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月...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4月5日上午,闭馆70多天的故宫再次亮相,以两小时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故宫春色。两位研究馆员担任讲解员,行走在空无一人的宫里,主要任务是介绍文物与掌故,顺手也教了观众怎么逛故宫。媒体数字显示,在4月5日上午首场直播中,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号在线观看人数已超过1亿。由此可见故宫直播云游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当然,故宫直播云游也有着改善的空间。比如,有人认为直播镜头的调度有待改进,跟拍和镜头切换跟不上解说的节奏。细心的网友就发现,解说介绍门洞、大殿台阶等地方的时候,镜头完全没有切换到场景;镜头还总颠倒。可以说,这些瑕疵完全可以避免,关键还是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从而尽可能实现至善至美。

    另外,也需要在互动上多下功夫。毕竟,留住粉丝的法宝,有效互动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体现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更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即便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但这样的投入并不会亏本。诚如专家所言,文化营销应该与故事传播成一体,形成“故事传播+互联网+粉丝”一体化。于此,在互动性上也应给予重视。

    故宫直播云游可以让文博更精彩。也正如业内人士表示,与普通消费品相比,博物馆文创的内容丰富、故事多,这仍是潜在优势。不过,也应当注意的是,将常规的线下讲解搬到了线上不能只追求形式创新,关键还是内容要精彩。更进一步来讲,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故事讲出彩,完美呈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才是故宫等所有博物馆,所需担负起的使命。

    (摘编自杨玉龙《故宫首开直播“云赏春”讲故事的方式再次更新》)

    材料二:

    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家博物馆网站近日上线了“三维珍品”栏目,让观众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拖拽藏品三维模型,从任意角度欣赏藏品的方方面面,给观众带来与展厅实地参观不同的体验。

    同时,发挥新媒体“短平快”“内容活泼”“互动性强”的特色,国家博物馆精心策划多项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线上活动,如“看图识文字 原地涨知识”活动,以“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的纱帘图片为基础,邀请网友竞猜青铜器器形以及对应古文字,引发不少文博爱好者竞相参与;制作“红楼诸钗话防疫”动图表情包,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确防疫方法。

    “国家博物馆充分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提供的无限可能,在继续巩固提升展厅展览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现场展览展示方式,拓展在线展示空间,努力把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展藏比、扩大受众面,把馆藏文物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等充分挖掘展示出来。”相关负责人指出,希望这些举措切实解决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博产品,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未来,国家博物馆将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等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

    (摘编自程博文《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材料三:

    近段时间以来,“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处于闭馆状态的博物馆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游博物馆”

    渐成生活新方式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文物局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满足观众在线观展的需求。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又一热门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纷纷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云游博物馆”渐成疫情防控期间文化生活新方式。

    展示和互动手段

    需要更丰富

    “足不出户,浏览博物馆。”在博物馆爱好者、中学历史老师南洋看来,“云游博物馆”满足了他细看展、精看展的需求,也给他备课、讲课提供了丰富素材。

    “云游博物馆”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相关人士指出,就目前数字博物馆建设而言,存在静态展示多,动态展示少;简单介绍多,深入解读少;利用传统技术多,利用最新技术少等现状。陈履生指出,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

    以创意引领

    数字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数字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离观众更近。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观众打开故宫博物院官网和官方微信便能随时随地来一场“深度游”。“全景故宫”栏目,以高清影像记录故宫各个院落,观众可浏览包括开放区域以及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区域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在“V故宫”栏目,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深度探访养心殿、乾隆“秘密花园”中的倦勤斋等宫殿。在“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首页,“十大精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寻找致远舰”“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等十大精品展览,以统一的视觉设计、丰富的展示手段呈现。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展览图文、视频展示,还可以进行VR全景体验。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这方面,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4月5日上午首场故宫“云赏春”直播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亿。由此可见故宫直播云游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B . 有效互动是留住粉丝的法宝,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最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 C . 有机结合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和市场开拓,提高展藏比、扩大受众面,这些措施解决了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D . 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必须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从而增加用户黏性。
    2. (2)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从直播细节有待打磨和缺乏有效互动两个层面论述了故宫云游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B . 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新媒体新技术为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指明了方向。 C . 三则材料均提到“互动”,由此可见,只要做好与观众间的互动,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云游博物馆”活动中来。 D . 三则材料虽然关注点不同,但都可以为博物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 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是54门,鸣28响?在“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国博邀您看展览”带观众一起回味开国大典。 B . 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亮出“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 C . 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在前几年已完成的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所积累的数字资产基础上,开放更多藏品资源,让公众看到过去所未见。 D . 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式,发布“‘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一系列线上资源。
    4.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5) 假如你是博物馆的馆长,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为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 2.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早晨

