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份联合...

更新时间:2022-07-17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各俱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坛,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首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自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前八十回叙述与抒情交融,成为一体。 C .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 . 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 .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风、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 《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如果把它当作一部写爱情的书,其实是枉费了作者十年的辛苦。 D . 《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宝玉对女儿充满了爱与尊重、从林黛玉到薛宝钗,从袭人到睛雯,宝玉对她们掏心掏肺,一片真诚,死后愿意用女儿的眼泪埋葬自己。 B .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 . 紫鹃对黛玉的感情不仅仅是丫鬟对主子的忠心,还有一种超越主仆的怜爱,她将黛玉看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妹妹,处处关爱。 D .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 2.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声鸡啼,一只金彩灿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看的鸡,在小院子里顾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的,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一条大概宋朝就兴的布裙。沙滩上安静极了,然而万簸有声,江流浩浩,飘忽着一种又积极又消沉的神秘的响往,一种广大而深微的呼吁,悠悠钒钒,悄怆感人。江南地暖,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琬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这一群鸭子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然而那两个老人是谁呢?“怎么?——你不记得了?

    父亲这一反问教我觉得高兴:这分明是两个值得记得的人。“一个是余老五。”“另一个呢?”

    “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这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那两天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暖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儿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罢?”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儿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余老五自掌炕以来,从未误过一回事,同行中无不赞叹佩服。道理是谁也知道的,可是别人得不到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才分,是学问,强求不来。

    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有寄托。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乡下的活计没有哪一件难得倒他。可是运气不好,日子越过越穷,他也就变得懒散了,像个不得意的才子,潦倒了。

    这一带多河沟港汉,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

    倪二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说:

    “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除非陆长庚。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斜着头看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

    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围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当然,第二天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输得光光的。

    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散文化(节选)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趋势。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记”“文札”来作为文集的标题,有些完全不能称为小说的东西,则命之为“小品”。鲁迅的《故乡》写得很不集中。《社戏》是小说么?但是鲁迅并没有把它收在专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说集里的。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说是具有连续性的散文诗。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无故事。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长篇小说。它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是一部散文化的长篇小说。

    散文化小说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会典型论。要求一个人物像一团海绵一样吸进那样多的社会内容,是很困难的。散文化小说的人像往往轻轻几笔,神全气足。《世说新语》,堪称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酒酒。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说的作者自觉遵循的结构原则。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模样,作者却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也与前文暖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B . 余老五是炕房师傅,陆长庚“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汪曾祺却以“名家”冠之、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劳动者持有的温情和对劳动技艺的欣赏。 C . 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推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赋予人物一定的传奇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 . 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高超之外的专断顽固与仗艺欺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老五只是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说在此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 B . 作家擅于从事件的关键之处对人物作传神描绘,如文章通过陆长庚赶鸭时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赋予了人物以传奇色彩。 C . 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D . 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考。
    3. (3) 对比手法的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作用不同的三处,并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评价汪曾祺小说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两个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陶侃在武昌,议者以江北有邾城,宜分兵戍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吴时戍此城用三万兵,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及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庚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是时庾亮犹上疏欲迁镇石城,闻邾城陷。乃止。上陈谢,自贬三等,安西将军;有诏复位。以辅国将军庚怿为豫州刺史,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诸军事,假节,镇芜湖。六年春正月庚子朔 , 都亭文康侯庾亮薨。庚戌,以南郡太守庾翼为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代亮镇武昌。时人疑翼年少,不能继其兄。翼悉心为治,戎政严明,数年之间,公私充实,人皆称其才。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曰:“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湖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扞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方岳重将,固当居要害之地,为内外形势,使窥觎之心不知所向。昔秦忌亡胡之谶,卒为刘、项之资;周围恶糜弧之谣,而成褒姒之乱。是以达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取;正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耳。”朝议亦以为然。翼乃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 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 B . 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 C . 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 D . 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古代实用性文体的一种,从汉代开始,应用类文体已经区分为章、奏、表、议四种。 B . 行,暂时代理,是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古汉语中有“代理”之意的词语:假、权、署、判、领。 C . 正月庚子朔,农历正月初一,“庚子”是用天干地支纪日,“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D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两者是中华民族原始崇拜对象,后用来泛称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该不该出兵守卫长江北岸的邾城这一问题,陶侃认为派兵守卫邾城对长江以南没有太大好处,羯寇占据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B . 庾亮镇守武昌时派遣人守邾城,引起了赵王石虎的憎恶,派五万兵攻打邾城,进犯荆州和场州的北部边境。 C . 庾亮正上奏打算把镇所迁至石城,听到邾城失陷的消息,请求自行贬官三等,朝廷诏令他官复原位。 D . 庾亮去世后,朝廷赐予南邵太守庾翼符节,让他代替庾亮镇守武昌,当时有人怀疑庾翼年轻,没有能力继承他哥哥的事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毛宝求救于庚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

      ②翼悉心为治,戎政严明。数年之间,公私充实,人皆称其才。

    5. (5) 王述反对庚翼“移镇乐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
  • 4.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 ,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①本诗作于天宝十五年,时安禄山已陷洛阳并自称大燕皇帝,李白由梁宋奔至华山。②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③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④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传汉武帝闲居殿上,卫叔卿乘云而来,感武帝对自己失礼遂忽不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 . 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仙女飞天图。 C . 七到十句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 . 本诗与《蜀道难》都用“豺狼”设喻,本诗的“豺狼”喻指叛军,与《蜀道难》中不同。
    2. (2) 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1)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 (2)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3. (3) 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手法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    )。_________的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的_________展现。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_________。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都,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_________的大国气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登峰造极       淋漓尽致      娓娓道来     生生不息 B . 无出其右       酣畅淋漓      娓娓道来     生机盎然 C . 登峰造极       酣畅淋漓      侃侃而谈     生生不息 D . 无出其右       淋漓尽致      侃侃而谈      生机盎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B .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隐入画中,利落甩袖 C .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D . 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发醫高耸,眉眼锋利;隐入画中,利落甩袖
    3. (3) 文中商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以大熊猫为原型、身穿冰晶外壳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圈粉,可谓“一墩难求”。________________?这或许可以用“婴儿图式”来解释。科学家曾这样描述惹人喜爱的形象特征:圆眼睛、胖脸颊、高眉骨、小下巴,以及大头小身。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毫无疑问,冰墩墩的外表十分符合“婴儿图式”,而且它脑袋和身子的比例更加夸张,对人类而言,这样的形象也许是种“超常刺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相较于真正的鹅蛋,鹅喜欢把更大、更圆的排球滚回巢穴。对鹅来说,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超常刺激会激活我们大脑奖赏回路中的伏隔核-它与“快乐源泉”多巴胺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多看看“萌物”,____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觉得冰墩墩越看越可爱了?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使婴儿获得关注和照顾。 B . 通过这些特征,成年人的大脑能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 C . 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 D . 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上·泸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诗情画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无论是展现传统建筑特色的冰雪“中国门”和“中国窗”,还是“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无不彰显着唯美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的传统元素不仅限于开幕式:冬奥会制服的核心图案来自中国山水画,融合了京张赛区山陵、长城的形态;冬奥会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巧妙融合中国篆刻艺术;冬奥会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外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遣型,被称为“雪如意”……传统文化、在冬奥会最美绽放,以其独持的美感,感染整个世界。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