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受汉族文化吸引且游牧生活不稳定 | 秦始皇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 |
B | 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巩固边防 | 魏晋时期,北方人民迁移到江南地区 |
C |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 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 |
D | 学习汉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 |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人南迁到河南一带 |
地区 | 举措 |
西藏 |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清廷监督实行“金瓶掣签” |
新疆 |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原维吾尔族头领伯克可世袭,由清廷委任并为其定品级 |
蒙古 | 设盟、旗两级单位,盟长、旗长由蒙古王公担任,清廷任命 |
云贵 | 在条件成熟地区取消了土司世袭之制,依汉制设立府、厅、州、县,任命流官管理 |
据表可知,清朝( )
第三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二章 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第十三章 地球在旋转! 第十四章 从巫术到机械论 第十五章 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第十六章 “如此令人惊叹的一致” 第十七章 怀疑派化学家 第十八章 乐观主义抑或园圃耕作? |
材料一:中国的粮食储备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夏、周时代粮食储备已发展成为一项财政制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仓,《周礼》中提出“荒政委积”是最早的粮食备荒储备。汉代仓储制度逐渐丰满,中央设立太仓、常平仓,郡、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至此中央与地方两元储备制度基本建立。
——摘编自高瑛、储新元《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隋朝粮食储备体系渐趋完备,包括太仓、转运仓等中央储备,正仓、常平仓等地方储备,义仓等民间储备。正仓是指国家设置于各个州(郡)县的仓库,来自州(郡)仓和县仓收纳百姓所交租税,用于上缴中央太仓、供应军队、支付地方官员的禄粮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常平仓粮食由地方政府在粮食丰收时高于市价购进,歉收时低于市价卖出,以平抑物价、赈灾备荒。义仓是设在村社,由百姓自愿捐纳,委托社司管理,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储备。隋朝开创的中央、地方、民间三元储备体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了影响。
——摘编自叶炜《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
材料:
——据韩保江《决定大国兴起的五种动力》整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择五大动力中一个或多个动力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