    陈忠实

    后院的鸡棚里传来一声雄壮而又洪亮的鸡啼,冯老五醒来了。蒙在木格窗子上的塑料薄膜儿,现出了蒙蒙的亮光,天明了。

    冯老五走出上房,一边结紧腰里的带子,一边走到小院里。夜里落过一场小雪,瓦沟里坐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天已经放晴了,农历正月末尾的一弯残月,挂在东塬顶上。

    儿子住的厢房的木门板上,挂着一把铁皮锁子。冯老五心里一惊,夜黑他去哪儿了?

    冯老五好容易才从公社书记那里给退伍归来的儿子求得一个社办工厂的指标,昨天傍晚兴冲冲回到家,老伴却告诉他,后晌开了社员会,儿子被众人选上队长了!

    春节过完了,队里还没有开工,现在到哪里去找儿子?准备清扫街道的时候,河滩里一阵叽叽嘎嘎的笑闹声传过来了……

    冯老五拄着扫帚,看见了大堤的杨柳林丛中,有两三个人影在跃动,叽叽嘎嘎的笑闹声就是从那儿传到村子里来的,他似乎立刻预感到,那里边就有他的儿子。

    冯老五走上河堤,进了护堤人住的瓦房里,审视一下炕头,有一本新订的白纸本子,封皮上写着几个字,他还能认得:“冯家滩三队委员会”。他翻开封皮,第一页上写着什么制度,再一页上,又是什么管理办法,他淡漠地笑笑,把本子扔回到原处。

    冯老五从小瓦房出来,走上大坝,他吃惊地看见,在坝头上,他的儿子——冯豹子,正和两个青年在冰窟窿里掏水洗脸呢。

    这就是老伴告诉他的昨天后晌选举出来的三个干部,夸下海口要让三队致富的三个人手!其中一个大概发现了冯老五,给他的儿子——那个只穿着绿黄绒衣的高个子指一指,儿子回头一看,随之就朝父亲站着的石坝走来。

    “爸!”儿子站在当面,有点不自然,“你一大早跑来……”

    “豹子,你来,我跟你说句话。”冯老五叫儿子,他想避开那两个碍眼的青年,又说:“干脆回家说。”

    “不行!爸!”豹子说,“我要开会哩!”

    “开啥会?”

    “社员会。”

    “开社员会做啥?”

    “研究今年的生产、管理和制度。”儿子说,“我仨夜里凑了个计划,想交社员讨论。”

    冯老五冷冷地说:“先甭张罗吧!你们选举的干部合不合乎原则?为啥不给我这个支书打招呼?”

    “开选举会的时候,你到公社去了,到处找不见,就叫副支书参加了。你不在,副书记就不能当家?”

    “等支部研究以后再说。”冯老五说。

    “不行,爸爸!我们昨晚研究决定了。”豹子恳求说,“你不能……叫俺们新班子的头一个决议就落空。”

    豹子站在原地,两条浓浓的黑眉毛朝鼻梁上头挤,挤起来两道高高的肉梁。他沉默着,不看爸爸,也不看那俩同伴,半天,他猛然转过身,对那俩小伙说:“你俩回村,二牛,你去打铃,挨家挨户都招呼一下;忍娃,你到饲养室,把会场打扫干净!”

    二牛和忍娃转过身,奔跑着走了。

    天亮了,东山顶峰的那一片蛋青色愈来愈透亮,开始现出明亮净洁的白光。群山,河川,南塬和北岭,已经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一阵沉默。

    冯老五点着了旱烟,看着儿子,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知道我昨日到公社做啥去了?”

    “知道。”儿子很平静地说,“给我寻出路。”

    “既然你知道,为啥还要把队长接到手上?”

    “爸,我给你说过,我不想到社办企业去!”儿子说。

    “爸!”儿子走到他跟前,流着眼泪,“你不要气我!你知道我为啥要当这个队长吗?”

    冯老五转过头,瞅着儿子。

    “我为你!”

    “为我?”冯老五吃惊了,莫名其妙!

    “为你。”儿子肯定说,“你知不知道,社员对你的看法?”

