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家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②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③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北方优势明显
言论内容 |
出处 |
19世纪50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0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 |
杨贤镐《外贸史资料》 |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 |
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
——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材料: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伏使他们自觉入世,来自西方的冲击带给他们新的视野和人生体验……他们的责任与担当,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等
选取你熟悉的一位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