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写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吉尔茨使用这个概念,是要回答在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的爪哇岛雪可王为何没有像距离临近的其他岛屿那样,向资本和技术密集方向发展,而是不断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内卷”要回答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模式为何没有“进化”的问题。而这个词在网络上走红是因为几张名校学霸争分夺秒学习的图片,这些图以及相关的“内卷”说法在高校学生中广泛流传,用来指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有些学生通过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超出要求的努力来追求更高的分数,导致评价标准越来越高,使得其他学生陷入一种死循环,比如别人学习了5个小时,那我就要学习6个小时,即使不一定会获得更高的分数,可别人的努力还是会逼自己走入这个怪圈。内卷化其实是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表现,人们意识到,不仅是学校,职场也有内卷化现象,看到别人加班,有的人倍感压力,于是也加入加班的行列,去产出更多的工作量,即使不一定达到更高的“质”,但环境的压力也会逼自己卷进圈子里。
(摘自《看天下》)
材料二:
在中国网络舆论中,内卷被用于解释林林总总的现象,这种空泛化的使用,其实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现象与问题,也导致一些属于经济生产、政治、社会主导意识方面的问题,被简化为个体或组织的心态问题。这种模糊的使用方式,不仅无助于理解和改变现实,反而混淆了不同现象,容易演变为一种本质论和宿命论,除了加剧社会焦虑感即所谓的内卷之外,并无其他益处。
因此我们应当区分被贴上内卷标签的不同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具体而言,有的内卷其实是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显现。改革开放之初,当传统的人为割裂市场、压抑创造力的桎梏被打破之后,中国出现了一轮飞速增长,这其实是原有增长潜力的释放。但在这一进程的能量逐渐耗尽后,靠发现新市场而赚快钱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进入精耕细作和耐心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阶段。这时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就开始下降,但这其实是普遍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不值得为此而哀叹彷徨。
(摘自刘波《空泛地谈论内卷没有意义》)
材料三:
大家日常使用的“内卷”完全没有在回望一种发展模式的停滞,而更多是在描述一种当下之“难”。大概是要说为了竞争,付出太多。或是说,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在不断重复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来应对竞争。它混合着一种无出路、被压抑封闭之“内”的意味,与疯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内卷在展示“竞争激烈”之外,还有非常明确的“无意义”“荒谬”“被困”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现在从“内卷”这个词上想要的东西-一种语言的释放和发泄。这个词将我们现在的所有感受总结为资源的稀缺、竞争的激烈、竞争中人的恶意和荒谬。这当然与最初的“内卷”已经有了几乎完全相反的意义,最初导致“内卷”的原因恰恰是现状不错,模式仍可持续;而现在已经成为了模式不可持续,也没有其他选择的一种绝望。
(摘自李厚辰《误用“内卷”时,我们扔掉了什么问题和视角?》)
材料四:
