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且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材料一:武德二年(619年)国二月,高祖李渊领布诏书:“画野分,山川限其内外;退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册府元色)卷1270
贞观三年(629),遣使入贡。上曰:“昔人谓仰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资治通鉴》卷193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面临着边疆问题。边疆政策是实施边疆经略的指导方针与具体措施,而治边思想则是制定边疆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边疆政策的正确与否,边疆经略的成败得失,治边思想能否符合时代潮流,不仅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我存亡,而且对于作为整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据材料概括唐朝边治理的主要方略,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边治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