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步骤1 |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润的蔗糖溶液浓度如下 | ||||
0.1g/mL | 0.2g/mL | 0.3g/mL | 0.4g/mL | 0.5g/mL | |
质壁分离现象 | - | ++ | +++ | ++++ | ++++ |
步骤2 |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充分清洗3次 | ||||
质壁分离现象 | - | - | + | ++ | ++++ |
注:“-”表示没有质壁分离 “+”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 Na2MoO4溶液浓度 | ATP溶液浓度 | 变色细胞的比例 |
甲组 | 0.005mol/L | 0 | 4.1% |
乙组 | 0.005mol/L | 5×10-7mol/L | 10.5% |
丙组 | 0 | 5×10-7mol/L | 0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第一步 | 三组均加入等量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加适量蒸馏水混合 | ||
第二步 | 25℃处理15min | 70℃水浴处理15min | 100℃处理15min |
第三步 | 三组均在25℃条件下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测量三组淀粉剩余量 | ||
实验结果 | x | y | z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将甲在不含淀粉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培养,甲能直接吸收与利用葡萄糖而不产生α淀粉酶;
②将甲在含淀粉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甲产生了活性很高的α淀粉酶。细菌在特定物质(通常为酶的底物,称作诱导物)的诱导下才能合成的酶,称作诱导酶。
下列关于细菌细胞诱导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种子处理方式 | 晒干 | 适温的水浸泡8h | 沸腾的水浸泡30 min | 不做处理 |
结果: | + | ++++ | - | ? |
(注:“ + ”表示出现红色,“ + ”越多代表颜色越深,“ - ”表示不出现红色)
注:相对值=各浓度下所测数值/对照组所测数值
农谚 | 解释 | |
A |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 |
B |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 |
C | 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 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 |
D |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 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 |
NaHCO3溶液浓度 | 0 | 1% | 2% | 3% | 4% |
上浮叶圆片数量/片 | 0 | 11 | 4 | 3 | 0 |
该实验是预实验,其目的是。4min后,除蒸馏水组叶圆片未见上浮外,其他组叶圆片均有上浮。NaHCO3溶液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CO2 , 有人认为叶圆片上浮是由CO2气泡附着引起的。为此实验小组另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最好选择上表中浓度为的NaHCO3溶液进行对照,将20片叶圆片放到溶液中后进行遮光处理;若结果为,则说明NaHCO3溶液产生的CO2不足以引起叶圆片的上浮。
甲组:25 ℃光照1 h→黑暗5 min→重新光照
乙组:25 ℃光照1 h→黑暗5 min→不再光照
丙组:42 ℃光照1 h→黑暗5 min→重新光照
回答下列问题。
大豆品种 | 品种1 | 品种2 | ||
种植方式 | 单种 | 间种 | 单种 | 间种 |
叶绿素a含量(mg·dm-2) | 3.681 | 2.249 | 3.587 | 2.004 |
叶绿素b含量(mg·dm-2) | 0.604 | 0.925 | 0.507 | 0.946 |
叶绿素a/b | 6.094 | 2.432 | 7.071 | 2.118 |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 19.06 | 16.39 | 20.08 | 16.63 |
单株(产量/g) | 13.54 | 4.90 | 20.25 | 1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