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到21世纪,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学术脉络和基本主张渐成气象,为中国法治和法学研究提供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现实能量。与法学不同,人类学代表了亲历、切肤、在场和本真的生命原力_换言之,代表了扎根大地的诚实。人类学对生命细碎的关怀,对日用习常的熨帖,对异域风光的好奇,对情景知识的敬意,使得那些关于人与人生之见的复杂性被一点点拨开,从而为我们理解合法性、现代性、统合、冲突等世间的诸多宏大观念,提供意义的载体、反思的条件乃至批判的可能。
理解了人类学与法学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我们便能理解法律人类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对于域内而言,自新世纪开始,中国法学开始系统性地反思既往过度以城市为中心、过度以规范为定见,从而可能忽略了一线城市以外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及对法律运行的复杂过程相对盲视的价值取向。坦率地讲,现代法学的制度构造和知识体系舶来于西方,其作为一个移植性的秩序安排在中国现实土壤中,确实不可能仅仅通过立法过程对文本规范的建构来实现。法,不仅仅是一个规范问题,甚至根本上不是一个规范问题,而是生命秩序。以高傲的西方经验自居,完全忽视了规则的文化维度、语境意义与地方性知识之特征,认为不需要去建构和孕育现代法律体系与中国现实深度咬合的社会根性,这是中国法学"本本主义”的显著问题。好在随着中国文化自觉的日益清晰,以及法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日趋拓张,中国法治建设在吸收世界优秀制度文明成果的同时,越发重视中国经验本身。当摆脱了"轮椅”状态的法律学人重新站在真实的大地上,在研究方法上便会越来越多地重视在场性价值,重视局内人视域,重视对基层与远山的温润关切。这一"接地气”的研究理路与价值主张,携带着法律人类学的力量,为理解复杂的中国不断积累着本土智慧与体验样本。
而如果将视野拉长到国际,"以世界为田野”一直是中国人类学人的梦想。如高丙中教授所言,中国的人类学前辈学人们当然知道人类学田野包括世界而非以国内为限,然而,人类学视野和活动空间的内敛性一直是中国人类学界的遗憾。多方面的历史条件制约着人类学家的选择。其一,中国的国力和国情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有时顾及不到,把资源投到耗费不菲却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国内急迫问题(如围绕温饱问题的物资生产等)的人类学课题上。其二,中国所处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的社会心态、集体意识不便于学者到国外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开始于并长期伴随着外来入侵造成的众多的生命牺牲和"国耻”的不断累积,国人在心理上与西方主宰的外部世界的关系是比较敏感的。当"以世界为田野”的研究无法有效发生时,其现实后果之一,便是在我们推动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对沿线国家缺乏在场性的深度理解,而忽略了一些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和社会情境。
(摘编自熊浩《法律人类学的学术意义与中国价值》)
材料二
国家推行的现代法律和农村传统的习惯法之间存在差异。在推广国家法律的时候,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需要直面这一差异。如果宣传的内容只涉及国家法律,当地农民会感觉到陌生。但如果只讲地方民众熟悉的习惯法,又失去了传播的目的。通常的办法,就是在宣传中嫁接现代法律与习惯法,达到"转生为熟”的目的。而小品《不能走这条路》则包含了两重法律逻辑及其嫁接关系。一重是农村习惯法的逻辑,它是以家庭的共同利益为核心。