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满分40分)
  • 1. (2022八下·定远期末)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表述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 .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2. (2022八下·定远期末)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材料所述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包括(    )
    A . 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B . 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C .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D .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 3.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土地改革 C . 抗美援朝 D . 制定宪法
  • 4.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意思是(    )
    A . 对我国工业建设十分悲观 B .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 .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 我国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 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下面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表。从中可以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时间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 .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完全确立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消亡 D . 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
  • 6. (2023八下·江城期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 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 . 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7.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首往昔,最早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的是(    )
    A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8. (2022八下·定远期末)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 (2024八下·市南区期末)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
    A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中国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D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0. (2022八下·定远期末)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都主张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
  • 11. (2024八下·新丰期中)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 .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 12. (2023八下·东丽期末)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政府(    )
    A .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B . 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C . 开展实行“一五”计划 D . 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 13. (2022八下·普宁期末)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14. (2023八下·丰顺期末) 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 . 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 . 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 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 1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五大战区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重塑。”材料反映的是(    )
    A . 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B .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 .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6. (2023八下·罗定期末)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周恩来达到“此行的重要目的”主要是因为(    )
    A .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D .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7. (2024九下·长武模拟)   201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商峰论坛。这些体现了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
    A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 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 18.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纷纷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形式的网络授课与学习。随着“宽带中国”国家层面战略的实施,中国正将互联网服务普及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足以证明(    )
    A . 中国将为每一个家庭安装互联网 B . 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C . 互联网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平台 D . 互联网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 19. (2024八下·静宁期末) 口述史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下面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一项是(    )
    A . 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B .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 C . 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 D . 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
  • 20. (2024八下·路南期中)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15分)
  • 21. (2022八下·定远期末)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1973年屠呦呦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 (2) 1976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3. (3) 1999年,东方红一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4. (4) “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5. (5)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合作的新发展理念。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2分)
  • 22. (2022八下·定远期末)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国民党统治下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经此一战”是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此战胜利所产生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中指出农民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产生的变化。
    4. (4) 综合材料二、三,这两个事件在当时有什么共同作用?
  • 23. (2022八下·定远期末)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阶段:有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
  • 24. (2022八下·定远期末)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的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各国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变史册的“兵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门打开了”指的是我国外交领域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4. (4) 根据材料四,简述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具体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13分)
  • 25. (2022八下·定远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 (1) 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 (2)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法律文献?这一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而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 (4) 材料三的内容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反映?它的实质是什么?
    5. (5) 由此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