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2-06-06 浏览次数:169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2九下·永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领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 , 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 . 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 . 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 . 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2. (2) 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 . 《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 . 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 2. (2022·平顶山模拟)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化自信“三喻”

    ①从海昏候的马蹄金到故宫的石渠宝笈,博物馆一票难求,人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历史:从《战狼》到《长津湖》,电影院人头攒动,一年近百亿的票房堪称奇迹……这只是当代中国文化场景的两个“特写镜头”。近年来,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公众拓展了心灵空间、构筑起精神家园。

    ②文化何以自信?有三个比喻,值得沉思。

    ③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

    ④对于我们,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百年来上下求索,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涵养我们文化最肥沃的土壤、最充沛的水源。源通流畅、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

    ⑤文化,可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树参天,也有溪流边野花烂漫,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把提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远之处、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间树立文化的坐标。

    ⑥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定时代的价值航标,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流淌于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潜流。奇伟瑰丽、高迈超绝,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⑦文化,也可喻之为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

    ⑧对于中国,历史之船已经驶入“世界历史”的广阔海洋,“文化的对话”成为必然和必须。一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也要以中国文化丰富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不拒众流、扬帆出海,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前行方向。

    ⑨河、山、海,是“应然”境界,“实然”却常遇尴尬。或是矮化、僵化传统文化,解构、消减革命文化,截断了河流的脉络:或是抱残守缺、食古不化,既不“引进来”也不“走出去”,封闭了海洋的疆界。复兴之路上,增强文化自信,仍然任重道远。

    ⑩“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文本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文明的中华民族,在5000年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悠久、优秀的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处处可见、大放异彩。篆刻与汉字巧妙融合,飘逸灵动的冬奥会徽“冬梦”“飞跃”应运而出;国宝大熊猫与传统红灯笼华丽转身,软萌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呈现眼前;自然历史文化与冬奥场馆交相辉映,“中国元素”在冰丝带、雪飞燕、雪游龙等冬奥场馆中显露英姿……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同心国玉璧、西汉长信宫灯、青铜礼器等传统元素也被植入奥运奖牌、火种灯、火种台的设计之中,这些“中国元素”的出镜,让人不禁大呼,这就是中国人的奥运,是独具中国味的盛会,它们承载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是“文化何以自信”。 B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 C . 文本一③至⑧段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严密。 D . 文本二加点词“唯一”表明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未曾中断过文明,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E . 文本二主要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中国元素”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 (2)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3. (3)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谈文化自信,但在论述时各有侧重,请结合两个文本作分析。
  • 3. (2022·瑞金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德不孤 必有邻

    李朝德

    ①“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并且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史载: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朱熹《论语集注》释曰:“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皇侃《论语义疏》言:“邻,报也。言德行不孤矣,必为人所报也。”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崇德向善之人往往富有人格魅力,并能以此凝聚、感召、影响他人,引领风尚。

    ②中国自古就有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讲究树德为先、立德为重、尚德为要。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恪守良知,以求“俯仰无愧”;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达则兼济天下”;在追求完美人格方面,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不体现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③“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位,旨在强调“德”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在倡导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德。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以德为本的价值观,孔孟将其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王道仁政,继而被《大学》演化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为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已及人,最终让整个社会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④“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德高望重、德隆望尊、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都是对人的高度评价,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修身境界。北宋名臣范仲淹,毕生尊道贵德、以德立功,融治学、事功和道德为一体,“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如孔子”。去世之后,宋仁宗赐其谥号“文正”。“文”是当时社会对一个人学识的最高评价,“正”则是公众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评价。

    ⑤“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成就功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水平。如果没有道德,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蔡元培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这也正是“人无德不立”的道理。

