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

更新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43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2022高三上·莒南开学考) 北宋初期,福建地区矿冶业迅速发展,颇具规模,有银场二十七,铁场二十,铜、铝场各二十八处,占全国首位,产量亦颇可观。下列对北宋福建矿冶业迅速发展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促进矿冶业发展 B . 海外贸易兴盛扩大商品和货币需求 C .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刺激了矿冶发展 D . 私营冶铸业超越官营冶铸技术水平
  • 2. (2022高三上·鸡东月考)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
    A . 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 B . 导致了理学思维方法的变革 C . 改变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 . 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
  • 3. 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 . 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 . 加强了经济控制 C . 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 D . 解除了国家威胁
  • 4.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阁等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传统经济模式难以撼动 B . 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C . 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 D . 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
  • 5. (2023高二上·荣昌期中) 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士。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宣扬教化,若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   )
    A . 体现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 B . 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C . 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 D . 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
  • 6.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据如表可知,清朝前期的这些做法(    )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强令居民内迁以防范沿海居民和海外郑氏反清势力勾结

    康熙十一年(1672年),规定“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拿问治罪”

    乾隆年间(1736~1796年),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人浙江海口”

    A . 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B . 缓解了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C . 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 基于清廷对国际形势的误判
  • 7.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陈旭麓指出,领导洋务运动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逐渐成为清政府事实上的另一个中枢。由此可知(    )
    A . 中国外交开始近代化 B . 清政府“天朝”观念的动摇 C . 洋务运动布新而不除旧 D . 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
  • 8. (2023高二上·东莞期中) 20世纪初,新的知识精英群体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专制太甚,人心难收,自费留学、国外求学或著书立说以图学制革命者,颇不乏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 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主流 C . 救亡图存的方向发生转移 D . 形成了政治变革的思想和群体基础
  • 9.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商鞅指出,“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该论述(  )
    A . 指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B . 表达对秦国现状的担忧 C . 强调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 D . 注重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 10. (2024高一上·丰台期中)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 B . 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 . 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 D . 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 11.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唐代州县官吏的选调任用,九品以上须经过中央吏部。此后,随着道一级建制逐步固定,统领道的节度使、观察使有权直接任用道府僚佐,这使中央政权(   )
    A . 着力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B . 被迫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拨付 C . 加快推进选官用官制度改革 D . 进一步面临尾大不掉的压力
  • 12.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这一变化表明了(    )
    A . 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 . 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C .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D .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 13.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与唐代相比,宋代话本的题材实现了由才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向民间主动大胆的自由恋爱转变,由仕途不得志的苦闷压抑向享受生活、注重自我的小市民心态转变,由想象中的神鬼志怪向现实的理性判断转变。这些转变反映出宋代(    )
    A .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B .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C .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D .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 14.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洪武年间设立的通政司,早朝时呈报的是内外章奏;午朝时呈报的是关于底层百姓的臣民之言;重大或机密事件则不定时向皇帝汇报。这说明通政司(    )
    A . 具备协理政务的职能 B . 容易造成官员专权 C . 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 D . 便于皇帝掌握舆情
  • 15.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清朝前期广东佛山石湾制瓷业分工精细,已有坊主和雇工组成的东家行和西家行,通过双方的协议制定工价和劳工待遇等问题。《广东文物》记载:“石湾在全盛时代共有陶窑一百零七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奇。”这说明广东地区(    )
    A . 制瓷技术最为先进 B . 新型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 C . 官营制瓷业高度发达 D . 手工工场和新型生产关系出现
  • 16.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 .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时期,除了诸王府保留记室(即“秘书”)的编制以外,其余机关类似秘书的部门,基本取消。而且王府记室一般不能自行招聘,改由中央指派任命。即使是节度、观察一级的机构,另设“堂书记”职称,专门负责表奏书檄一类文辞的撰拟,也由中央统一任命。安史之乱后,藩镇权重,秘书聘用的权限逐渐下移。但主官与秘书相互勾结的现象基本被社绝,现在我们见到的名臣奏议等,基本上都是各级官员自己的手笔。

    ——摘编自杨剑字《中国秘书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各级地方政府主官的责任比唐宋时大得多,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经济财税都要一起抓,甚至兼领军务,事实上,存在添置秘书相帮办理各种文书乃至机要事务的需求,于是自己出资聘请私人秘书,佐理公务,办理私人事务,撰拟书信,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清承明制的同时,各级官员自聘私人秘书的慣倒也被沿袭下来。但是往往出现“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就曾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然而,新型秘书制度的确立,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摘编自杨树森(新编中国秘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对秘书职务管理的做法,并简析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秘书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 18.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关系的变迁是研究封建社会的一把钥匙。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草。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貿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融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角度分析“富民”阶层产生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 19.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中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

    ——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材料二: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民族、政治三个角度理解“中国”一词的含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的观点。
  • 20.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