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罗田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07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主要居住于此;西周建立后,往往将同姓子弟或王室成员分封至远离王畿的地方,形成以藩屏周”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    )
    A . 周朝对王畿地区的统治削弱 B . 原本宗族聚居状态被打破 C . 血缘政治的观念逐渐被淡化 D . 贵族集团的利益得以平衡
  • 2.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绌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    )
    A . 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 B . 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 C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 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
  • 3. 秦统一后,在讨论地方制度的御前会议上,主张分封制且有大批臣僚附和的丞相王绾却未能敌过独持异议的廷尉李斯,最终确立了郡县制。这说明当时(    )
    A . 制度服从于现实需要 B . 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 . 朝臣掌握着决策权力 D . 三公九卿制发生异变
  • 4.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印度)。”据此可以推断(    )
    A . 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B . 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 C . 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 D . 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
  • 5. (2023高三上·洛宁月考) 遥领制度,是指对不入版图之地,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政府对于沦陷区域的诸多州郡县,仍然任命官员以遥领,并不在意有无固定人口。这说明(    )
    A . 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 B . 冗官泛滥削弱统治力量 C . 分裂时期暗含统一因素 D . 郡县制度符合时代潮流
  • 6. 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 . 地方管理的优化 B . 中央集权的弱化 C . 财政体系的落后 D . 国家治理的进步
  • 7. (2022高一上·顺德期中) 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
    A . 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 B . 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 . 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 D . 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 8.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如图是宋代的宗教摩崖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含有轮回、罪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据此可知(    )

    A . 儒道佛三教融合发展趋势 B . 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 C . 理学价值观念被普遍认同 D . 佛教受儒学影响而世俗化
  • 9. (2023高二上·钦南月考)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
    A . 监察机构的多元化 B . 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 .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 .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 10.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部都需过问。据此可知,元朝宣政院(    )
    A .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B .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 . 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 D . 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 11. (2024高一上·平湖月考)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
    A . 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B . 导致了政区的调整 C . 说明江南的条件优越 D . 缘于北方移民南迁
  • 12.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等主张恢复古代宗法制度,纂宗谱、建宗祠,以凝聚宗族;范仲淹则设立“族田”“义田”,收入用来宗族内的各种公共开支。他们的做法体现出(    )
    A . 宗族势力的衰落 B . 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C . 儒学平民化的发展 D . 理学对宗法观念的重视
  • 13. (2023高二下·平城期末) 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七卿”之长,被尊称为“冢宰”“天官”,故可知明代吏部尚书的地位和作用非前朝历代吏部尚书所能比拟。促成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超越前朝的原因是(    )
    A .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 内阁首辅的设立 C . 批红制度的出现 D . 票拟制度的形成
  • 14. 康熙在对待台湾问题时曾郑重承诺:“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据此可见当时康熙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    )
    A . 不允许台湾任何形式独立 B . 强化中央政府对台湾统治 C . 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推动剃发在台湾地区执行
  • 15. (2022高一上·贵阳月考) 程朱理学主张成就圣人和君子的理想,个人是圣人君子之道的起点。阳明心学的终极判断标准不是圣人之道而是具有良知的自我,个人按照自己的良知,真诚去做即可。这反映了(    )
    A . 个人主义思想的兴盛 B . 阳明心学突破了理学的局限 C . 新儒学存在尖锐对立 D . 理学注重个人的修养与素质
  • 16. (2024高二下·衡阳期末) 日俄战争结束后,《立宪纪闻》撰文称“及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就连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官僚也纷纷上书朝廷,奏请立宪,清政府最终决定变法。这表明,晚清政府(    )
    A . 意图变革封建专制统治 B . 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形势影响 C . 适应民主共和历史潮流 D . 利用帝国主义矛盾开展变法
  • 17.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1919年6—7月,已创立15年的《东方杂志》一反此前的保守立场,“顺应世界之潮流”,为未来的进步而工作。次年,该杂志开始刊登用白话文写的文章,介绍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这一转变说明(    )
    A .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思想觉醒 B . 白话文成为报刊的主流文体 C . 民主科学激发新出版物诞生 D . 新闻传媒引领社会政治变革
  • 18.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1953年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培训港口建设高级技术人才研究班,聘请苏联专家授课,并将报告整理为新中国第一部港工专业论著,向全国推广。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A .   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重视建设人才的培养 D . 着手准备三大改造
  • 19.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有10万拥有大学文凭的青年放弃体制内分配的工作,到海南寻求发展,“去海南淘金”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风潮。据此可知(    )
    A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 经济特区开发政策改变职业观 C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打破 D .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
  • 20.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每次举办时,各城邦的选手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他们赤身裸体进入赛场,向神和观众展示他们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竞技项目主要有田径、摔跤、标枪、拳击、武装赛跑等。这种状况(    )
    A . 体现了奴隶制文明野蛮的审美观 B . 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和精神 C . 反映了各城邦团结和谐的历史主流 D . 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 21.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
    A . 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 . 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 C . 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 . 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 22. (2022高二上·成武开学考) 英国1832年改革在新兴城市设立了40多个选区,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和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上升到8%。这反映出英国(    )
    A .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B . 土地贵族优势地位动摇 C . 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 D .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 23.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下图是(美)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的漫画。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BLOODREDSEA)。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BITTERLAKE),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该漫画反映了(    )

     

    A . 整个非洲被欧洲殖民者瓜分殆尽 B . 美国利用武力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C . 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24.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曾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却大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了(    )
    A .   凡尔赛体系的自身缺陷 B . 欧洲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C . 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终结 D . 欧洲构建新秩序的期望
  • 25.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下面是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比重表(部分)(单位:%),据此可知(    )

    年份

    国别

    1985年

    1990年

    1992年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法国

    53.7

    59.4

    62.7

    64.9

    63.1

    65.7

    德国

    49.7

    53.1

    54.3

    54.3

    54.1

    54.7

    欧共体12国

    54.9

    53.4

    61.0

    58.8

    61.3

    59.3

    A . 欧共体对区域外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B . 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 C . 法德加强国家干预减少了贸易逆差 D . 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明代手工业与西方近代工厂制]。

    材料一: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菜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27.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西方教育思想]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伊拉斯谟、蒙田等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提倡者,他们认为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慧,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要求。维多利诺创办了“快乐之家”,他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一定要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学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和谐发展。伊拉斯谟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不是生而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教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理性使其成为人。蒙田要求在对儿童施行教育时,首先应该重视体育,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要在父母的关爱下愉快、自由的成长。

    材料二:卢梭在《爱弥儿》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尊重儿童的天性,启发诱导儿童的发展:学习实用知识;培养儿童的兴趣;重视劳动,强调手脑并用;锻炼身体,训练感官。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分提高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祺蓉、陶志琼《西方和谐儿童教育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意义。
  • 28.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新中国法治]

    表2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