从这重逻辑来说,为了家庭生计日夜操劳的小珍,应该受到表扬和鼓励,而成天在外喝酒赌博的二狗,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一重是国家法的逻辑,它是以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核心。在小品的开头,现代法律的话语并未出现,但描述了二狗喝酒赌博、经常打骂小珍的事实,警察将二狗及其赌友逮捕,村妇女主任忠告"这可不是家庭小事,而是侵犯了妇女权益”,从而实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嫁接。这出小品的逻辑和《白毛女》的逻辑基本一致,黄世仁首先是违背村庄伦理道德的负面人物,然后才可能成为党和国家的阶级敌人。笔者把以上不同法律的关系称作"法律嫁接”,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研究不同法律的彼此影响和交错状态,同时也看到,习惯法既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又能保持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戏曲普法”蕴含着深远的人类学启示,它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从"纠纷解决”转向"传播过程”。与法律史学家只通过文本探讨中国历史上法律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不同,进行当下"戏曲普法”田野工作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追踪普法剧本的写作、修改、演出以及效果等内容。"戏曲普法”涉及传统与现代、国家与地方、中国与西方等多重关系,是法律与社会科学界未来值得努力探索的一个领域。
(摘编自尹韬《"戏剧普法,的人类学启示》)
花桥荣记
白先勇
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然,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的那家米粉店。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我自己开的这家花桥荣记可没有那些风光了。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跑到台北又开起饭馆来。我先生是行伍出身的,我还做过几年营长太太呢。哪晓得苏北那一仗后,我先生便下落不明,慌慌张张地我们眷属便到了台湾。头几年,我还四处打听,后来夜里常常梦见我先生,总是一身血淋淋的,我就知道,他已经先走了。
顾客里,许多却是我们广西同乡,为着要吃点家乡味,才常年来我们这里光顾。客人里头,只有卢先生一个人是我们桂林小同乡。人家知礼识数,是个很规矩的读书人,在一间小学已经当了多年的国文先生了。他刚到我们店来搭饭,我记得也不过是三十五六的光景,一径斯斯文文的,眼也不抬,口也不开,坐下去便网头扒饭,只有我替他端菜添饭的当儿,他才欠身笑着说一句:不该你,老板娘。卢先生原该是副很体面的长相;可是不知怎的,却把一头头发先花白了。
我这么巴结他,其实也是为了秀华。
秀华是我先生的侄女儿,男人也是军人,当排长的,在大陆上一样地也没了消息。秀华总也不肯死心,左等右等,在间麻包工厂里替人织麻线,一双手都织出了老茧来。"乖女,”我说,"你和阿卫有感情,为他守一辈子,你这份心,是好的。可是你看着你婶娘,就是你一个好榜样。难道我和你叔叔还没有感情吗?等到今天,你婶娘等成了这副样子_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十几年前我就另打主意了。就算阿卫还在,你未必见得着他,要是他已经走了呢?你这番苦心,乖女,也只怕白费了。”
秀华终于动了心,掩面痛哭起来。
于是一个大年夜,我便把卢先生和秀华都拘了来,做了一桌子的桂林菜,烫了一壶热热的绍兴酒。我把他们两个合在一起。秀华倒有点意思,尽管抿着嘴巴笑,可是卢先生这么个大男人,反而害起臊来,我纵着他去跟秀华喝双杯,他竟脸红了。
“卢先生,你看我们秀华这个人怎么样?”,第二天我拦住他问道。他扭呢了半天也答不上话来。
“我们秀华直赞你呢!”,我瞅着他笑。
“不要开玩笑了”,他结结巴巴地说。
“什么开玩笑?,我截断他的话,“你快请请我,我替你做媒去,这杯喜酒我是吃定了”,
“老板娘,”卢先生突然放下脸来,“请你不要胡闹,我在桂林老家,早订过婚了的。”说完便走了。气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天下也有这种没造化的男人!
