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检测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纸质媒介到印刷媒介再到电子媒介,都给书法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载体、平台和空间,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限制和缺失。纸质传播保持了书法文本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感知性,而它的缺点是传播速度慢、范围窄,再加上纸质媒介的易损性,容易造成传播的中断。历史上纸质的书法作品能流传至今者可谓凤毛麟角,大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毁坏了。留下来的,也多是临摹本或石刻本。印刷传播弥补了纸质传播的不足与局限,使书法实现了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的飞跃,但印刷媒介无限量地复制,使书法作品失去了它的唯一性和可敬畏感;印刷过程中作品图像的放大、缩小、损耗,改变了书法作品原有的真实面貌,降低了它的审美质量和观赏效果;当今出现的仿真印刷,又会造成以假乱真的现象,影响到原有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电子媒介时代,传播载体与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质量全面提升,传播的时空障碍被清除,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实现了艺术传播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极大地缩短了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时空距离。这给书法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书法传播的生态体系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使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把用笔书写变成了键盘输入。无论是写字还是书法,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都是手写的,书写是书法的前提和基础,但电脑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通过键盘可以直接输入和传输文字符号,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书法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极大地弱化了人们的书写能力和受众的审美能力,进而弱化了书法的艺术普及和群众基础。二是把书法创作变成了书法制作。书法作品是书法家艺术智慧的结晶,每件书法作品都具有独创性和随机性,而电子媒介技术不仅可以将原作复制,还可以任意修改、增删,甚至可把众多书法名家写的字建成字库,进行任意组合,制作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从而造成虚假的书法作品的泛滥。三是把实物作品变成了虚拟作品。承载在纸质媒介和印刷媒介上的书法作品,是可触摸、可移动的实物形态的艺术作品,而电子媒介里的书法作品是虚拟的影像符号和电子文本,且可以随时进行文本改动。

    除此以外,现代传播还给书法艺术带来许多困惑。在网络传播当中,由于信息量太大,反而给接受信息者造成了选择痛苦。一方面,网络之中缺少真正原创性和经典性的东西;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引开人们的思路,导致阅览的无序性和平面化。由于网络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容易产生快餐文化。如果创作的书法作品还未面世,就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就有可能使书法艺术成为“泡沫”。如今,一些书法家难耐寂寞,更缺少一种中国书法所需要的古、淡、远、寂的艺术精神,这与信息传播过快有一定关系。

    (摘编自章剑华《论书法艺术的现代传播》)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摹本或石刻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留下来,保持了纸质传播中书法文本的唯一性。 B . 由于电子媒介时代传播的时空障碍被清除,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已无时空距离。 C . 键盘的广泛使用,弱化了人们的书写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书法生存的基础。 D . 对还未面世的书法作品的广泛宣传,容易产生快餐文化,使书法艺术成为“泡沫”。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论述了书法作品三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并对电子传播的缺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B . 文章围绕电子媒介给书法作品传播带来的挑战,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C . 文章在论证中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现代传播给书法艺术带来的困惑。 D . 文章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分类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式,使文章说理清晰透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印刷媒介限量复制,虽然书法作品失去了它的唯一性,但可能不会失去可敬畏感。 B . 电脑网络技术对书法作品的修改、增删及组合,使书法作品失去了独创性和随机性。 C . 电子媒介里的书法作品是可以随时进行改动的文本,这就决定了其没有任何价值。 D . 如果网络上的书法作品能多一些原创性和经典性的东西,必将有利于书法作品的传播。
  • 2.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人脸识别技术和步态识别技术两者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条件相似。比如都不需要被测试者的主动配合,可以秘密对测试者进行身份识别,可应用于自动监控和门禁系统。因此在应用场景上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具有融合的可能。但两种技术生物特征的影响因素不同。在其中一种生物特征受到影响因素干扰的时候,另一种生物特征仍然可以正常发挥作用。比如被测试者戴假发、化妆,其人脸特征有变化,但步态特征没变化。当被测试者受伤或生病时,其步态特征有变,但人脸特征没影响。可见人脸识别技术和步态识别技术具有互补性。人脸识别技术和步态识别技术都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运用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稳定性,不需要携带卡片,也不需要记密码,方便、安全还不易假冒伪造。

