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初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下列直接引发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 三国协约的形成 D . 萨拉热窝事件
  • 2. (2021九上·诸暨月考)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一战”的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①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伤亡惨重——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一战期间英国首先发明并使用新式武器坦克——科技进步造福人类 

     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瓜分——一战是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战争 

     ④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一方——意大利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1九上·诸暨月考)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2021九上·诸暨月考) 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那么,其“旨”在( )
    A . 推动思想启蒙 B . 号召政治革命 C .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 倡导文学革命
  • 6. (2021九上·诸暨月考) 蔡元培曾说;“无论何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该主张的实质是鼓励(     ) 
    A . 新旧文学派之间的争论 B . 学术研究、消除分歧 C . 守旧派“尊孔”“尊王” D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7.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然视爱国行动为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这一材料反映(    )
    A . 巴黎和会外交受挫引起广泛不满 B . 北洋政府拒绝《凡尔赛条约》签字 C .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 . 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 8. (2021九上·诸暨月考)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 .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 .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D .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 9. (2021九上·诸暨月考)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 

     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 

     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孙中山维护共和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2021九上·诸暨月考) 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这一说法,体现了(    )
    A . 三民主义思想 B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C .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 .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
  • 11.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21年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这次会议相关的内容是( )
    A .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 . 作出实现国共合作的决策 D . 决定进行北伐战争
  • 12.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号”发出的一声怒吼,俄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以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宪章运动 B . 巴黎公社建立 C . 二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 13. (2021九上·浙江期中) 犹太裔中国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谈到:“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A .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 . 红军不得不长征的原因 C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D . 国民党叛变革命的原因
  • 14. (2024八上·期末) 毛泽东回忆到:“当年斯大林总是教育我们‘革命的红旗必须守住,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一万年不变。’结果到头来吃了闷头一棍,不但原来的红旗没守住,还被敌人赶着跑,十分被动,若不是及时纠正,我们恐怕都要去见马克思了……”这里的“及时纠正”指的是(    )

    ①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④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5.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等。孙中山这么做的目的在于(    )
    A .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 . 帮助中国共产党壮大力量 C . 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 . 推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16. (2021九上·诸暨月考)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
    A .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C . 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 . 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 17. (2021九上·诸暨月考)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童谣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 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 C .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 .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18. (2021九上·诸暨月考) 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
    A . 发起百团大战 B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 取得台儿庄大捷 D . 召开中共七大
  • 19. (2021九上·诸暨月考)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 20. (2021九上·诸暨月考)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主、科学”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 ①④②③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②①④
二、综合题(共5大题,60分) 
  • 21. (2021九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创建兴中会时发出呼喊:“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材料二: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提到:“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四:张学良于1936年12月:“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分析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发出“大厦之将倾”呼声的历史原因。 

    1. (1) 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2. (2) 材料三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3. (3) 材料四中张学良的抉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生死抉择? 
  • 22. (2021九上·诸暨月考)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 

     ——1922 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二: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 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 年 7月 17 日) 

     

    1. (1) 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革命思想?为此,他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 (2)  蒋介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的这一声明? 
    3. (3)  结合下列图片,用史实说明“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道理。 
  • 23. (2021九上·诸暨月考) 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选自五四运动之《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原载1919年5月11日《每周评论》) 

     材料二: 

     

     “敌人更聪明了,竟不血刃的得了华北二省,他们得寸进尺,固不足异,但我们政府的含垢忍辱,何一至于此…先生,我们能念书吗?”1935年12月一个青年给《大众生活》的信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1. (1) 材料一、二中奋起担责的青年学生有着怎样的共同境遇? 
    2. (2)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材料二的青年们是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献青春和热血。 
    3. (3) 联系材料一到资料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 24. (2021九上·诸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4年12月13日,为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三:表1:抗战家书部分目录              表2: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时间 

     
     

     人物 

     
       

     战争 

     

     爆发时 

     
     

     中国战场 

     
     

     35个师团 

     
     

     1931年10月 

     
     

     侨居菲律宾华侨林锡国 

     
       

     太平洋、东南亚 

     
     

     17个师团 

     
     

     1936年8月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 

     
       

     1942年 

     
     

     中国战场 

     
     

     37个师团 

     
     

     1937-1942年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太平洋、东南亚 

     
     

     15个师团 

     
     

     1942年5月 

     
     

     赴缅远征军国民革命军 

     

     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 

     
       

     日本 

     

     投降时 

     
     

     中国战场 

     
     

     111万多人 

     
       

     太平洋、东南亚 

     
     

     不到10.9万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阶段”以哪一事件开始,又以哪一事件结束? 
    2. (2) 选择是一种担当。“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二战中,日本法西斯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请用两个史实证明。 
    3. (3) 根据上述表格所浓缩的历史,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并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25. (2021九上·诸暨月考) 某校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看图说史 

     

     活动二:读文析史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活动三:史论结合 

     ①1927年至1928年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②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③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1. (1) 从上述图片中任选其中的两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 
    2. (2) 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 (3)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有理有据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革命期间战胜危机做出正确的道路抉择的。(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