    ⑥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立德、修德责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规范做起。对标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与人为善、扶危救难,见义勇为、敢于担当,以诚待人、守信践诺,敬业奉献、勤勉做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道德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小德成大德。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3月17日)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点题,解释了“德不孤,必有邻”出处和含义的同时,还说明了其所具有的意义。 B . 第③段用具体的例子论述了“立德”在古人为人处事、做学问和品德引导方面的作用。 C . 第⑤段中引用蔡元培关于人无德的后果的名言,目的是论证“德有基础性、方向性作用”的道理。 D .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得出了“要知行统一,积小德成大德”的结论。
    2. (2)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 4. (2022·凉州模拟) 议论文阅读

    青春的选择

    蔺玉红

    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不同的青春选择,代表了不一样的未来谋划,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

    ②时尚代表了现代性,它体现了历史中的诗意、过渡中的永恒,时尚是浪漫的同义词,是美在当下的最新近表现。我们要选择一个时尚的青春,时尚的青春是浪漫的青春,是有梦想的青春,也是最美的青春。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英雄主义,也是最时尚的青春选择。

    ③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的快乐,创造是留在时代的烙印,青年时期是创造力迸发的时期。袁隆平为了追求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他以稻杆为笔,以稻穗为字,在岗位上倾注心血,在大地上写下华章,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我们要选择一个创造的青春。我们要在主观世界培养自己敢于创造的人格,在客观世界丰富的价值创造中练就学习达人、岗位能手,缔造那份青春的幸福。

    ④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的情趣会更多。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季羡林先生曾说:“人不只被本能驱使,是能够控制本能,既使自己发展,也使其他人,其他生物发展的。达到这一步,我认为才叫作‘善’。”我们要选择一个向善的青春,要努力克服利己与私欲的膨胀,促成一种“向善”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善良的人,不仅为自己积德行善,也为大家的生活创造了更多的情趣。

    ⑤“要赞美幸福,也要赞美痛苦。”这是罗曼·罗兰的青春表达。梁家河的“五关”让青年习近平战胜了自己,告诉我们痛苦的挑战是考验,也是成长中的催化剂,它让人变得坚强有力。我们要选择一个敢挑战的青春。青年的潜在可能性只有面对挑战才能实现。敢于迎接挑战,承受住了考验,你就提升了生存的能力,提高了精神的质量,中国的战疫实践告诉我们,危机是挑战,也是培育新机的源泉,因为危机让我们追求新的解决途径,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⑥人生之路走得好还是坏,在于初心,在于选择,在于信念,你不能只关心分数,不关心灵魂;你不能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你不能只关心小家,不关心大家;你不能只关心眼下,不关心将来,功业必因人而成!让我们选择一个时尚的青春、创造的青春、向善的青春、敢挑战的青春!

    ⑦从现在开始,坚持你的选择,开始你的每一秒付出,刻苦学习,苦练本领。从现在开始,跟随你的选择,开始你的每一点改变,不惧风雨,挑起重担。从现在开始,怀一团火,擎一束光,涂一抹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有删改)

    1. (1) 请简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2. (2) 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下面的事例,适合放在哪一个自然段后?为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快递小哥汪勇瞒着家人,带领志愿者司机团队,自大年三十起义务换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

  • 5. (2022·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也说“勇者不惧”

    沈壮海 刘水静

    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于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⑤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于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已,在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

    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目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 . 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 文章②③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 D . 第⑤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2. (2) 第④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
    3. (3)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
  • 6. (2022九下·禹州月考)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如下

    表:
     

    1.觉警时代
    2.yyds
    6.绝绝子
    7.躺平
    3.双减
    4.破防
    5.元宇宙
    8.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9.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10.强国有我

    2021年12月10日,上海《语言文字周报》公布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如下:
     

    1.卷/内卷
    2.躺平
    6.夺笋
    7.康续
    3.破防
    4.emo
    5.yyds(永远的神)
    8.社恐/社牛
    9.一整个x住
    10.普信男/普信女

     

