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瑞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更新时间:2022-06-07 浏览次数: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2022七下·瑞安期中) 字词整理:小瑞喜欢在写作素材本上摘录一些经典语句,但在摘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请根据语境,对加点的错别字,予以纠正,并在相应空格内写出正确的字。

    摘录语句

    正确的字

    纵然同为天才,却因不同的性格和为人,奔赴各自然不同的人生。

    岁月,在无憾中含笑,才斑;人生,在眼泪中含笑,才多姿。

     

    最会讲故事的一定是遵循着古老的道德律,俯仰无愧、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

  • 2. (2022七下·瑞安期中) 正确记背小窍门:

    我们在识记字词、背默古诗文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错别字。读音相近、形态相似的字,是增加我们记忆难度的一大原因。本学期,我们就遇到下列几组易混淆的字:

    1. (1) 细读上面的材料,请把正确的字填写在对应的位置中:

      ①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而不舍。(臧克家《闻一多先生得说和做》)

      ②“鞠躬尽,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杨振宁《邓稼先》)

    2. (2) 根据上面我们选择词语所用的办法,请为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木兰诗》)(备选:A渡B度)

      我选择(填写序号),原因是:

  • 3. (2022七下·瑞安期中) 古诗词整理:

    小瑞在进行复习时,努力探索古诗文积累的方法,先后进行了以下几个版本的整理,请帮他完成任务:

    1. (1) 古诗文复习1版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木末芙蓉花,。(王维《辛夷坞》)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2) 古诗文复习2版

      ④在文学的长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温情与风骨,每掬一口,便使心灵变得丰盈。登高望远,孤雁南飞,共曹植感受“孤雁飞南游,”远别亲友的怅惘。(《杂诗七首(其一)》曹植)的。远涉边塞,东望故园,随岑参感受“”(《逢入京使》岑参)行色匆匆中的思念。面对百花盛开,触景生情,感悟韩愈“,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韩愈)对晚春留恋。

    3. (3) 古诗文复习3版

      赏析点

      例句

      赏析

      典故运用

      ,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陶渊明)

      诗人称叹刑天之事,赞其虽死无悔、猛志精神,并加以高扬。

      意象选择

      。(《竹里馆》王维)

      诗人借深林、明月传达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青玉案》贺铸)

      连用三个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

      寓情于景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追随诗人的目光,我们会发现,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结合诗中画波浪线句子,品味诗人所见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二、阅读与理解(26分)
  • 4. (2022七下·瑞安期中) 名著阅读。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任务。    
    1. (1) 小瑞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梳理了情节脉络(如右图),请根据阅读积累,将其补充完整。

    2. (2) 小瑞在完成“祥子之变”专题探究时,选取了祥子前后变化的语段,并做了批注,请帮他一起完成。

       

      文段摘抄

      批注发现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第一章)

      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

      (第二十三章》

      讨厌、不肯。可怜的祥子,理想成了一处不想去碰触的伤痛。

      ②结合整本书阅读,探究祥子前后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

  • 5. (2022七下·瑞安期中) 小瑞整理了一份回忆性散文自主阅读单,准备和同学分享,请你来帮忙完成。

    投荒者

    李广田

    哥哥从小便生得瘦弱。有一只眼睛是斜着的,也特别细小,因此看东西时,常是把脑袋斜着。长大后,我常从他那只斜而小的眼睛上回忆起童年的影子来。

    当我还未曾学着识字时,哥哥便已读了《孟子》《论语》,也读着《买卖杂字》。大概那时候父亲已给哥哥把职业决定了。【A】我曾和哥哥伴读,他把一本小书紧凑在一只眼晴上,又常把眼睛紧盯着一个方向,紧盯着,好象在沉思着什么。他很驯良。

