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 × 16 = 48分)
  • 1. 《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反映出当时(   )
    A . 建筑理念深受礼制影响 B . 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 C . 都城各功能区严格区分 D .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西汉“封建”思想的复活(   )
    A . 属于“汉承秦制”产物 B . 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有关 C . 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 . 削弱了察举选官的客观性
  • 3. 《汉书·张苍传》载,西汉初,萧何任丞相时,发现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于是任命他掌管“郡国上计”。由此判断,当时张苍主要负责的事务是(   )
    A . 买卖运输货物,调剂各地物价 B . 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 C . 掌管地方教化,维护基层治安 D . 核查王国财政,察举地方贤才
  • 4. (2022·安徽模拟) 下表是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开凿情况。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   )

    开凿时期

    河道特征

    运河的起止点

    隋朝大运河

    始建于隋朝大业元

    年(605年)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

    涿郡——余杭

    元代大运河

    始建于元朝至元十

    八年(1281年)

    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大都——杭州

    A . 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 . 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重心的形成 C . 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 . 体现出农耕文明外向性发展特征
  • 5. 洪武年间朱元璋下谕,“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并列出朝鲜、日本、越南等15个“不征之国”。朱元璋此举(   )
    A . 改变了重典治乱的国策 B . 旨在构筑稳定的朝贡秩序 C . 埋下了倭寇泛滥的隐患 D . 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 6. 洋务之初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常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西方的技术制造和各种器物,常被认为是“奇技淫巧”。对此李鸿章在1863年2月的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的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的《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这一主张(   )
    A . 有利于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B . 改变了保守派的思想认识 C . 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融合 D . 保证了自强运动成功实践
  • 7. 下图是中国历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这张纸币在当时值1/100的银元,按照上海的价格可以买到一盒火柴。这反映了(   )

    A . 军阀混战分裂割据 B . 货币体系十分混乱 C . 国民经济几近崩溃 D . 民族企业较快发展
  • 8. 我国不同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不同表述,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到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的是(   )
    A . 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历程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过程 C . 准确定位改革目标极为艰难 D . 对计划经济崇拜的旧观念难以打破
  • 9. 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人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到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将有效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这表明(   )
    A . 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 . 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 . 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 . 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10. (2022高一下·深圳期中)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 . 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 . 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 . 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 .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 11. (2022·蚌埠三模) 公元前4世纪时雅典的公职人员据估算达700人。其产生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抽签,700人里边至少有500人由抽签产生;另外大概有100人用票选的方式产生,此类公职往往跟某种专业知识相关;还有很少一部分采用委任的方法。这种做法(   )
    A . 避免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B . 试图克服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C . 维护了雅典公民内部平等 D . 导致雅典城邦逐渐走向衰落
  • 12. 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的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位置。”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   )
    A . 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 B . 自给自足庄园经济与农奴制结合 C . 教权有力挑战世俗王权 D . 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 13. 在18世纪,英国议会的立法日程、程序和制度较少地给内阁优先权,任何议员可以随时随地提出议案呈交议会讨论。19世纪末,英国内阁依仗其在议会的多数票优势,一再更改议会工作日程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 . 议会可以监督政府 B . 内阁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 . 议员须对内阁负责 D . 内阁加强对立法的干预
  • 14.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
    A .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B . 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C . 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D . 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 15.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漫画公司于1941年3月塑造的超级英雄,二战期间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形象而广受欢迎。下图是1954年《美国队长》杂志第76期封面,标题为“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画面中的美国队长打败了共产主义后民众欢呼雀跃。可见“美国队长”这一形象(   )

    A . 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 B . 长期服务于美苏冷战 C . 展现了卡通人物的艺术魅力 D . 努力传递美国价值观
  • 16. 《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 . 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 . 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 . 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 . 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12 + 14 + 12 + 14 = 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年)所著《历史》,主要记述了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此外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年)所著的《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伏尔泰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年—?)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国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9世纪,魏源(1794—1857年)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与《海国图志》成书的历史背景。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期,为两宋女子的教育生活带来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与其他朝代相比,两宋女子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多种史料呈现着女子教育的“本真”;在时空状态下,两宋女子教育生活在传承中又呈现出开放与时尚的发展态势;“母教”文化也在教育生活中得以完美建构。正因为两宋女子教育生活的多元与自觉,以致在诗词、书画、科技、科举、家教以及军事、政治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摘编自赵国权《社会大变局中的两宋女子教育生活样态与检视》

    材料二   康熙帝即位后,朝廷深感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在康熙二年(1663)规定乡、会考试停止八股文,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康熙七年(1668)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戊戌变法期间,主张变革者将教育症结归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束缚之上,光绪帝下令各级科举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而不用八股文,但改革科举制度的各项措施尚未真正实施就宣告失败,八股文起死回生。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女子教育生活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在清朝的变化历程,并说明晚清以来变化的社会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园名称命名(更名)为人民公园的时间

    公园名称

    更名时间

    命名史

    筹建

    始建

    建成

    开放

    成都人民公园

    1950

    少城公园(1911)

    中正公园(1946)

    1911

    1911

    1912

    1912

    重庆人民公园

    1950

    中央公园(1926)

    1921

    1926

    1929

    太原人民公园

    1950

    文瀛公园(辛亥革命后)

    中山公园(1928)

    新民公园(1937)

    民众公园(1945)

    儿童公园(1982)

    文瀛公园(2010)

    1905

    上海人民公园

    1950

    跑马厅(1862)

    1950

    1952

    1952

    1952

    天津人民公园

    1951

    荣园(1863)

    1863

    1951

    南宁人民公园

    1951

    1951

    郑州人民公园

    1951

    1951

    1951

    1952

    1952

    济南人民公园

    1951

    商埠公园、济南公园(1904)

    中山公园(1925)

    五三公园(1929)

    中山公园(1986)

    1904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1956年之前

    建湖公园(1886)

    同乐公园(1922)

    中山公园(1952)

    1881

    1886

    包头人民公园

    1953

    苗圃(1952)

    1953

    海口人民公园

    1957

    海口公园(1952)

    1952

    南昌人民公园

    1958

    新公园

    1951

    1954

    1963

    ——摘编自王南南《新中国人民公园历史变迁研究(1949-1978)》

    从表格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

    ——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

    ——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至明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上海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