    文本二

    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早在2000年前,当人类创造了农业,出现了谷、粟、麦稻等农作物时,自然就产生了谷、粟、麦、稻等词汇。十七世纪,由于蒸汽机、内燃机、航海技术的出现,自然就产生了蒸汽机、内燃机、火车等词汇。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人类迅速进入信息时代,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新的科技词汇,如电脑、软件、地球村、光盘……总之,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涌现大批新人类的语言就是这样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社会变革也是如此,当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时,资本家、市场经济、银行等词汇应运而生,近几十年来,历次政治运动也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总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小康社会’等。语言文字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是有密切关系。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犹如一面镜子,既记录了历史发展的变化轨迹,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时代的新词汇,不仅能反映社会的民生发展,还能展现中国与世界的时代风貌。

    文本三

    语言学中有一个流行说法:语言是一条河流,不断有旧的渣滓沉于河底,最终消亡,也不断有新的河流汇入,让这条河流保持活力。

    这能解释网络用语的“转正”现象。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出现了网络用语“给力”,这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许多网络用语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中。当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2009》中还表示,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

    仔细研究那些被认可并“转正”的网络词语,不难发现它们都带有这样的特征: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即使使用者众多,时下的一些网络用语也越来越难以“转正”。

    语言规范不仅是各个语言内在的要求,全民语言中那些准确、鲜明、生动和具有普遍性的成分才有机会在语言的长河中葆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不少曾经的流行语也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多数人认为,我们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不必“一棍子打死”,该规范的规范,该引导的引导,“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和发展功能,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1) 阅读文本一,细心的香香发现“破防”一词今年同时入选了两大榜单。请联系下面语段,替她解释“破防”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简约、唯美而精彩,人们就像看了一部电影,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到冰雪五环,再到燕山雪花大如席,一个个浪漫的创意环节让人印象深刻。更有很多细节,让无数人直呼“破防了”。

    2. (2) 大宇从校报上读到这三个文本,认为文本二和文本三论述的内容基本相同,应该删掉其中一个文本。请你向他讲解这两个文本论述观点和论证思路的不同。
    3. (3) “躺平”这个词语也同时出现在两个榜单中。香香认为“躺平”以后能“转正”,大字则认为这个词不能“转正”。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三和这个新词的特点,阐释理由。
  • 7. (2022·芜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17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5000米预赛中出现了一个插曲,来自美国和新西兰的选手先后摔倒在地。

    据中国新闻网8月17日报道,因为选手们的肢体推挤,新西兰选手汉布琳摔倒,绊倒了来自美国的迪阿葛斯蒂诺。美国选手迪阿葛斯蒂诺爬起后并没有立即回到比赛,而是扶起了摔倒在地的新西兰选手汉布琳,两人一起向前跑去。

    但是,故事还没有完。

    迪阿葛斯蒂诺膝盖旧伤因跌倒复发,无法马上回到场上。汉布琳见状后马上停下自己的比赛,用简单的物理治疗方式帮助迪阿葛斯蒂诺。等她好点后,两人才一起重回比赛。

    最后,汉布琳与迪阿葛斯蒂诺最终分别以16分41秒61、17分10秒02在小组垫底。尽管当时的结果是俩人都未能晋级,但她们赛后互相拥抱,因为她们获得比奖牌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跟她素昧平生,但她展现了伟大的奥运精神,我永远不会忘。”美国选手迪阿葛斯蒂诺这样说到。新西兰选手汉布琳赛后则说:“我很感谢迪阿葛斯蒂诺,大家都想拿奖牌,但比赛的意义绝对不只于此。我可以肯定我们之间有了友谊,当20年后有人问起我里约的事,这就是我的故事,她就是我的故事。”

    她们互相扶持完成比赛,现场观众给予她们热烈的掌声。虽然两人最后的排名是29名和30名,但是最终经现场的裁判商议决定,将两位姑娘都纳入了女子5000米决赛的名单。

    对于每位运动员来说,奥运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他人,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耀的人性之光。这个事件“获赞”,正是因为她们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

    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这种感触表明,休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男子花样滑冰比赛中,伴随着或振奋,或悠扬或凄美的乐曲,陈巍、羽生结弦、金博洋等参赛选手流畅的滑行、优美的动作,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多变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那么,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则体现着技巧之美,              。竞技之美,难以言尽。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材料三: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既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包括塑造品格、养成精神。

