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早在距今七千年前,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稻作文化。黄河流域先秦时代比今天温暖,宜种稻的土地较多。《史记·夏本记》《豳风·七月》《小雅·甫田》《白华》《周颂·丰年》等都有多地种植水稻的记载。先秦时代北方产稻地区比现在更广,但种植面积却不大,在黄河流域的作物构成中,稻比不上栗的地位。稻和梁都是珍贵的食品,稻大多是用来酿酒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漸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材料三: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
——摘编自文慧《稻米传奇》
材料一:我看到船(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所见)……像我的大厦般大,其桅高于大厦之塔。他们就像浮于水面上的山。他们到地球每一部分去面临无数的危险。他们载葡萄酒到英国,载蜜到俄国,载番红花、油和亚麻布到亚述、亚美尼亚、波斯和阿拉伯,载木材到埃及和希腊。他们回来时,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
——据彼特拉克(1304~1374年)《热切想看万事》
材料二:1600年的伦敦港(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木版画)
图片说明:16世纪末,伦敦港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此前英国开展了一系列探险活动。佛朗西斯·德雷克甚至攻击了运载香料的葡萄牙大帆船及满载黄金白银从美洲返航的西班牙帆船,并进行第二次环球航行。“商人冒险家”和船主利用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莫斯科维公司、皇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为第一个不列颠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请回答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84年,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因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最终改革得到议会的大力支持,小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