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一)(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
    A . 唐朝的尚书省 B . 明朝的内阁 C . 元朝的中书省 D . 清朝的军机处
  • 2.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中世纪法国三级会议由国王召开和解散,参加会议是接受国王以“金钱的援助”这种封建义务的名义向臣民要钱的要求。同时三级会议作为合法机构,在比较驯服地接受国王征税要求时,往往以行政和司法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这说明三级会议(   )
    A . 对君权起加强和制约双重作用 B . 支持国王确立有权征税的原则 C . 为欧洲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伏笔 D . 标志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
  • 3.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在春秋时期,宗族有氏,贵族男子以氏相称。图1显示了士在行政人员中所占比例和无氏的行政人员比例。这一变化说明(   )

    A . 奴隶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 B . 传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C . 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 . 官僚政治已经初步形成
  • 4.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的资格包括: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毕业;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历,经检定考试及格者;……曾任委任官三年以上者。这表明(   )
    A . 北洋政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B . 国民政府选官制更加公平开放 C . 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 D . 留学毕业选官与学堂选官并举
  • 5.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 .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 .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 . 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 6.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C . 首次确立了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D . 为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 7.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16 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
    A .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 . 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 . 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 . 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 8. “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两百。税户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今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税产之输十千者,为绢十二匹。”上述材料意在说明两税法(   )
    A . 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B . 赋税标准前后不一 C . 加强人身依附关系 D . 加重人民生活负担
  • 9.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近代学者杨开道高度评价《吕氏乡约》“树立中国民治基础”;萧公权也认为“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这说明北宋(   )
    A . 建立乡村自治制度 B . 发挥基层治理作用 C .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 重视道德教化功能
  • 10. (2023高二下·乐清期末) 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 . 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 B .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 .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
  • 11.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商代甲骨文中的“周”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意。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弃”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穑,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   )
    A . 西周推行井田制 B . 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 C . 周人擅长于农耕 D . 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
  • 12. (2024高二上·宜宾期末)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
    A . 曲辕犁的使用 B . 精耕细作模式 C . 水利灌溉工具 D . 政府重农抑商
  • 13.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C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 .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 14.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这说明( )
    A . 中国商品主导了欧洲的经济贸易 B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 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 . 西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 15.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上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 英法美德经济实力趋于均衡 B . 世界贸易形成多极格局局面 C . 英国建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D . 法国致力于国内市场的开发
  • 16. 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对材料中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窑洞,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 B . 是巢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 C . 是土楼,因为当地已经发展农业 D . 是帐篷,因当地以动物皮毛御寒
  • 17.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B . 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C . 布局对称,主次分明有序 D . 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
  • 18.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 . 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 . 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 . 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 D . 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 19.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河,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是(   )
    A . 米迪运河 B . 苏伊士运河 C . 通海运河 D . 巴拿马运河
  • 20.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阅读下图,对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                

    ②促进了帝国贸易发展

    ③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        

    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选择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21.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如图是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图。出现 1730 年前后图示情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 赋税制度改革 C . 实行闭关锁国 D .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 22.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事实的态度与方法。以下可以作为研究制度建设的积极意义的史料是(   )
    A . 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后汉书》 B .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一白居易《秦中吟》 C . 汉高祖曾言“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史记·陈丞相世家》 D .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广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 23.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 )
    A . 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 . 开始产生贫富差别 C . 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D . 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
  • 24.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   )
    A . 是封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 B . 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C . 是王国问题的延续,分裂割据的隐患 D . 具有封建宗法色彩,维护了小农经济
  • 25. (2024高二下·岳阳月考) 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某医学著作确立了“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施治原则。该著作(   )
    A .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 .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C . 倡导积极的健身学说 D . 对中医药学进行了系统总结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 26.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威)、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律师约翰·库克在公诉书中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公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月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以身首异处的死刑。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指出该公诉书在法制史和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
  • 27.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

    ——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

    材料二: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

    ——摘编白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
  • 28. (2022高二下·北仑期中)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材料一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攘夷”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后与华夏融为一体。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 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秦人”,至汉中叶, 渐改称为“汉人”,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 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

    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

    时段

    传播情况

    A

    清末新政期间

    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后来他用“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B

    民国初期

    1912 年 3 月,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等发起成立了中华民族大同会(初名“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满族人恒钧等少数民族人士也参加了此会。该会发起电文写道:“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同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

    C

    抗日战争前期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有关中华民族的著作大量出版,如郭维屏《中华民族发展史》(1936 年)、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1937 年)等。这些著作都梳理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认为无论汉、蒙,或其他各族之光荣事迹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耀,以传播全民族整体化的中华民族意识。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2. (2) 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 , 说明其传播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和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