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西周早期文献中,求“福”常与“祭礼”相结合,即“事神致福”。西周中期,求“福”途径增加了继承和模仿“祖先之威仪”,后期又增加了善待百姓、“以德求福”的内容。求“福”途径的变化(    )
    A . 反映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成熟 B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 体现西周维护统治秩序的探索 D . 反映我国商业文明的发展需求
  • 2. (2024高二下·蒙自期中) 管仲和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主张执法者应当“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韩非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当时(    )
    A . 法治思想盛行 B .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C . 政府以民为本 D . 社会公正受到关注
  • 3.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商鞅变法规定:“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些规定(    )
    A . 有利于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 B . 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普及 C . 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 . 推动了井田制的发展成熟
  • 4.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汉朝建立后,一方面继承秦代官府的公田,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开垦荒地、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这些做法(    )
    A . 加剧了汉代的人地矛盾 B . 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 C . 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D . 有利于中国基层发展的平衡
  • 5.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央权威的加强 B . 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 C . 选官制度的变革 D . 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
  • 6.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其内容与《魏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相同,证明该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知(    )
    A . 文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靠 B . 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C . 官方史书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D . 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才能发展
  • 7.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唐玄宗开元年间将西汉的监察法规“六条问事”发展为《六察法》,内容不仅涉及官吏的政绩,也旁及官员的品行、才能、学识等方面,规定:“诸诬告人者,各反坐,即纠弹之官,挟私弹事不实者,亦如之。”这说明唐代监察制度(    )
    A . 依法监察,立法全面 B . 选官慎重,考核严格 C . 以卑察尊,以轻制重 D . 机构完备,职能健全
  • 8.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    )
    A . 加速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B . 强化了宗法关系的影响 C . 促使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 推动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 9.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宋初对“陈桥兵变”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太宗此举意在(    )
    A . 美化并维护宋太祖权威 B . 促进官方史书的修撰 C .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 . 彰显中央政权的合法性
  • 10.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传世家训《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在乡里传为美谈,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郑氏仍在江南地区的浦江县保存下来。这说明(    )
    A . 理学的世俗化与传承 B . 社会重学风气浓厚 C . 开明开放的时代风范 D .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 11.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据记载,北宋规定,在皇帝登基前就要学习《孝经》,登基后,皇帝不仅常听侍从官员讲授《孝经》,还常与辅臣讨论《孝经》,甚至也亲自书写《孝经》,作《孝经》诗,挂《孝经图》,还将御书《孝经》刑刻于石碑,时时警醒自己。这一现象(    )
    A . 体现了程朱理学思想内涵 B . 开启了以孝治天下的模式 C . 改变了儒家传统伦理结构 D . 有利于发挥儒学的政治功能
  • 12.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宋瓷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瓷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宋瓷的这种艺术风格得益于(    )
    A . 商品经济发展丰富社会生活 B . 开明的外交政策促使文化兼容并蓄 C . 理学形成与价值追求的结合 D .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
  • 13.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李龙潜在《明清经济史》中提到,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

    产。这种现象(    )

    A .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 .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 C . 体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 . 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
  • 14.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过问;同时又规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出明代法律(    )
    A . 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 B . 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 C . 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 D . 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 15.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清政府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等重大行动中,山西富商范毓鑌自请以家财为军队运粮,“前后十年,所运米凡百余万石,所省大司农金钱六百余万。”其他自发运送军粮的商人也不在少数,这反映了(    )
    A .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 国家的向心力增强 C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 . 政府调整抑商政策
  • 16.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关于英王给乾隆的信函,英王称“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马嘎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这表明(    )
    A . 清朝官员仍维护朝贡体系 B . 清政府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C . 英王追求完全的平等贸易 D . 外国使团主动表达归顺之心
  • 17. (2022高一上·官渡期中) 康熙时期设置巡台御史制度,都察院每年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台湾,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清政府此举意在(    )
    A . 使皇帝能广泛获取信息帮助决策 B . 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C . 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均衡发展 D .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 18.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一种新知识分子,以明末松江陈继儒为代表。他召集文人编书,主要内容是比较美好的文人生活指南,如古董书画、品茶品酒等等。结果,这些书销路很好,他因此名利双收,轰动一时。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 . 奢侈性消费增加 B . 科举制度的没落 C . 社会阶层的流动 D . 文人化的社会风气
  • 19.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在雅典,“公民是城邦的动物”、“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有存在的意义”、“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这反映出雅典(    )
    A . 重视维护城邦集体利益 B . 民主政治的滥用 C . 人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 . 统治危机的加深
  • 20.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希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试图战胜自己被预定的命运,为他们认为值得捍卫的东西而献身。在战场上他们的功绩可能招致死亡,但即刻获得的名誉和声望却会让后世永记在心,广为传颂。这些英雄形象(    )
    A . 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B . 成为理性与正义的化身 C . 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写照 D . 孕育着早期的人文精神
  • 21.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在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内部,实行十个部门(三分区)的50人团轮流担任主席团的制度。每个主席团任期约一年的1/10;主席团中每天由抽签选出一名总主席,但任期只一昼夜,不得延长,也不得再度任此职。这些措施(    )
    A . 有利于避免专制独裁之流弊 B . 让所有公民直接参与政治 C . 体现出雅典民主具有广泛性 D . 保证雅典选举制度的公正性
  • 22.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罗马法规定,一旦在盗窃、抢劫、侵辱等诉讼中被判罚,该被判罚人便是不名誉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其诉讼资格的减等,他既不能在今后的诉讼中为自己指定代理人或代表人,也不能替别人充当代理人或代表人。这一规定(    )
    A . 体现了司法程序的严密 B . 保证了社会诚信和公平 C . 证明了罗马法系统完备 D . 强化了人们的守法意识
  • 23.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    )
    A . 协调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 .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C . 确立了法官司法垄断的地位 D . 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24.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下表是是罗马法留在今天的遗产(部分),据此可知,罗马法(    )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内容或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现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律师制度的起源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平等正义的思想