    人脸识别受光照、表情、姿势、化妆、发型等影响较大;年龄也对人脸识别有影响。步态识别易受生病、道路崎岖、衣服光照等的影响。

    人脸识别技术起源于18世纪。人脸识别适合近距离,步态识别适合远距离。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可以互补。比如对人脸识别影响大的低分辨率和照明条件对步态识别几乎无影响;对步态识别影响大的搬运条件、走路环境、衣着等对人脸识别影响小。所以步态识别和人脸识别互相弥补,二者融合可以降低出错率。

    人脸识别技术和步态识别技术都可以隐蔽地进行秘密目标识别,不侵犯个人隐私。

    (摘编自李玲玲《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材料二:

    交互环境是影响人脸识别互动的重要因素。交互环境由多种环境条件构成,包括光照条件、人流条件、场地条件等。昏暗的光照条件下,摄像头极易无法正常工作。人流条件和场地条件是人脸识别检测的重要干扰因素。人流量密集的场地,用户与用户的面部之间易造成遮挡,引发断检或误检情况。因此,开阔的互动场地,有助于保障用户活动范围及用户人身安全。

    交互环境同时影响人脸识别的参与人数与互动形式。在光照条件与场地面积近似的前提下,人流密集的场地,一般采用多人互动、简易交互流程的交互设计方式,烘托群体互动的热闹氛围。人流较少的场地,可考虑采用单人互动、复杂交互流程的交互设计方式,增添单人互动的游戏趣味性。

    (摘编自张琼王敬泽《基于交互设计的人脸识别技术层次化研究》)

    材料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形式,人们通过刷脸支付、刷脸安检、刷脸入住酒店……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脸”的时代,而服务业的发展中,人工服务所带来的亲切感以及便利条件很多又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有些基于人脸识别的创新服务模式结合了人脸识别与人工服务的特点,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打造了一种卓越的客户体验,对客户体验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时也打造出以客户为主体提供多方面服务及分析的售卖方式,积极做到想客户所想的服务理念。在通过咖啡实体店的方式调查该方案可行性以及用户体验程度的分析中发现,该模式不仅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服务,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依赖性以及购物热情,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客户认可度,是一项可以进行推广的新型服务模式。

    (同上)

    1. (1) 下列对“人脸识别”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自动监控和门禁系统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不需要被测试者的主动配合,就可以不公开地对被测试者进行身份的识别。 B .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运用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稳定性,因而方便、安全绝不会假冒伪造。 C . 适合近距离的识别的人脸识别技术起源早,但低分辨率和照明条件对人脸识别影响较大,最好和其他识别技术互相配合起来使用。 D .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脸”的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已渐渐成为主流形式,人们通过刷脸享受多种服务。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步态识别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条件有一定的区别,被测试者戴假发、化妆,其人脸特征有变化,但步态特征并没有发生变化。 B . 影响人脸识别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交互环境,它包括昏暗、明亮的光照等自然条件,密集与否的人流、开阔与否的场地等人为条件。 C . 在服务业发展中,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工服务所带来的亲切感以及很多所无法取代的便利条件,但有些创新模式却给人以别样的体验。 D . 融合了人脸识别技术与人工服务并且已经全面推广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可以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3. (3) 人脸识别技术要提供更好的服务,需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借刀记

    文娟

    秋香蹲在地上,挥舞菜刀,咚咚咚一阵剁,狠狠地,刀片从木头柄中脱出去,画了个漂亮的圆弧,差点砍着伸头缩脑的芦花鸡。芦花鸡吓得不轻,扑棱扑棱避到远处,窥视着秋香,似怪秋香故意而为。秋香呸了口:“该死的,瞅啥瞅!”