    ②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要知道,从体育中获得的品质和精神将使一个人受用终身。因此,对于体育锻炼,我们不仅要重视其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③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④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挥洒汗水、磨炼意志和享受快乐,最终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⑤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特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的学科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增进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⑥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⑦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1.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两位不同国籍素不相识 运动员在赛场上互帮互助,完美诠释了体育的育人价值。 B . 材料二中酷爱乒乓球的朋友的话,表明了他更在意对乒乓球技术之美的享受。 C . 材料三第②段引用教育家蔡元培的话,意在引出观点,同时充当事实论据。 D . 赛场上必然有输赢,所以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必只追求胜负,还可以多去感受那些赏心悦目的瞬间。
    2. (2)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仿照上文,补充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内容。
    4. (4) 请阅读材料三,简要写出第③~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5. (5) 请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体育具有哪些育人功能,并就其中一点来谈谈你在体育运动中获得的体验。
  • 8. (2022·天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以拼搏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①北京冬奥会上,18岁的谷爱凌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关键时刻,她毅然选择了自己之前没有在赛场上完成过的高难度动作,最终收获成功。她说∶"不论成功与否,我都会为自己感到骄做。因为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我能属示的是体育精神。挑战自我。我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②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是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的梦想。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为了挑战高难度动作,他勇数向上跳起、旋转,而后却因摔倒无缘奖牌。对于已两次站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最高领奖台的洞生结弦来说,选择相对保守的动作或许更加穗妥,但他依然决定勇敢索试,努力打开自己运动生涯的可能空间。观众感慨∶闪耀冬奥会赛场的,不是只有奖牌,还有自强不息、额强拼搏、敢于超越的体育精神。

    ③体育竞赛场上,完成一套超越常人运动极限的技术动作,就像奋力攀登并站在氧气稀薄的高山之赖。那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抵达的高度。每一次自我超越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无数次排倒在地的付出。超越自我,折射着竞技体育的魅力,也是体育健几的不懈迫求。

    ④胜利,需要超出常人的拼搏。在某项运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选手,一次次向着更高目标发起顽强冲击,实属难能可贵。在他们眼中,真正的优秀不是一再重复某项动作,甚至也不是赢得某一次比赛,而是挑战自身水平的极限。即使面对"99%可能失败"的风险,也要奋力一搏,努力实理自我超越。

    ⑤观察本届冬奥会,超越极限、超越自我,是许多运动员的共同品质。任子威和李文龙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摘金夺银,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新的突破∶苏期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中夺冠.书写中国队在冬奥赛场上新的历史;金博洋在经历了世锦赛第二十二名的"蛰伏期"后,分别刷新了短节目和自由滑个人赛季最好成绩,感叹"自己战胜了自己"。

    ⑥有人说,人生的一大乐趣便是,完成别人认为你不能做到的事,生活处处是赛场。在不同的领域,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珠穆朗玛峰"。体育竞技启示人们,能否走向人生的领奖台、站在属于自己的巅峰,关键就看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敢于作出何种选择,能不能拿出勇气、接受挽战。

    ⑦选择超越,无惧失败,享受过程。这,或许就是挑战极限、在自我超越中实现突破的勇气和追求,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9日)

    1. (1) 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2. (2) 分析第⑤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 (3) 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 9. (2022·宁夏模拟) 阅读

    留一份淳朴在心头

    杨铁光

    ①人生幸福,莫过于内心淳朴。

    ②淳朴是心灵深谷的幽兰,是生命世界的暖春,是人生慈悲的情怀。淳,就是真实、自然、纯洁、善良;朴,就是淡雅、质朴、素简、平和。淳朴,就是清清的心灵,淡淡的喜乐,怀抱着对生活的热爱,任凭俗尘纷扰,我自清风朗月,以生命本来的样子呈现于世,安之若素,不浮不躁,多美好的意境啊。

