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溶液中出现凝胶 | 非金属性:Cl>Si |
B | 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 | 下层呈无色,上层呈红色 | Fe2+的还原性大于Br- |
C | 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 |
D | 向1mL2mol•L-1的NaOH溶液中滴加1~2滴0.1mol•L-1MgCl2溶液后的悬浊液中,再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 | 出现红褐色沉淀 | Ksp[Mg(OH)2]>Ksp[Fe(OH)3]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化学键 | O=O | H—H | O—H |
键能E/(kJ·mol-1) | a | b | c |
则氢气燃烧热的△H=kJ/mol(用含a、b、c代数式表示)
①反应平衡常数K=。(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保持K不变,提高CO平衡转化率措施有:。(任意一条)
③由T1℃时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CO)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填字母)
④研究表明,CO催化变换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x(CO)•x(H2O)-],式中,x(CO)、x(H2O)、x(CO2)、x(H2)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的量分数,KP为平衡常数,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在气体组成和催化剂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温度升高时,CO催化变换反应的KP(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根据速率方程分析,T>Tm时v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资料:金属离子沉淀的pH
金属离子 | Fe3+ | Fe2+ | Co2+ | Mn2+ |
开始沉淀 | 1.5 | 6.3 | 7.4 | 7.6 |
完全沉淀 | 2.8 | 8.3 | 9.4 | 10.2 |
i.称取10.0g废渣,加酸将锰元素全部溶出成Mn2+ , 过滤,将滤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ii.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和过量(NH4)2S2O8(过氧硫酸铵)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煮沸溶液使过量的(NH4)2S2O8分解。
iii.加入指示剂,用bmol/L(NH4)2Fe(SO4)2溶液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H4)2Fe(SO4)2溶液的体积为cmL, 重新变成Mn2+。
①写出下面补全的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2++ + ▲ =+ ▲ + ▲ 。
②废渣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回答下列问题:
①1 mol [ ZrCl4( H2NCH2CH2NH2)]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H2NCH2CH2NH2形成[ ZrCl4( H2NCH2CH2NH2)]后,H-N-H键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①TiO2晶胞中O2-的配位数是。
②TiO2晶胞中A、B的原子坐标为(0.69,0.69,1),(0.19,0.81,0.5),则C、D原子坐标为、。
③已知二氧化锆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 , 则晶体中Zr原子和O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pm(列出表达式,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ZrO2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①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②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 Q参加反应最多生成4 mol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