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国家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①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②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③ | 2.9% | 3.5% | 3.5% | 4.5% | 8.5% | 13.2% |
④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材料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逐渐向二省和一省转变,三省合属议事、办公、职能取向统一。一方面,皇帝启用年轻官员担任中书门下二品,行使宰相的权力,随着时间的发展,以中书令、尚书令为主的宰相职务其权力渐渐削弱,成为虚职;另一方面,三省分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效率低下,为了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唐代建立了统一的政事堂议事制度。政事堂始设于门下省,唐高宗年间迁于中书省,政事堂也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张婧《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及变化》
材料二: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大学士,这些人都在内廷,所以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其时,内阁学士的官职只有五品,又不能参与机要,在朝廷里的地位并不高。由于这些学士辅政有限,朱元璋很快又否定了这种形式。明成祖即位后,“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此时内阁大学士相比朱元璋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是深得成祖信任的心腹,且得以参与机务。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并且还以六部尚书来兼任,同时获得了对内阔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到了嘉靖朝,首辅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内阔首辅已经超过了尚书。可以说内阁首辅虽天实相之名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权相的地位。
——摘编自李子龙《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材料—: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责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热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以牛顿力学和数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碲《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燕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一:二战后,英法两国已降到了二流国家的地位,它们不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实力在欧洲和世界的舞台上指手划脚、发号施令了,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要仰承美国的舞息。唯独美国跃上了世界霸主的颠峰,形成了取代英法充当世界主宰的基本态势。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来看,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政治成望空前提高。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捕端自沈毅《关于美苏冷战的起源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欧洲各国的抵抗运动都十分关注战后欧洲的命运,希望虚后的欧洲有别于一战后的欧洲,能够联合起来,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战后不久,美苏西国结束了战时联盟关系,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冷战把欧洲推到了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欧洲人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严重的成胁,更加感到联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50年5月,法团外长宣布了“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采取密切合作。1952年8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四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合较于从思湖变为现实。
——捕场自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材料:15-19世纪的东西方社会发展图。
——摘编自伊思·英里斯《西方还能主宰世界多久》
注:社会发展包含经济、文化、政治、习俗、体制等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