    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常随哥哥到野外去。春天来,是满飞着桃花,夏天,到处是桃子的香气。我在路上跳着跑着,或是放开噪子唱着村歌。哥哥却常是沉默着。有一天,他忽然问我:“你将来打算干什么?”“我?——也要读书吧。”“难道,你还能读书到老吗?”不曾想到过所谓“将来”的我,这问题是回答不出的。“那么,哥哥要干些什么呢?”自己这样反问着哥哥,觉得很妙。

    他又沉默着了,好象在思索着什么。【B】他把脑袋仰着,眼睛紧盯着远方,好象连脚跟也要抬了起来,就如一只将要飞去的小鸟,紧张着翅膀。他那只斜而小的眼睛几乎完全闭住了。

    两年之后的一个暑假,我从省城回家的途中,经过县城到哥哥的小商店去。

    小商店在一条并不热闹的街巷中。门面还较宽敞,里边就太窄狭了,令人感到闷塞。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一张歪了的小桌上放着笔墨账簿,街巷狭得象条缝,从哥哥的位上看不见一线天空。

    “啊,岑,两年不见,真是长大了不少呢。”哥哥一见我,显出了惊喜的样子。他还说了些什么呢?我完全不记得了,他比从前变得更沉默了。只是那一大一小的眼睛里,依然是藏着什么秘密似的,放着幽凄的光。

    “哥哥,商店的生活可还好吗?”“没有什么,作着这样的事只是不得已罢了。”“那么,这

    样的生活要干到几时为止呢?”我又问。他又沉默着,像在沉思着什么。我忽然觉得他不是我的哥哥,而是一个过路的陌生人,或是一个从远道归来的旅行者。暗紫色的薄唇,深陷的眼睛,那一只小而斜的眼睛,也显得更斜更小了,高耸的两颊上没有血色,满脸上似是罩了一层暗影。忽然,他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所苦,不断地向地下吐唾——啊,不是痰,是血!

    哥哥终日只是伏在黑暗的小角落,身体原就纤弱,又过着囚徒似地生活,这大概就是致病地原因。后来,又谈起些琐细的事情,他只是不关切地应和着,说,仿佛世界上并没有他的去处似的。“岑,要苦苦地用功才好,将来也可在外边作出点新鲜事业:像我这样,怕是没有什么成就的了。”

    不曾等到中学毕业,我便离开我的学校生活。这以后,便是南北流转,过着浪人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三年之久,我竟又混迹在大学里。

    某日上午,忽然从门缝里掷进一封信来:

    岑弟,碰到你的同窗,说你在大学堂念书,我听了很喜欢。明天,我就到北京城,顶好是能见见面……我打算到西北边塞去,这是我早就想干的事业了。那边荒地多,地价廉,在那边干个三五年,总可以买到几十顷荒地,也想把家乡的穷人们领去干干呢。爹娘都哭着留我,可是,我已经把一个很好的盼头放在老人们眼前了,爹娘也就忍着泪把我送走了。再过几日,我就到达西北边塞了。

    我的心跳得厉害。浮在我的眼前的是多少年前的哥哥那脸相,但却不是在那暗黑的小商店里,而是在一片无边的荒野里,那里是遍地林莽,风云异色。

    到西直门车站时,车已进站了。费了很多工夫,才找着哥哥。虽然面貌更清瘦了些,但不再象从前那样阴暗了,且用一个微笑望我。

    哥哥在人丛中指着一个乘客说:“这是高先生,到西北去的同伴。”话犹未了,就响了汽号,车要开了。哥哥从嫂嫂手里接过一个钱褡来,递给我,说:“路上带钱不多,就先拿这些去用吧;到西北后,有钱再寄来。”

    我在慌乱中接过钱褡,又在慌乱中从车里挤了出来,立在站台上刚喘过一口气,车便开了,还看见哥哥那清瘦的脸,在用微笑回望我。我在站台上伫立着,望着那列车的驶去,听着那远了的匆匆的轮声,从车头上喷在空际的灰白的烟也渐渐地淡薄而完全消逝了。

    三个月过去了,想起哥哥吐血的情形来,不禁觉得凄然。西北的信寄来了,一看那信便知道不是哥哥的手笔。信写得颇长,也很错乱,但其中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啊,哥哥,哥哥谁料在车站的刻匆一见,便是我们的永别呢!