内卷化可能是全世界也包括中国都会长期面临的问题。要打破内卷的约束,需要永远开放的态度,需要像乔布斯所说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需要更多的尝试、探索以及容错,需要和外部世界更多的建设性互动,需要马斯克式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热忱,如此才能开创新局。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参加2020年腾讯科学WE大会时说,人类对于脑机未来的畅想是一种“巨大的快乐与敬畏”,这种情感可以与“500年前当葡萄牙的船员在危及生命的漫长旅行结束时,发现自己看到了新世界的灿烂沙滩时所产生的情感”相提并论。闯与创,才能打破内卷。“一种文明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已被完全试尽,而是因为人们根据其现有的知识成功地控制了其所有的行动及其当下的情势,以至于完全扼杀了促使新知识出现的机会。”内卷决不是我们的宿命。超越内卷,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摘自秦朔《超越内卷,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土地并不是只用来长庄稼的
申赋渔
它知道一切生活于其上的生物的命运。
大门外有一块水泥地,显得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惊蛰过后,我请了一位泥瓦匠来把它敲掉。水泥地四周连着一块土地,一直荒着,除了杂草,什么都不长。父亲说被人糟蹋完了。我不听他的,我觉得它充满生机。
雨水过后不久,这块土地随意和谐的状况忽然被打破。这是一种叶片细长,颜色嫩绿的野草。起先看起来还清新可人,可是很快就露出了野性。它四处蔓延,慢慢包围了散淡自在的野菜野草,然后用力挤压,很快就淹没了一切。这个侵略性极强的家伙,名叫“加拿大一枝黄花”,我随手拔了两棵,一拔,大吃一惊。看起来无害的东西,竟然长着粗壮结实的根系。长长的一条根,在地底下横着向前疯长。
这片表面繁荣的土地,的确已经死了。我在泥土中发现了水稻、麦子、玉米、大豆的根,一些正在腐烂,一些依然坚硬。在“一枝黄花”到来之前,它的地力已经耗尽。“一枝黄花”给了它致命一击。
这片不大的荒芜的地块,它不被任何人在意,却是我的全部。它可以睡着,却不能死去。土地的死亡,是所有事件里最为可怕的。土地是一切生命的开始。即便是最小的一块土地,里面也包含着一种神秘而巨大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我开始拔除“一枝黄花”。我绝望地发现,“一枝黄花”的根系,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清除的网络。它在泥土之下,它在泥土之中,它和泥土纠缠为一个整体。它绑架了泥土,同时让泥土窒息。
在发现可怕的“一枝黄花”之前,我就约好了东村的泥瓦匠,请他来把我门外的水泥地拆了。
第二天一早,我才起床,泥瓦匠就来了。他骑着电动车,他的儿子骑着三轮电动车。
泥土一垄一垄地被犁开。已经开花的荠菜,能吃出酸味的酢浆草,父亲栽下的几株韭菜,还有满地的“一枝黄花”,全都被连根犁起。泥水匠的儿子拎着一只蛇皮口袋,在泥土中捡拾着“一枝黄花”的根。
泥水匠的儿子是个时尚青年,头发染成了低调的黄色,穿着一件瘦身的白衬衫,一条做旧的蓝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白色的旅游鞋。我担心他的鞋被新耕的泥土弄脏,让他站到水泥地上歇一歇,我去捡。他朝我笑一笑,低头继续捡着暴露在外的那些可恶的根茎。
“整天趴在电脑上。星期天,让他出来动一动。接一接地气。”泥水匠说。他的儿子在一家网游公司工作。
年轻人几乎不说话。他的目光是柔和的,脸上带着笑容。父亲让他做这做那,他都去做。然而在他的神情动作中,不是顺从,而是宽容,是一种对和父亲争执的不屑。
地耕完了,“一枝黄花”的根被塞了整整一袋。儿子把犁放到三轮车上开走了。泥瓦匠摇摇头:“你不要看他们年轻,从来没吃过苦,不行。耕地、砸水泥,这些重活都做不了,不如我这个老头。”
泥水匠还不是老头,他属猪,才五十岁。不过头发已经花白,脸上有着许多斑点和皱纹。他的身体很壮实,也因此吧,他对以后的日子既焦躁又有信心。
泥水匠说:“这么大的人不谈女朋友,工作也无所谓,什么都不在乎,每天还快快活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我说,“等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他们会做的。”
“有意思吗?这样有意思吗?”泥水匠说,“不成家,不立业。”
泥水匠在村子里有一幢三层的楼房,镇上有一个小门面房,还给儿子在城里买了一套小公寓。照理说应该安居乐业了,他还是一天都不肯歇。他一直在向我打听,哪里有更多的活儿。他说他什么都能做,木工、瓦工、电焊、油漆、水电安装,都行。
泥水匠不欠债,还给儿子备下了一笔结婚资金。一家人衣食无忧。他还是恐慌,总要不停地忙。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出。一天不出来挣钱,就慌得不行。他总是说:“我要赚钱啊。不赚钱怎么行?”
