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断发展,后世一些统治者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如教材引用唐太宗之言:“君,舟也;人,也;”。从西汉昭帝到清康熙帝,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规格不断提高。这表明儒家思想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2. (2) 材料二中房玄龄的观点是什么?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4)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儒学经典名句。两千多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今天仍有其价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33. (2022·黄圃一模) 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东方品饮与西方的交融与贸易往来,同时,茶运也关乎国运,中华民族的兴衰史在这片茶叶上也“一览无余”。

    材料一: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其重要的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茶是承载着友谊、文化的特殊商品。世界各国的茶种以及饮茶习俗,都直接或间接出自中国。中国茶叶走向世界各地的过程也是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和朝鲜半岛,结出了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两大丰硕之果;茶文化传播到欧洲,于是有了喝下午茶这一风靡欧美国家并对欧洲文化影响颇深的生活习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英译。

    ——凤凰网《“一带一路”上的世界各国茶文化》

    材料二: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磅,增长速度惊人。但英国商品在中国却打不开销路,英国的贸易逆差在继续扩大。英国人担心:到哪儿去弄那么多的银子从中国购买茶……19世纪,英国人将窃取到的中国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其殖民地印度等地大量种植,印度逐渐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红茶出口第一大国……清代末期内忧外患,财政匮乏,政府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茶农茶商苦不堪言,茶叶外销亦受此影响……印度茶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而清代茶叶还是传统手工制作,效率低,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与廉价的印度、锡兰茶的竞争中逐渐失势。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

    ——谢天祯《近代中国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兴衰》等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叶对外传播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没有足够的银子从中国购买茶”这个问题,英国人采取了什么措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从中国的角度分析概括清朝中国茶叶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出口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4. (4) 综上所述,你从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兴衰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