    ③人活得淳朴,才可亲可爱。

    ④淳朴的人,不贪恋虚荣,不刻意躲避名利,即使有缺憾,也能守住心中的那份从容与宁静;淳朴的人,晓得给困惑的心灵松绑,舍得放弃旅途中沉重的包袱,能够把琐碎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淳朴的人,内心澄澈透明,无论世界多浮躁、多喧嚣、多诱惑,都能看见生命的本真,懂生活,享人生,从而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抵达

    ⑤人生因淳朴而明媚,岁月因淳朴而静美。一个内心真正淳朴的人,即使在荒野上,也能看到野花盛开的绚烂与精美;即使在严寒中,也能感到一束阳光带来的温暖与热烈;即使在困苦里,也能让心灵滋长幸福的快意与安适;即使在繁忙时,也能让生命颐养诗意的舒缓与从容。

    ⑥然而,这个功利的世界,放眼望去,身边许多心浮气躁的人把持不住自己,不停地在追逐,在挣扎,在纠结,在迷乱,惶惶不可终日,内心无法安宁,淳朴离他们已经很远了,且愈来愈远,消失在喧闹飞舞的红尘中。

    ⑦淳朴去哪儿了?其实,淳朴哪儿也没去,一直都在,莫名失踪的是我们自己,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成了陌路。

    ⑧心之幸福,滋生在生命的原乡,生命原乡的幸福有很多,但内心的淳朴是最重要的。生命缺少了淳朴,就缺少了美好,缺少了欢欣,世界就会成为荒漠。身处俗尘,没有什么,万万不能没有淳朴;远离什么,万万不能远离淳朴;丢失什么,万万不能丢失淳朴。

    ⑨一朵花,悄然绽放最美丽;一个人,心栖淳朴最完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能历历可见。在衣锦繁华、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守护好自己的淳朴,用淳朴之心来凝神生活,来滋养自己,来感知世界,世界才会找到你,世界也才会属于你。

    (选自《时文选粹 》2020年5期)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淳朴是心灵的淡雅、质朴,是生命的真实、自然,是人生的纯洁、善良,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安于若素、内心平和的美好意境。 B . 人活得纯朴,就能可亲可爱。所以,淳朴的人,不贪恋虚荣,不刻意躲避名利,能守住心中的那份从容与宁静 C . 第⑥段中“淳朴离他们已经很远了,愈来愈远,消失在喧闹飞舞的红尘中”的“且”字表示更进一层,在这里强调了一些人淳朴离开心灵之远。表明这个功利、浮躁的世界对这些人的影响之大。 D . “一朵花,悄然绽放最美丽;一个人,心栖淳朴最完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道出了淳朴的美丽,告诉我们要守信内心的淳朴。
    2. (2) 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3. (3) 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请给文中第四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简洁明了的事例。
    4.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 10. (2022·贵港模拟) 议论文阅读。

    暗号“套餐A”,暗含的是尊重

    贾 亮

    ①“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你在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提示: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位于北京朝阳区霄云路的一家餐馆贴在门口的通告引发了关注,《暗号:套餐A!》这篇文章在网络“刷屏”,有网友称这是冬日里的温暖,也有人担心店主被吃穷。

    ②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以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救治制度的完善,真正困难到连一餐饭都解决不了的人,的确越来越少。事实证明,把老板吃穷也是不可能的,告示被贴出去两个月,“套餐A”只送出去一份。

    ③中国人一向爱面子,一定程度上面子就是尊严的代称。“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些典故都显示了尊严的重要性。___。现代社会,如果不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没有人会放下面子去饭馆吃免费饭,毕竟难过“要饭”的心理关,更难以接受有些人并不友好的旁观和冷眼。

    ④社会不缺好心人,慈善救助机制也越来越健全。但好事办不好,也会让急需接受救助而又羞于接受救助的人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要知道,“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前些年,有的高校为了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食堂推出了贫困生专用窗口,并将贫困生名单张贴公示;也曾有一些餐饮商家,推出免费餐居然是为了博慈善的虚名,遇到有领取免费餐的就照相合影,照片四处散发……这样的救助,自然让人难以接受