    农历四月十六,逢大集。秋香老早与一帮姐妹掰过指头,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绣几双漂漂亮亮的鞋垫子。隐隐约约中,一个念头秘不示人,这念头只敢躲在被窝里想,说出来可羞死人。

    秋香扔下木头柄,想象姐妹们嘻嘻哈哈、你推我让的快乐样,嘴巴噘得像钩子。

    天蓝蓝,蓝得像屋前的小河水;太阳红红,红得像灶膛里的火苗苗。“都怪这天!”娘说,“趁日头烈,雪里蕻统统起田,腌一大缸酸咸菜,剁一小坛干咸菜。”娘拦下攥着塑料钱包往外走的秋香,说:“抓紧剁,抓紧剁,朝怕南云涨,天色说变就变。”

    “死丫头,做啥呢?”娘端着洗衣盆,从水踏子歪歪扭扭爬上来。娘明明看见了地上孤零零的木头柄。阳光下的木头柄,圆润光滑,乌黑发亮。娘经常说,这木头柄,是当初陪过来的嫁妆。

    秋香说:“坏了,剁不成了。”

    娘说:“剁不成也得剁。”娘看看晾在屋檐上树丫间的雪里蕻,眉眼里嵌满得意,今年雪里蕻长势特别好,绿油油,胖墩墩,一棵一满怀。

    秋香说:“咋剁?”

    娘说:“去借,东宅,三婶家。”娘又往盆里浸被单。

    三婶不赶集去?”秋香问。

    “三婶不。”娘肯定。

    秋香喊过三婶喊三叔,院子静悄悄,只有老猫伸着懒腰练台步。秋香转去偏屋,一眼瞥见灶台上亮铮铮的菜刀。三婶性子躁,独独与秋香娘投机,过年时年糕合笼蒸,娘半笼,三婶半笼;扯洋布做小褂,一块料子俩人算计来算计去套着剪。

    娘说:“小心,三婶菜刀锋利。”

    秋香认起真来,干活特利索,日头掠过头顶,一坛子咸菜冒了尖尖。娘用扁担头压了压,又压了压,确信铁板样结实,方用塑料皮封了口。娘吩咐秋香还菜刀。秋香说:“这就去。”又说:“三婶家中午不开伙?怎没见寻菜刀?

    秋香喊过三婶喊三叔,院子静悄悄,只有老黑猫追着蝴蝶玩游戏。三婶家墙根儿一溜儿一溜儿凤仙花,一嘟噜红一嘟噜白,热热闹闹正艳。秋香掐了一嘟噜白色的,想了想,又掐了一嘟噜红色的,染指甲,涂脚趾,叫个美!

    日头落山时分,三婶大包小包回来了,遇着秋香娘,掏出两把馒头干。原来三婶串亲戚去了。秋香娘想提借菜刀的事,看三婶累得慌,转念晚上过去道声谢也不迟。

    三婶高一声低一声好一阵,不知道吵啥吵?秋香捧了饭碗跑过去,左邻右舍好多人捧了饭碗跑过去。三婶站在院门口,手里握着豁了口子的菜刀:“啊,把我菜刀糟蹋成这样!啊,可是把新菜刀,自家舍不得用,哪个缺爹娘少交代的,天打雷劈!”

    秋香大气不敢出,拿筷子的手哆哆嗦嗦,饭菜泼洒一地。娘跟过来,揪住秋香,小声说:回家去,死丫头,做了错事不告娘一声!”

    秋香磕磕巴巴分辩说:“不是我,保证不是我还过去时,好好的。”

    “好好的?”娘不相信。娘说:“你不愿剁,冲我来,不能糟蹋三婶菜刀!”

    薄暮中,不知谁附着三婶耳朵小声说:“是……”

    “哐当!”三婶把菜刀掼地下,盯着秋香娘俩背影:“我说呢,良心被狗子叼掉了,馒头干塞了屁股眼!”

    秋香娘老脸挂不住,退不是进不是,接腔不是不接腔又不是。

    “三婶这是骂谁呢?三婶这是冤枉人了呢!”大强拨开人群,说,“三婶啊三婶,大强给你赔莱刀来了。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大强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大强住三婶东宅,大秋香两岁,已经验上兵,马上离开家乡去部队。

    三婶愣了愣,愣的当口,三叔从地里回来了,三叔拨开人群,火急火燎冲三婶吼:“自个儿整天不着屋,不知轻重张臭嘴,去猪栏看看,下晌老母猪拱了圈,寻不着瓦刀,拿菜刀砌的墙……”

    秋香与娘刚睡下,三婶来敲窗子,说:“天气愈来愈热,年糕长了半寸毛,最后一碗,均两份,你一份,我一份,搁窗台上。”

    夜里,秋香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买了红丝,扯了绿线,画了鸳鸯,描了牡丹,绣了一双漂漂亮亮的鞋垫子。鞋垫子塞进大强背包时,秋香的脸皮像大强胸前的大红花,红彤彤,红彤彤。

