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时期 | 河道特征 | 运河的起止点 | |
隋朝大运河 | 始建于隋朝大业元 年(605年) |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 | 涿郡——余杭 |
元代大运河 | 始建于元朝至元十 八年(1281年) | 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 大都——杭州 |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年)所著《历史》,主要记述了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此外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年)所著的《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伏尔泰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年—?)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国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9世纪,魏源(1794—1857年)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主编《历史科学概论》
材料一 两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期,为两宋女子的教育生活带来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与其他朝代相比,两宋女子教育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多种史料呈现着女子教育的“本真”;在时空状态下,两宋女子教育生活在传承中又呈现出开放与时尚的发展态势;“母教”文化也在教育生活中得以完美建构。正因为两宋女子教育生活的多元与自觉,以致在诗词、书画、科技、科举、家教以及军事、政治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摘编自赵国权《社会大变局中的两宋女子教育生活样态与检视》
材料二 康熙帝即位后,朝廷深感八股文考试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在康熙二年(1663)规定乡、会考试停止八股文,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康熙七年(1668)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戊戌变法期间,主张变革者将教育症结归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束缚之上,光绪帝下令各级科举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而不用八股文,但改革科举制度的各项措施尚未真正实施就宣告失败,八股文起死回生。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材料 公园名称命名(更名)为人民公园的时间
公园名称 |
更名时间 |
命名史 |
筹建 |
始建 |
建成 |
开放 |
成都人民公园 |
1950 |
少城公园(1911) 中正公园(1946) |
1911 |
1911 |
1912 |
1912 |
重庆人民公园 |
1950 |
中央公园(1926) |
1921 |
1926 |
1929 |
|
太原人民公园 |
1950 |
文瀛公园(辛亥革命后) 中山公园(1928) 新民公园(1937) 民众公园(1945) 儿童公园(1982) 文瀛公园(2010) |
1905 |
|||
上海人民公园 |
1950 |
跑马厅(1862) |
1950 |
1952 |
1952 |
1952 |
天津人民公园 |
1951 |
荣园(1863) |
1863 |
1951 |
||
南宁人民公园 |
1951 |
1951 |
||||
郑州人民公园 |
1951 |
1951 |
1951 |
1952 |
1952 |
|
济南人民公园 |
1951 |
商埠公园、济南公园(1904) 中山公园(1925) 五三公园(1929) 中山公园(1986) |
1904 |
|||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
1956年之前 |
建湖公园(1886) 同乐公园(1922) 中山公园(1952) |
1881 |
1886 |
||
包头人民公园 |
1953 |
苗圃(1952) |
1953 |
|||
海口人民公园 |
1957 |
海口公园(1952) |
1952 |
|||
南昌人民公园 |
1958 |
新公园 |
1951 |
1954 |
1963 |
——摘编自王南南《新中国人民公园历史变迁研究(1949-1978)》
从表格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一 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
——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
——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