    ⑤最好的策略,莫过于让受助者既能填饱肚子,又不伤尊严。据了解,免费的“套餐A”是一份平时售价二十二元的牛肉面,并不是单做的“施舍”食品。比这碗面更让网友感动的,是店主赠送套餐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了求助者的面子——不用告诉店家你是谁,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究竟困难到什么地步,店家也不会有其他要求,只需一个“暗号”,面就被端上来了,面子也留住了。不在遇到困难的人面前刷存在感,是友善的表现,是文明的体现。

    ⑥小公益暗含大情怀,微帮助足以暖社会。一种贴心的方式,会让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重拾信心,战胜困难。正如店家所说:“‘套餐A’不收钱,此举也不求回报,而是希望善心能够被传递,希望获得帮助的人去帮助那些‘曾经的自己’。”令人动容的,是告示被贴出之后,想要捐赠“套餐A”的人多了起来,有的顾客想要额外付钱,也有路过的人推门而入,点名捐赠一份“套餐A”。“勿以善小而不为”,“套餐A”虽是“隐形资助”,带动的却是看得见的善良和温暖。

    ⑦当然,需要微帮助的,不只是陷入困难、面临窘境之人,因此,提供微帮助的人,也不会仅限于餐馆店主。据报道,在这个寒冬,有越来越多商家主动为清洁工、快递小哥提供取暖的地方,并免费提供热水。身暖了,心暖了,城市也就更有温度了。

    (选自《杂文选刊》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B .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C .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 .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由“套餐A”事件引出话题,接着从受助者心理方面分析吃“免费饭”难的原因。 B . “好事不好办”在于既要助人,又要不伤受助者的尊严,让受助者愿意得到帮助。 C . “微帮助足以暖社会”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通过分析“套餐A”事件得出的结论。 D . 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指出助人的方式要贴心、暖心。
    3. (3) 请你在第③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11. (2022·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善良是一种修养

    佚   名

    ①近日,有名女辅警在雨中执勤时,见到过路老人没有雨具遮雨,主动上前把雨衣脱下来让给老人,并细心帮着穿好。别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就是下意识反应,并且相信换做其他人见到老人这种情况,也会和她一样。这一幕被女辅警的同事拍下,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引发了大家的点赞和共鸣,很多人表示非常感动。

    ②在自己也有需要的时候,先顾着别人,这是一种善良。善良是一种修养,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基础。

    ③善良是一种传统美德。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王阳明提倡“良知”,都是在劝人向善。在利益面前约束自己,礼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这不是客套,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基本修养。尚在孩提阶段,中国人就熟知“融四岁,知让梨”的故事,明白“要想好,大让小”的道理;在生活中,处处能看到礼让他人的习俗;舍己为人的人,更是受到众口传颂……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群体考虑,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④善良更要经过实践淬炼。有了善的意识、向善之心,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和修养。它可以使善良得到强化,变得自觉。遇到拎着大行李箱的小姑娘,帮着抬一把;见到迷路的老人,帮忙找警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别小瞧一次次身体力行,它可以把善良变成深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

    ⑤善良还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正能量。善良是一根火把点燃另一根火把。善良可以驱赶冷漠,让自己的心情更好,亦传递社会以温暖。“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院士将毕生积蓄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因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传递善心,就是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人人拿出一份善心,叠加起来,暖意将形成澎湃的暖流,社会该多美好!

    ⑥善良犹如种子,请用道德与良知去浇灌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既守护自己,也为别人遮风档雨。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1) 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雨中执勤女辅警主动把自己的雨衣给没有雨具的老人穿上,这一善举引发大家的点赞和共鸣,很多人都深受感动。 B . 我们学过的课文《鱼我所欲也》中“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可以论证“礼让别人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基本修养”这观点。 C . 第④段的“它可以把善良变成深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一句中的“它”指代的是一次次身体力行”。 D . 结尾段发出号召,号召我们既要用善良来守护自己,也要用善良来帮助有需要的人。
    2. (2) 选文第③段、第④段不能调换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3. (3) 选文第⑤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12. (2022九下·福田月考)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天上掉馅儿饼”,被我们视为笑谈。其实,网上流传的“躺赢”这个词儿,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嘛!