    A . 旨在维护奴隶主利益 B . 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 C . 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D . 提供了现代法律制度的借鉴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秦汉帝国的建立,集权官僚体制在中国确立和固化。秦汉的郡县完全受制于中央指派的官员,在权力分配上,秦代和汉初郡级采用分工制衡体制,到汉中期权力已集于郡守,确立了地方长官集权体制。在地方治理中,汉武帝时期强化上计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和察举制度,通过官僚体系的管控,权力集中于皇帝之......相形之下,古罗马政治分权的特色显著,虽在帝国时代逐步弱化,但依然余绪不绝。古罗马由中央任命的官员主要限于行省层级且数量有限,许多城市拥有自治权,中央任命的官僚只是监督和辅助城市事务,并不深度干预和直接控制。古罗马地方的基层执法官则完全来源于本地,并且有世袭性质,帝国并未形成对官僚的有效监督体制。

    秦汉集权与古罗马相对分权的不同政治权力结构,在历史渊源上基于中国的天下国家观念与古罗马城市国家理念的差别。秦的统一建立在各诸侯国集权政治的基础上,经汉儒大一统认同的思想力量固化。古罗马的扩张则是将罗马城市国家的分权体制复制推广,并为这些城市国家群提供边境的军事屏障以构筑帝国,但缺乏完备的官僚系统和意识形态支持,直至帝国分裂和衰亡。

    ——摘编自王志强《中华法的政治机理——基于秦汉与古罗马时期的比较视角》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国家地方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 26.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虎次郎把唐代看作是中国“中古时代”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端。之后,他又在《近世史的意义》中提出了“唐宋转型理论”,指出了在唐宋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尤其是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钱穆先生也提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摘编自刘星振《浅析唐宋变革对宋代书法的影响》

    阅读材料,就唐宋或中国古代其他社会转型时期的变化,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 27.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李朝前期朝鲜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李成桂采取各种措施整治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1388年,丈量全国公私土地,登记造册,收归国家所有。1391年,对两班官僚及其他贵族按等授田,第一科(一等)授田150结(李朝以生产20石粮谷的土地为1结),以下递减,第十八科为末等,授田10结。对地方豪族和士兵另授军田,每人5-10结。其余大部分土地为公田,由国家分配给农民,征收租税,作为封建国家的基本财政收入来源。科田法是国家把土地的收租权转让给受田者,即受田者只有收租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而且领有科田和军田者还必须向国家缴纳相当于田租1/10的田税,以加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和管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成桂田制改革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成桂田制改革的影响。
  • 28. (2022高二下·雅安期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代江西奉新人。他是我国科技史上的奇才,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哲人,学问渊博,著作丰富,由于“离经叛道”,以致在专制腐败的封建社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宋应星自幼机敏过人,饱读《四书》《五经》,又读了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农业工艺等方面书籍,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他连续六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会试的失意,使他对科举制度彻底绝望,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科技事业。1637年,年过半百的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终于刊刻并发表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工农业科技史籍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举足轻重,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服务于全世界人民。

    ——摘编自聂朋《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投身科技事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取得科技成果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