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弘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9-08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七上·东莞期中) 1965年的一天,考古队来到一个山沟里,发现了两颗距今约170万年的人类门齿化石。经鉴定,这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判断,考古队发现化石的地方是(    )
    A .   云南元谋县 B . 北京周口店 C . 陕西半坡村 D . 浙江余姚河姆渡
  • 2.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应当是(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仰韶文化时期 D . 氏族公社时期
  • 3.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在山顶洞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穿孔骨针,这说明山顶洞人(    )
    A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B . 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 . 会制作彩陶 D . 会埋葬逝者
  • 4. (2021七上·东莞期中) 下图是我国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司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鼎身以云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它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
    A . 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 .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 C . 青铜铸造业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D .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 5.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    )
    A . 周天子沦为强大诸侯国的附庸 B . 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 . 周王室衰微,需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D .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 6.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种类很多,有饮食器碗、钵、盆、杯、盂等,炊煮器罐、鼎等,水器壶、瓶等。据此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状态是(    )
    A . 茹毛饮血,狩猎为生 B . 黑陶精美,铁器锋利 C . 肉汤鲜美,粟米飘香 D . 科技发达,物质丰富
  • 7. (2021七上·东莞期中) 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中可看出华夏民族的(    )
    A . 生活习惯 B . 形成特点 C . 神话传说 D . 发明创造
  • 8. (2024七上·永修月考)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夏启和商汤 C . 老子和孔子 D . 项羽和刘邦
  • 9. (2021七上·东莞期中) 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1958年,在距今4 000多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等历史遗存。这说明(    )
    A . 传说与神话完全是杜撰的 B . 只有考古发现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依据 C . 黄帝和嫘祖是我国著名的传说人物 D . 传说与神话传递了一定的历史信息
  • 10.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11. (2021七上·东莞期中)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 . 农业工具 B . 作战武器 C . 生活用具 D . 灌溉工具
  • 12. (2021七上·东莞期中)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宗法制
  • 13.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察历史变化,思发展根源。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铁器、牛耕应用和推广 B . 公田变为私田 C . 国家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确立
  • 14. (2021七上·东莞期中)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共同采取的统治措施是(    )
    A . 尊崇儒术 B . 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C . 在长安设立太学 D . 统一度量衡
  • 15. (2021七上·东莞期中) 有副对联这样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该对联中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源于(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吴王阖闾 D . 越王勾践
  • 16. (2021七上·东莞期中) 有学者认为,商朝行政组织能力大概应该部分归功于文字体系的完善……文字一旦采用,就会对社会和文化发展起重大的作用。材料中“文字”是指(    )

    A . 小篆 B . 甲骨文 C . 隶书 D . 楷书
  • 17. (2021七上·东莞期中) 2020年是小明的本命年,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刻有甲骨文“鼠”字的项坠(如图所示)。甲骨文“鼠”字的造字方法是(    )
    A .   指事 B . 会意 C . 象形 D . 形声
  • 18.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 19.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距离较远 B . 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C . 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 D . 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势力扩大
  • 20.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目的是(    )
    A . 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 B . 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 维护周王室的利益 D . 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
  • 21. (2021七上·东莞期中) 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到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 . 社会变化 B . 民族交融 C . 经济发展 D . 技术进步
  • 22. (2021七上·东莞期中)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 .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B . 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C . 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D . 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 23.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材料所述的工程是(    )
    A . 灵渠 B . 京杭大运河 C . 都江堰 D . 邗沟
  • 24. (2021七上·东莞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这一思想出自(    )
    A . 《道德经》 B . 《墨子》 C . 《孙子兵法》 D . 《孟子》
  • 25.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瓦解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26.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
    A . 禁止私斗 B . 鼓励耕织 C . 改革户籍制度 D . 奖励军功
  • 27. 老子曾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煮小鱼,要拿捏分寸,掌握火候,不能操之过急。这反映了老子(    )
    A . 以德治国的思想 B . 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 C . 主张“无为而治” D . 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
  • 28. (2021七上·东莞期中) 以下是小明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三国
  • 29. (2021七上·东莞期中) 下列生产工具按发明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 30. (2021七上·东莞期中) 《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这反映了我国的铜器最早出现在(    )
    A . 商朝 B . 夏朝 C . 原始社会 D . 春秋时期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1七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两枚门齿,还有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并且发现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 (1) 说出材料一介绍的远古人类的名称。并从材料中找出远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火的证据。
    2. (2) 在材料二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3. (3) 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 32. (2021七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纷争乱不停】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咏史诗·流沙》

    【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材料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

    1. (1) 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哪个时期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当时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称赞商鞅为“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的原因。
  • 33. (2021七上·东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不同君王,其治理国家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 (1) 根据材料一,用一个词概括这位君王的统治情况,并指出夏朝在他的统治下命运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汤的治国方略。在他的治理下,商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