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长寿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

更新时间:2022-07-05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1.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 .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 2.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 . 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 . 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 3. (2021高一下·罗源期中) 西欧的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
    A . 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 . 层级相对独立 C . 严格的等级制 D . 相对自由与平等
  • 4. (2021高一下·德清月考)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5.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 .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6. (2021高一下·汪清月考)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 . 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 . 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 . 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 7. (2019·全国Ⅰ卷)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 .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 8. (2019·全国Ⅲ卷) 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 . 促进信仰自由 B . 巩固君主立宪 C . 强化专制统治 D . 落实《权利法案》
  • 9. (2018·全国Ⅲ卷)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 .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 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 .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 10. (2019·全国Ⅱ卷)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 .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 .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 .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 11. (2019·海南) 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 . 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 . 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 . 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 . 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 12. (2017高二下·桂林期中)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 .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 .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 .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 13. (2018高二下·舒城开学考) 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 . 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 . 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 . 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 . 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 14. (2019高二下·洪泽期中)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 .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 15. (2018·全国Ⅰ卷)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 .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 16. (2019·全国Ⅰ卷)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 .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 17. (2021·浙江)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
    A . 唯物史观 B . 空想社会主义 C . 进化史观 D . 阶级分析方法
  • 18. (2020高二下·吴起月考)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 .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19.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 .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 20. (2020高二上·招远期末) 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
    A .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 .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 .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 .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小题,21题10分,22题25分,23题15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开始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盛行,特别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它的顶峰。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比较初期“三杰”与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