    ②信投机却不信规则,想成功却不想积累,想收获却不去耕耘,以为人生可以靠偶然一次机会就能一劳永逸。 错了,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③.万里黄河,被《大英百科全书》定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然而,中华文明并不是从岁月静好里“孵” 出来的。为了利用黄河、抵御灾害,从大禹治水到小浪底工程,中国人民的拼搏,千百年一以贯之。得天独厚,背后从来都是人定胜天。

    ④五千年文明史,是一个个方块字写出来的,“无一字无来历”,背后写满了实干与进取。

    ⑤五千年文明史,是大哲先贤一代代传递的,传诵的是“天道酬勤”、教化的是“水滴石穿”、向往的是“春华秋实”。

    ⑥今天的奋进者,应该看破躺赢的虚无。靠碰运气而成功的故事,从来如南柯一梦,只是惰怠的借口、无能的掩饰。理想远大的个人、成熟理性的社会、目标笃定的民族,只会选择脚踏实地,不会相信终南捷径。

    ⑦今天的奋进者,应该警惕躺赢的逻辑。各种光怪陆离的思潮碰撞,带来了躺赢的情绪。如果人人自甘平庸、 人人放弃责任、人人贪图享乐,何来人人出彩的可能?我们更应保持主流价值的定力,珍视全社会共同奋斗的思 想基础,让社会共识牢牢锚定在奋斗精神之上。

    ⑧今天的奋进者,也应该深思躺赢情绪的成因。躺赢的出现,源自于钻空子的心思,擦边球的打法;而奋斗的热望,来自于公正的规则、公平的机会、稳定的预期。而这,恰恰要靠奋斗实现!

    ⑨有人羡慕,一些网红、艺人,一颦一笑便是万人追捧,举手投足就可日进斗金。但是,随着一些人违法失德行为的曝光,一夜之间人设崩塌,“明星梦”烟消云散。“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永远是艺术的铁律,那种 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粒肯定是瘪的。

    ⑩那些相信躺赢和投机的人,那些忙于低头寻找捷径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⑪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铸就了一个个“可能”,唯独证明了一个“不可能” ——躺赢不可能!

    ——(选自2021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青春如朝日萌发,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2021 年,有太多的优秀青年给我们树立了可观可感的榜样。头绑“胡萝卜”发绳、别着可爱黄色发卡、手涂“珍珠”美甲的“00 后”小将杨倩,一举射落了东京奥运会首金;在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时,一声“北京明白”让世人看见了中国年轻航天人的沉着冷静;众多青年演员用情用心演绎爱国电影《长津湖》,为世人再现一个伟大民族的战斗姿态——青春何以为青春?有人已经给出答案: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升,把青春的激情铺满积极向上之路。

        “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历史的过往已经给出昭示,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青春的光芒定将格外闪亮。

    【材料三】

           6月6日,在被列为高风险地区的广州荔湾区白鹤洞街道某小区,检测小组医务人员上门为住户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1. (1) 下列选项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上流传的“躺赢”这个词儿正是“天上掉馅儿饼”的意思。 B . 我们更应保持主流价值的定力,珍视全社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让社会共识聚集在奋斗精神上。 C . 材料一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人民利用黄河、抵御灾害,从大禹治水到小浪底工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万里黄河,被《大英百科全书》定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观点。 D . 材料二画横线句子是比喻论证。将人们比作爬山虎,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们在青春时要向着梦想,踔厉奋发。 使论证通俗易懂。
    2. (2) 请结合材料一的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合理补充一句话。
    3. (3) 请结合材料三的图片,为材料一第⑦段划线处增加一个事实论据。
    4. (4) 近日,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躺平”“躺赢”这样的词汇。你是如何看待“躺平”?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请结合材料及生活实际谈一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