    (选自《金山》2019年第8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前后两次写到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绣鞋垫子,这不仅在结构上形成照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秋香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B . 小说中间运用插叙的手法写了三婶与秋香娘合笼蒸年糕和一起扯洋布做小褂这两件生活小事,表现了三婶与秋香娘之间不一般的情分。 C . 大强来给三婶赔菜刀,并解释说“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这说明大强是一个诚实厚道、决不愿占邻居一丝一毫便宜的小伙子。 D . 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不仅人物对话中有方言,文中多处所用喻体也是乡村常见的事物,同时杂以农谚熟语,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2. (2)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刀”对小说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 (3)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有着哪些令人向往的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 4.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文言文阅读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 , 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 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 .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 B . 乡师:乡里的私塾老师。 C . 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 D . 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 . 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 . 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 . 作者认为,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②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 5.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①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 . 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 . 尾联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D .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2. (2) 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 6.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
    2. (2) 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3. (3) 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饮酒作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7.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站在景明楼上,凭栏凝视,(     )。快步出楼下桥,细看柳树,粗粗胖胖的树身上树皮纹路纵横交错,各不相同;有的沟黑棱灰,似知了乱爬,形同蝉虫出洞;有的棱突暴张,白皮外露,势若万马奔腾;①有的形如游人,或走或站或坐。从眼前的一棵柳,到堤两边的临水柳,再到环昆明湖的无数柳,它们已与颐和园的山水楼台亭榭融为一体,②与游人们对望一年又一年,坦然面对春夏秋冬,淡然于人们的遗忘。

    一阵劲风,呼啸万寿山林,卷起昆明湖水,叫湖水翻腾,也使我思绪空灵。我想起了杭州西湖苏堤柳,想起遍生天山南北的左公柳,想起古文中的五棵柳……在我心里,③棵棵柳树,行行柳荫,都是公在百姓,利在天下,贵在品德。眼前,④这西堤的柳,扎根泥土,抵浪护堤,出尽全力;这天下的柳,纵然乱风卷丝,仍身正干直。

    远山的玉峰宝塔,(       ),脚下的漫漫长堤,响动的南水北调一渠清流,古树发新芽的满眼绿柳,让我生出万千感慨;造塔的人,造桥的人,造堤的人,造福百姓的人,历史无名还有名。西堤柳、苏提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的地方,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1. (1)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运用比喻,以游人或走或站或坐的不同姿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柳树树皮的纹路。 B . ②运用拟人,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态,描写出柳树在寂寞中的坚守和它的坦然淡然。 C . ③运用排比,句式整齐,感情强烈,表现了柳树的大我情怀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D . ④运用对比,用西堤的柳与天下的柳对比,突出了天下的柳的正直的优秀品质。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京城闹市,而且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B . 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C . 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京城闹市,还是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D . 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边关要塞,还是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             近处的西堤之桥 B . 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无意间映入眼帘        近处的西堤之桥 C . 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             西堤之桥近在眼前 D . 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无意间映入眼帘        西堤之桥近在眼前
  • 8.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识字,民间流行的剧本、曲谱很少,千百年来戏曲一直依靠口传心授这种原始方式传承。____,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他们的记忆里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交流等。现在,愿意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____,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

    近些年,我国的戏曲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却较少受到关注,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把戏曲传承人记忆中的民族文化转换成文字材料,将传承人心中的珍贵记忆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____,更会形成戏曲研究传承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另外,针对学术上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对传承人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对获取的口述资料进行考证和研究,会大大拓展戏曲的研究空间。

    对戏曲传承人口述史料进行收集、整理、研究,要以表演技艺精湛的戏曲艺术家为记录对象,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不只关注艺术家身上的戏曲技艺,还要关注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成长环境、生活状况、人际关系、艺术观点等等,通过口述史料勾勒出艺术家所在艺术群体生命历程的变化及其所处社会的文化变迁。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 (2) 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述对戏曲传承人口述史料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的注意要点。要求叙述全面,表达简洁流畅。
四、作文(60分)
  • 9. (2023高三上·天长月考)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班会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这样的漫画,让同学们进行评论交流,你会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呢?请写一篇发言稿来表达自己的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