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隆昌市第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西周官员的待遇主要是周天子及诸侯国君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官员作为采邑。到了战国,官员的待遇遵循“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俸禄变为封邑(有征税权但无治民权)和支付实物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军功爵制的普及 B . 分封制不断强化 C .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 权力集中的趋向
  • 2.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以确定节气。在商朝时已有四个节气,周朝发展到了八个,西汉时期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中,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针并影响至今。这反映出二十四节气(    )
    A . 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 B . 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C . 是领先世界的天文成就 D . 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
  • 3.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北宋时期经常出现“朝议”与“廷争”。仁宗时宰相吕夷简曾对摄政的刘太后说:“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张方平也在奏疏中指出:“中书奏事,争辩御前,连日纷哗,中外喧骇。其于事理,必有曲直。”这说明北宋的中央决策方式(   )
    A . 重视发挥防错纠错机制作用 B . 因循旧例鼓励官员各抒己见 C . 改变了传统的朝廷决策模式 D . 不断激化内廷与外朝的矛盾
  • 4.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广东自秦汉时期就已被纳入国家的疆土范围,但长期被视为“蛮荒”之地。南宋时期,广东转运使吴泳上奏称“今广东民贫,丰年尚有不足”。明清时期,广东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公认的核心巨区、热区,出现了“广东富甲天下”的说法。广东经济地位的这一转变(   )
    A . 反映了中外贸易态势的逆转 B . 推动了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 C . 根源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 D . 得益于中外经济发展的变化
  • 5.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鸦片战争后,上海近郊各县的家庭纺织业纷纷出现了“转业”现象,如川沙、嘉定等县的手织毛巾业取代了纺织土布业,南汇县则“以织袜为盛”,“成为家庭主要手工业”。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农民主动应对社会转型 B . 近代新式工业开始产生 C . 农村手工业生命力顽强 D . 西方商品倾销遭到抵制
  • 6. (2022高三下·黑龙江模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大生纱厂连年盈利后,便走上大规模、跨行业的扩张之路。但该厂无论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还是在强化内部积累方面,皆缺乏应有的力度,最终因信用风险凸显而被银行团接管。这说明近代民族企业(   )
    A . 生存环境恶劣 B . 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C . 忽视企业信用 D . 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 7.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下图是漫画家丁聪分别在1945年创作钢笔画《良民塑像》和1946年创作的钢笔画《民“主”曰:“逆我者亡”》。对两图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揭露国民党阴谋内战的企图 B . 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 C . 表明民主革命继续的必要性 D . 号召人们为民族独立而战
  • 8. (2024高二下·赣州月考) 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的权利。为此,许多人喊出“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反映了(   )
    A . 劳保条例奠定全民医疗保障基础 B .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C . 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 D . 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9.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有学者说:“雅典所有的官吏,包括9位执政官、10位将军、500名议员、众多法官和陪审员等,都直接向公民大会负责。雅典的政治家们,他们提出的治国方略必须经公民大会讨论批准后才能付诸实施。”该学者意在强调古代雅典(   )
    A . 民主程序有效地避免了决策失误 B . 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的有机结合   C . 实现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地位平等 D . 民主政治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
  • 10.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1907年,英国建筑师威廉·维莱特正式向英国议会提出夏令时的构思,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使人们早睡早起。夏令时的提出(   )
    A . 使人民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B . 有利于能源的节约 C . 适应了协调世界时间的要求 D . 阻碍了电力的推广
  • 11.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表2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

    A . 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B . 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 . 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D . 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
  • 12.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美国漫画,图中美国总统里根以自由女神姿态,右手抓着一个美国纳税人而非自由火炬。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

    A . 面临严重经济滞胀 B . 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C . 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D . 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
  • 13.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在世界文明中,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不同特征对比很强烈。在深层体现为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看法不一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代中国人建构了一种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而达及四海的“天下观”。所谓“海内”一般指有政治文化认同的生活地域,是狭义的“天下”,也就是中国。“海外”是中国政治文化影响不及之处,是广义的“天下”,或可称为“世界”。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元代欧亚大陆因蒙古人的统治连成一片,中国与中亚的联系有所增加。郑和下西洋是贯彻皇帝“以德治海”的理念,体现“德化四夷”的思想,目的不在于探险,也不为扩展海外殖民地,赠予各国的财富只为换取外邦的服顺,这生动地说明了中华文明“达及四海”的天下观。

        地中海是个十分独特的陆间海。沿岸各种文明交融、碰撞、分流的历史过程中,也塑造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这就是通过海洋联通新的文明的世界观。地中海文明的起点是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而被视为西方文明直接源头的古希腊正是吸收了这两支古老文明,承载了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文明积累。地中海东部的财富和文明始终是巨大的诱惑。希腊人习惯于把海洋视为抵达新文明的通路,远航的目的要么是贸易、求知,要么是开辟殖民地和征服。

    (摘编自王鸿生、苏昊《论中西文明中的天下观和世界观》)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新世界观形成的原因,并谈谈对中西“天下观和世界观”的认识。
  • 14.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西方文化发展轨迹不同,体育演进也必然依附于文化发展而变化,中西方体育传承方式的迥异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并非“大同社会”,而存在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中西方身体活动传承模式之比较

    中国传统师徒制

    西方运动教练制

    以强身、养生、防御……为目的(多元的目的取向),讲求中庸之道

    以竞技、比赛为目的

    重视整体、全身的协调,身心合一

    专项专业的训练一局部的极端化、专业主义、专业分工

    “暗劲”与“化劲”无法用外观衡量,善用比喻与想象,重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元的思考方向

    建立明确、清楚、可行的量化标准,重视规则,可以客观衡量的单一思考方向

    精英式的传承(典范学习)—适合少数人,进度因人而异,没有时间的急迫性

    组织化、层级管理一适合对多数人进行教学,讲求效率

    重视伦理—师徒如父子,关系密切且长久

    教练与学员关系建立在契约约定上,关系较淡薄

    ——摘编自李国冰《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体育传承模式之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与传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5.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人民解放军长期处于临战状态。近30年来军队的主战武器、训练方式没有大的变化。1977年中央军委决定,统一全军上下的思想,明确教育训练的地位,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应该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全军在裁减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对编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为适应多兵种合成训练需要,1989年全军颁发新军事训练大纲,首次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步骤进行统一和规范,建立了现代条件下单兵、分队、合同战术和战役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训练体系,实现了我军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需要,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专家教授深入部队演兵场开展全军高科技知识教育和军事理论创新。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应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在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这一核心能力的同时,加强反恐、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解放军报》2008年10月21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训练战略的重大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改革影响。
  • 16. (2022高三下·隆昌月考)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钱塘(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挚友蒋士栓讥讽西施、杨妃误国误民,袁枚以诗力驳“女祸论”,追问男性在亡国中的责任。袁枚把戕贼儿女之手足为美的行为比作“火化父母之骸骨以求福利”。朋友托他代为访美,却拳拳于弓鞋大小。他讥讽友人:“仆见乞丐之妻,担水之妇,其脚无不纤小平正,使足下见之,其皆认作西施毛嫱,而纳之后房呼?”章学诚对袁门女弟子吟诗作诵极为反感。袁枚则回击:“陋哉言乎!圣人以《关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袁枚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感叹才女多无寿或婚姻不幸。鉴于此,袁枚在娶妾之事上力求美貌,家中粉黛成行,却很少能解吟咏者。

    ——据宋燕《袁枚两性关系观与女性观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枚的女性观。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枚的女性观产生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