一个九月中,秋老虎的大热天,我在店里流了一天的汗,到了下午五六点,实在熬不住了,我把店交给我们大师傅,拿把蒲扇,便走到巷口那个小公园里,去透口气。进入公园,我一眼瞥见,卢先生一个人坐在那里,低着头,聚精会神地在拉弦子。一听,他竟在拉我们桂林戏呢,我不由地便心痒了起来。从前在桂林,我是个大戏迷,小金凤、七岁红他们唱戏,我天天都去看的。
“卢先生,你也会桂林戏呀!,
他赶忙立起来招呼我,一面答道:“并不会什么,自己乱拉乱唱的。”
我在他身旁坐下来,叹了一口气。“几时再能听小金凤唱出戏就好了。”
“我也最爱听她的戏了。”卢先生笑着答道。“就是呀,她那出《回窑》把人的心都给唱了出来!,
我说好说歹求了卢先生半天,他才调起弦子,唱了段《薛平贵回窑》。我没料到,他还会唱旦角呢,挺清润的嗓子,很有几分小金凤的味道:十八年老了王宝钏_听得我不禁有点刺心起来。
“人家王宝钏等了十八年,到底把薛平贵等着了_,卢先生歇了弦子,我吁了一口气对他说,卢先生笑了一笑,没有做声。
“卢先生,你的未婚妻是谁家的小姐呀?,我问他。
“是罗锦善罗家的。”
“哦,原来是他们家的姑娘”,
半晌,他才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道:“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是同学。”卢先生笑了一下,眼角子浮起两撮皱纹来,说着他低下头去,又调起弦子,随便地拉了起来。太阳偏下去了,天色暗得昏红,起了一阵风,吹在身上,温湿温湿的,吹得卢先生那一头花白的头发也颤动起来。我倚在石凳靠背上,闭起眼睛,听着卢先生那咿咿呀呀带着点悲酸的弦音,朦朦胧胧,竟睡了过去。忽儿我看见小金凤和七岁红在台上扮着《回窑》,忽儿那薛平贵又变成了我先生,骑着马跑了过来。
“老板娘_,
我睁开眼,却看见卢先生已经收了弦子立起身来,原来早已满天星斗了。
我曾在卢先生那里看到过一张照片,背景就是我们的花桥,桥底下是漓江。一男一女,男孩子是卢先生,女孩子一定是那位罗家姑娘了。卢先生还穿着一身学生装,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戴着一顶学生帽。我再一看那位罗家姑娘,就不由地暗暗喝起彩来。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那一身的水秀,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着实在叫人疼怜。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两个人都还是十八九岁的模样。
(有删改)
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擢进士上第,签书准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职郭县,起提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 , 以激奔竞之风。寻诏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俗变世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变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日:"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日:"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日:"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日:"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位则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入对。帝日:"唐太宗何如?”日:"陛下当法,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
(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
①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②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①
黄庭坚
仪鸾②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
木穿石盘未渠透③,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算④逢一豆⑤。
眼明见此玉花奠,径思著鞭随诗翁⑥,城西野桃寻小红。
【注释】①本诗写于元祐三年,时苏轼以翰林学士知贡举,黄庭坚(参详官)、李公麟(字伯时,点检试卷)等均为其属官,公务之余多唱和之作。②仪鸾:指仪鸾司,掌奉供帐之事。③该句典出《真诰》:傅先生年轻好道。太极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槃。他昼夜穿钻,历47年成功,遂得神丹而升天。槃,即盘。渠:通"遽",疾、立时。④暨:斫余的草茎。⑤豆:精饲料。⑥诗翁:指苏轼。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 )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 )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 ),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题目如下,请选手们完成。
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 。
②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惜春的丫环是 。
③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 猜完四春的灯谜后,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④第四十回中,有位姑娘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位姑娘是 。
⑤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薛宝钗评价 为"呆子”的是。
⑥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对 的评价如下: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一座城成全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①以三国为背景的《风起陇西》的热播,网友对"陇西,地理位置的好奇。事实上, , 不止今天甘肃陇西一县,而是包括兰州以南的定西、天水、陇南等广阔地域。
《风起陇西》与过往三国故事不同, , 而是聚焦“小人物”,如陈恭、苟诩等人,刻画他们在三国乱世的奋斗与抗争。
《风起陇西》展现了陇西的美食。演员所吃“面饼蘸普”,为三国时期陇西美食。②"无面不欢”,的甘肃现今仍独具地域风味的饮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食客。除享誉全国的"兰州拉面,还有浆水面,张掖搓鱼面、高担酿皮等特色面食。陇西还被中国农学会称为“中国腊肉之乡”。陇西火腿、辣羊肉和烧鸡粉等小吃数不胜数,滋养着每一位老饕的味蕾。
成都姑娘何瑜娟曾在欧洲当导游,年入百万,2017年嫁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带货农产品,五年时间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有人问起何瑜娟的抉择,何瑜娟说,希望自己活成一束光,"走到哪里就亮到哪里”。对于“抉择”,《南方周末》在2022年新年献词中提到:抉择是坚韧持久的爱,是为自己、为亲人、为路人、为家与国的明天筹谋;抉择是责任担当,是纵然身在沙漠,也要变身骆驼,不为鸵鸟……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要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论海。
以上文字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