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元氏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60分)
  • 1. 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被称为华夏始祖。“华夏始祖”指的是(    )
    A . 尧和舜 B . 黄帝和炎帝 C . 舜和禹 D . 黄帝和禹
  • 2.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涂(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 B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 . 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 D . 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
  • 3. 以下三幅图是秦朝时期的三件文物,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的确立 B . 内外服制度的完善 C . 国家统一的加强 D . 商鞅变法的开展
  • 4.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
    A . 加强君主专制 B . 实现民族交融 C . 增加税收收入 D . 加强中央集权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己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 政权更迭频繁
  • 6. 杜甫《忆昔二首》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据此诗我们可以感知,唐代开元年间(    )
    A . 太宗治国理政的成效显著 B .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 . 社会治安环境为历史之最 D . 小农经济稳定发展
  • 7. (2021高二上·沾益月考)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8. 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带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 9. 某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一组学生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10. (2021高一上·龙泉月考) 元朝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突破了以前按山川自然地形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这一措施( )
    A . 壮大地方势力 B . 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C . 便于行政管理 D .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1. 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婚姻择偶自由 B . 等级差别的消失 C . 门第观念淡化 D . 科举制快速发展
  • 1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种文学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 . 市民阶层的壮大 B . 农民娱乐的需求 C .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 . 宫廷贵族的消遣
  • 13. 明朝时期,“内阁首辅之权最重”“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皆因“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这表明当时宦官专权的根源是(    )
    A . 皇帝职位世袭没有制约 B . 皇权至高无上的独断性 C . 世袭制被官僚体制取代 D . 君权与相权的基本矛盾
  • 14. (2020高一上·天津月考)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 废除宰相 B . 设置南书房 C . 设立内阁 D . 创立军机处
  • 15. 仅仅用了一百多年,清朝的人口数量从顺治年间的约七千万爆炸式地在道光年间增长到了四亿。这一情形(    )
    A . 表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 B . 源于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C . 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暴露 D . 在于清朝疆域急剧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4分,共40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君主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了变法活动,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包括:为了加强管理,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实行连坐制度,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予爵位:对于乡里聚众私斗的人,按罪处罚。新法规定,废除分封制,在秦国推行县制。商鞅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把秦国分为31县,县设令以主持县政,设尉负责军事,县下辖若干乡镇。后来,秦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因而郡的长官称为守。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国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生产

    朝代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市亩)

    总产量(亿市斤)

    全国总人口(万人)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2.3

    94%

    91

    196.74

    3200

    614.8

    秦汉

    5.72

    94%

    117

    629.01

    6000

    1048.35

    魏晋南北朝

    3.85

    1.925

    1.925

    90%

    122/215

    583.85

    5000

    1167.7

    隋唐

    6.42

    3.21

    3.21

    90%

    124/328

    1305.83

    9000

    1450.92

    宋元

    7.2

    2.59

    4.61

    90%

    140/343

    1749.45

    12000

    1457.87

    材料二: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材料三:人物简介

    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返回故乡后,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丰富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一边教黄母祠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擀、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虽然她回乡几年后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劳动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信息,说明宋元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3. (3) 阅读材料三人物简介,概括黄道婆的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