    到执笔的现在,差不多是三年后了,哥哥的遗骸依然寄葬在包头镇附近的一座荒山上。每当凄风苦雨,或是为寂寞所苦时,就常想起哥哥的那副沉思的脸来,不知怎地,仿佛到了现在对于他那样的“沉思”才稍有一点了解似的,益觉得可哀。而使我更不能忘怀的,是哥哥那未能着手的开垦事业,且也更觉得那是一桩很值得冒险的事业了。

    (选自《李广田散文选》,有删改)

    1. (1)

      方法策略

      任务探究

      回忆性散文常选用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阅读文章,梳理内容。

      小时候我曾和哥哥伴读→→哥哥给我写信并和我匆匆别过→

      关注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语文课本P49

      细读文章,小瑞发现文中对哥哥的“眼睛”进行反复描写。在【A】【B】两处中对哥哥眼睛的描写,内容近乎相同,请结合加点词及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A】我曾和哥哥伴读,他把一本小书紧凑在一只眼晴上,又常把眼睛紧盯着一个方向,紧盯着 , 好象在沉思着什么。

      【B】他把脑袋仰着,眼睛盯着远方,好象连脚跟也要抬了起来,就如一只将要飞去的小鸟,紧张着翅膀。他那只斜而小的眼睛几乎完全闭住了。

      回忆性散文,作者讲写作时的回忆和过去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

      ——语文课本p55

      过去的“我”

      过去的“我”对哥哥的情感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在哥哥去世后,才稍稍了解了他的“沉思”,觉其“可哀”,但却认为其开垦事业确是“很值得冒险的”。请结合全文内容,阐述你对这组加点词的理解。

三、关联与整合(16分)
  • 6. (2022七下·瑞安期中) 阅读

    肃王和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②,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使虏:出使北方的金国。②偶俪:对仗工整。

    1. (1) 借助本学习文言学习的积累,和小瑞填写下面的词义疏通表:

      方法

      词义疏通

      课内外迁移

      “欲其敏”的“矜”与“并以此自矜”的“矜”同义,解释为

      组词补充

      毕,肃王视之书:

      查阅词典

      十四字阙:(填写字母序号)

      【词典释义】A过失;疏失。B空缺;缺少,同“缺”。C通“掘”,挖。D削减;毁坏

      语境推测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于燕山愍忠寺

      请结合语境推测“馆”的释义,并说说自己推测的理由。

      馆:,因为。

    2. (2) 小瑞在梳理时,发现古今文本阅读方法,皆有相通之处,并分享以下学习单,请你参与完成。

      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第一单元导语

      例句

      赏读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重音);肃王且听且行(语气舒缓),若不经意。

      小瑞在进行朗读设计时,对例句中的加点词做了以上处理,你认为是否合理。

      【原句】书毕,肃王视之,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无矜色。元用骇服。

      【改句】书毕,肃王视之,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无矜色。元用骇服。

      小瑞在对文章进行圈点批注时,认为文中画线句中的副词过于累赘,并进行了删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为写人记事的文章,选文和《卖油翁》在塑造人物上有何共通处,请结合两文,任选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四、写作(30分)
  • 7. (2022七下·瑞安期中) 2021年,B站又火了,因为一个初中生的演讲短视频。视频中,全国各地955位初中生写下了《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并由两位初中生登台演讲,分享年轻一代的心声以及对于未来的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以下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任务一:给学校“我的青春故事”征文活动投稿,叙述你的青春故事。

    任务二:给处于自卑和迷惘中的同学写一封信,鼓励他重新认识自我。

    【写作要求】①任选一个任务,明确写作目的,依据文体进行构思,表达自己的思考。

    ②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③如果选择“任务二”,统一署名“小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