儿子呢?儿子不问他要钱。对城里的那套房子也不怎么在意。对于这个忙忙碌碌的城市,他不觉得有多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他活着的一个背景。“他不接地气,活在梦里。”泥瓦匠说,“长多大他都不会过日子。”
花了三天时间,泥水匠帮我把院子里的田地全都平整好。活儿干完之后,他光着脚在地里走了几圈。他说脚踩在泥土上舒服,走一走,接一接地气。
泥水匠走了。我脱掉鞋袜,光着脚,在这新翻的泥土上来回走着。水边的青草散着春日的清香,一群鸟儿欢鸣着,从岸边枫杨树的顶上飞过去。夕阳把刚刚长出新叶的枫杨的树影,投在这褐色的土地上。土地也是新的。吹在脸上的风带着泥土的气息。三十多年了,离开家乡之后,我就没有这样踩在泥土上。这是真正的土地的感觉,新鲜、湿润、温暖,像刚刚劳动过的母亲的手。
我不打算在这块土地上栽种任何作物。它应该休息了。泥瓦匠答应给我送来几袋草木灰,还要送我一盆蚯蚓。“有蚯蚓的地,才是活土。”他也承认这块地已经奄奄一息。他说,活土才长庄稼。可是,土地并不是只用来长庄稼的。土地并不总是深邃沉默,任人摆布。它会说话唱歌,也会悲伤哭泣。只是我们不知道。
我赤着脚,站在新翻的土地的中央,四周安安静静。我的脚陷在泥土里。松软的泥土紧紧握着我,握着我的脚跟、脚心和每一只脚趾。我像是从大地上长出来的一株野蔷薇,一棵桂花或者河岸上的那棵枫杨。在泥土中,我开始变得安静。在我的心真正变得安静的时候,大地将开口和我说话。它要比我们自己,更知道人类的命运。它知道一切生活于其上的生物的命运。
(选自2021.3.23《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为学者日益 , 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节选自帛书《老子》)
(丙)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
例句:文王观于臧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
玉楼春
李煜①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②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眼儿媚③
赵佶
玉京④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幕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原名李从嘉,中主李璟第六子,国灭后为宋所俘,这是南唐全盛时期所写的作品。②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清雅大曲。③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与其子宋钦宗赵桓,史称“靖康之难”,这首词写于被虏之后。④玉京:北宋的都城汴京,与下阕的“花城”意思相同。
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
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日前 , 一档来自河南卫视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火出圈”了!节目视频播放量超20亿,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达4.9亿次,并多次登上网络热搜。这场5分钟左右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全过程。十四位灵动的舞蹈演员仿佛从画中走来,用婀娜秀逸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女子形象生动再现在舞台上。【甲】人们在看过视频后禁不住这样赞叹:“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正是文艺创新带来的效果。【乙】它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丙】传统文化经典回归人们的视线,无疑突显了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该被束之高阁 , 而要通过创意的方式走近大众。
眼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不缺资金、技术,也不缺人才,但许多花费高成本请来豪华阵容的电影,没有取得《你好,李焕英》所得到的好成绩。有人说, 。其实不然,这种情感的珍贵和动人,人人都懂,但并不是类似题材的电影都能得到观众的肯定。说到底,光有情感还不够, ,才是俘获观众的关键。贾玲在自己的处女作中投入的不仅是情,更是真情。这份真,不只是贾玲在表演上的投入,更是她对待电影、对待创作的态度。事实证明,在艺术创作中,认真、纯真、本真的态度是根本。一部作品的创作态度无法被掩饰,观众们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 ,已无法让今天的中国观众买账。
教育部决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把“戒尺”还给了教师。新规出台,引起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热议。
饶毅教授在北大毕业典礼致辞中说:“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格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确实,自尊支撑起了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和自在的生活,做一个自己尊重的人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下列情境之一写篇文章,来表达你对“做自己尊重的人”的体验与思考。
⑴下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主题为“做自己尊重的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⑵校文学社正向同学们征集以“做自己尊重的人”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注意】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