    “我当干部二十多年,一没偷,二没抢!谁对我有啥看法?”冯老五理直气壮。

    “可是,你起手当干部的时候,大家分的粮食能吃饱,干了二十多年,现在倒吃不饱了!我参军那年,劳值二毛三,去年复员回来,长了七分,三毛!”豹子说。

    “那是‘四人帮’捣乱,农业生产受破坏……”

    “‘四人帮’垮台三年了,你看邻近的那些队变化多大!可我们队里还是老一套。而今正月已经完了,我看支部里头也没有个啥举动!”豹子说。

    冯老五沉默了,“爸!社员说你是个好人。”儿子说,“可也对你不抱啥希望。”

    冯老五觉得儿子说得太扎刺了,说:“你甭吹!农村事情的复杂性,你还没尝过。”儿子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三个昨黑专门给自己订下了纪律!”

    “你再想想!甭一时热血蒙心!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就晚了。”冯老五说,“三队这个烂摊子,凭你仨?哼!好好掂量掂量!”

    “我们掂量过了!绝不会比现在更瞎!”豹子说,“要是一年没见变化,我绝不赖在台上!”

    村口传来二牛呼叫豹子的声音。

    “爸,我要开会去了。”豹子说,“你也该去听听,你是支书,又是三队的社员!”

    “我不去!”冯老五说。

    “你该去!爸!”豹子说,“我们给社员拿出一个新管理办法,你听了会吃惊的!”

    冯老五看着儿子走下河堤,扯开步子,朝村庄走去。

    太阳刚刚冒红,把群山的峰顶染成了红色,雪地里闪烁出耀眼的色彩。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冯老五给儿子寻出路,利用自己的关系很容易地为冯豹子谋了一份社办工厂的工作。 B . 冯老五作为三队的支书,不偷不抢,社员对他的评价是好人,可见冯老五是个好支书。 C . 冯家父子思想不同,观点对立,冯豹子言辞尖锐,没给这个做支书的父亲颜面和尊重。 D . 冯老五对儿子恨铁不成钢,认为儿子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思谋出路,对他做队长充满担心。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环境描写往往有象征作用,小说开头“后院的鸡棚里传来一声雄壮而又洪亮的鸡啼”,预示着新时代新生力量的强大。 B . 冯老五把冯豹子等人新订的白纸本子“扔回到原处”的细节描写,说明冯老五对这制度不感兴趣,也反映出其思想守旧。 C . 小说结尾对初升太阳色彩的描写,暗示冯老五其实已经理解并支持儿子的选择,父子二人冰释前嫌,消除了矛盾。 D . 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现父子两代,新旧力量的冲突和较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3. (3) 小说语言具有地域特色,多用方言口语,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小说标题“早晨”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计35分)
  • 3.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徒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①羡缗②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裒:póu,聚集。②羡缗:指羡钱,即多余的钱。常指赋税的盈余。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味/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 .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 .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 . 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 . 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 .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 .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上书请求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来纾缓灾情;与此同时,他又兴建治病场所、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 D . 苏轼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天赋异禀。无论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称雄百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天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②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5. (5) 作为一代文宗,苏轼对写文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 4.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空旷苦寒的景象。 B .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 . 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 D . 此诗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2. (2) 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5.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宋代苏洵的《六国论》“,非兵不利,战不善,”,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2. (2)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传统节日与现代趣味跨界融合,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______,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给出了令人______的答案。

    从春节《唐宫夜宴》刮起的文化暖流,到端午节《洛神水赋》的衣着翩跹,再到中秋节《鹤归来兮》的凌云而上,“中国节日”系列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七期美妙绝伦的现象级节目,彰显了文化之美、中国之美,再次非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节目仿佛是把千年来的历史卷轴缓缓展开,华丽恢弘、大气磅礴的文化盛景扑面而来,给人极大的心灵______。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出圈,带动了一批国风节目,各种节目______,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实现了从“清流”到“潮流”的跨越,也呈现出从“火一阵”到“一直火”的蓬勃态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只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紧贴现实的表达、跨界融合的传播,才能让传统文化节目焕发出无穷魅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触碰   赞叹不已   振撼   层出不穷 B . 触碰   叹为观止   振撼   屡见不鲜 C . 碰撞   赞叹不已   震撼   屡见不鲜 D . 碰撞   叹为观止   震撼   层出不穷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彰显了文化之美、中国之美,再次非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B . 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再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C . 彰显了文化之美、中国之美,再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D . 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再次非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减少脑血管病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幸运的是,_________。当前,有20多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被识别。(    ),就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将罹患脑血管病的风险降至最低。吸烟和饮酒是患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专家建议,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_________,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研究结果显示: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_________,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1. (1) 在以下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句子填入括号中(    )
      A . 假如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 B . 只要积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适当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 C . 只要完全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 D . 假如完全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适当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
    2. (2) 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