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g)+3Had(g)=NHad(g)+ 2Had(g) △H=+106 kJ·mol-1
C . 断裂1molN2(g)中共价键需吸热34kJ D . 过程NH2ad→NH3ad比过程NHad→NH2ad吸收热量更大的原因是NH2ad→NH3ad克服的N-H对H原子的排斥力比NHad→NH2ad克服的N-H对H原子的排斥力要大η(B)=×100% S(B)=×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验证CH2=CHCHO 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 取样品与过量溴水混合, 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 溴水褪色,说明样品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B | 检验CO还原Fe2O3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Fe3O4 | 将适量反应后的固体溶于稀盐酸中,取少量溶解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还原产物中含有Fe3O4 |
C | 比较HClO与CH3COOH酸性强弱 | 将pH相同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 pH (NaClO)>pH(CH3COONa),说明HClO酸性弱于CH3COOH |
D |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
①该含硫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2-的配位数为。
②2个S2-间的最短距离为pm。
③该晶体的密度为g·pm-3。
已知:无色气体B标况下密度为1.25g/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②X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可溶于氨水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 ΔH=-49.5 kJ·mol-1
反应II:CO (g)+2H2(g)CH3OH(g)
反应III:CO2(g)+H2(g)CO(g)+H2O(g) ΔH=+41.1kJ·mol-1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 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 , 如p(B)=p•x(B),p为平衡总压强,x(B)为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②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某一条件后,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状态II、状态III 所示。则状态III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T/K |
CO2实际转化率/% |
甲醇选择性/% |
543 |
12.3 |
42.3 |
553 |
15.3 |
39.1 |
注:甲醇的选择性是指发生反应的CO2中转化为甲醇的CO2的百分比。
表中数据说明,升高温度,CO2的实际转化率升高而甲醇的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
已知:冷却结晶过程中得到的产物随温度不同会带不同数目的结晶水,如下表:
碘酸钙存在形式 | Ca(IO3)2 | Ca(IO3)2·H2O | Ca(IO3)2·6H2O |
稳定温度 | >57.5℃ | 32~57.5℃ | <32℃ |
请回答:
a、加水微热溶解试样,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试液
b、加入1:1高氯酸微热溶解试样,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试液
c、加50mL水,用浓度为0.1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
d、加50mL水,用浓度为0.1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
e、准确量取50.00mL试液于250mL碘量瓶(如右图)中,加入3g碘化钾,盖上瓶塞,暗处反应3min
f、准确量取50.00mL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3g碘化钾,暗处反应3min
g、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溶液变为无色,半分钟内不恢复,读数
h、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蓝色消失,半分钟内不恢复,读数
化合物C→D的反应类型为。
①1H-NMR谱图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N-H键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环,且每个环成环原子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