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郎溪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玉石礼器与夏商时期的中原礼器有相似之处,以青铜尊为主要祭祀礼器的特征又与长江中游青铜文化习俗相似。有学者说:“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这表明(   )
    A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且多元一体 B . 礼乐制度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 C . 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互鉴 D . 历史解释基于文献和实物互证
  • 2.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
    A . 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 . 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 . 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 . 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3.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   )
    A . 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B . 容易造成皇权旁落局面 C . 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 D . 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
  • 4.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王国势力 C .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 .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 5.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汉武帝时期,盐业专营,民众向官府申请注册成盐户,煮盐费用全部由盐户负担,官府提供煮盐的铁锅“牢盆”,煮成之盐完全由官府收购,据计算,当时每人每月平均食盐三升(古制)左右,“其利居天下岁入之半”。这一措施(   )
    A .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B . 开创了官府垄断手工业局面 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 完成了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
  • 6.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东汉和帝时规定,“郡国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六十万以上三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至于边远州郡,则略有优待。这表明察举制的意义在于(   )
    A . 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 B . 为封建政权选拔大批人才 C . 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 削弱地方士族的政治势力
  • 7. (2022高三上·礼泉月考) 魏晋时,史传赞人多“风神夷简”“雅有远韵”之词。而十六国北朝的勋贵传记,多“性雄豪,工骑射”“明解律令,议断平允”等语,北朝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之途。这反映了当时(   )
    A . 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 B . 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 C . 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融 D . 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
  • 8.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公元6世纪初期,地处今天河北、山西北部及内蒙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到今天的河南、陕西关中的农耕富饶之地。推动这次北方人口较大规模迁移的因素是(   )
    A . 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 B . 黄河流域的长期持续分裂 C . 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 D . 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改革
  • 9.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唐代,谏官本为宰相两府之属官,职在谏阻皇帝。宋代,谏官则由皇帝任命并且宰相不得推荐人选。仁宗时期,谏官的职责更加扩大,不断论奏官员,并且经常出现谏官论奏宰执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   )
    A . 官员监察制度不断完备 B . 谏官地位进一步提高 C . 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加强 D . 宋代以文抑武的国策
  • 10. (2022高二上·连云港月考) 唐代,门下省的职责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即便是皇帝的命令,在没有得到门下省的签署之前,也不具有法律效令。这一设置意在(   )
    A . 平衡三省权力 B . 减少决策失误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防范君主专制
  • 11.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书法审美功能的大发展 B .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 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 D . 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
  • 12.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B . 孙思邈——《千金方》——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C . 唐高宗——《唐本草》——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D . 僧一行——《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 13.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如表是现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对儒学的评论,这些评论最适合用于研究(   )

    学者

    评论

    刘振东

    传统儒学存在固有的缺陷:它主要使用于在封建社会结构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下维护和协调的运转,它倡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葛兆光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问题的伦理与政治。

    马克卖

    儒学家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轮回转世,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A . 汉初尊奉黄老思想的依据 B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影响 C .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的原因 D . 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
  • 14.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宋刑统》与《唐律》相比新增了很多民事律条,对女子继承、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倚当、负债出举、不当得利等均有详尽规定。这反映出宋代(   )
    A . 社会环境比唐代混乱 B . 法律比唐代严酷全面 C . 商品经济比唐代繁荣 D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15.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宋以后,福建北部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在洞庭湖等地区还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
    A .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 . 宋代农村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 . 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 . 新航路开辟加快了物种交流
  • 16.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
    A . 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 .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 . 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 17.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元朝统一完成后,忽必烈下令:“除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衡纳还旧俸,诏别以新俸给之。命设国子学,增置司业、博士、助教各一员,选随朝百官近侍蒙古、汉人子孙及俊秀者充生徒。”这一命令(   )
    A . 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趋势的增强 B . 证明统治者放弃了游牧传统 C . 反映了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D . 提升了统治集团的文化素养
  • 18. 明代嘉靖年间,太湖地区的“桑基鱼塘”逐渐成熟起来。乡尺在搪基上种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
    A . 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B . 活跃了江南的商品经济 C . 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 D . 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
  • 19. (2024高二下·齐齐哈尔期末) 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 . 宣扬了明朝政府的国威 B .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 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D . 冲击了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
  • 20.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龙氏族谱》记载嘉靖十四年顺德县大商人龙翠云“以贩棉为业”,资本充足后,便“以其余蓄分置产业”,其中“置田产拟拾余顷”。往往商人在需要资本周转或投资其他经营项目利润更为可观时,会将土地出卖来筹集资金。如:厦门商人见出海经营可以“获利数倍,数十倍”,便有“倾产造船者”。由此可见
    A .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B . 商业资本较为活跃 C . 对外贸易交往较为频繁 D . 土地资源价值高昂
  • 21.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的出现(    )
    A . 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 B .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追逐 C .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 . 表明政府放松思想控制
  • 22.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各设巡抚为长官,每两省(个别地区为一省或三省)又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这反映了清朝(   )
    A . 民族矛盾难以解决 B . 边疆危机较为严重 C . 疆域治理策略灵活 D . 疆域辽阔分而治之
  • 23.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清人顾禄《清嘉录》中记载,苏州一带拜年,“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节日里邻里间经堂互赠食品,如腊八粥、饺子、粽子、月饼等。这反映出传统社会(   )
    A . 主张敦亲睦邻 B . 倡导与人为善   C . 重视姻亲关系 D . 崇尚以人为本
  • 24.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据《乐府传声》记载:“元曲为曲之一变……若其体则全于诗词各取,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述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作也。”据此可知,元曲的特点是(   )
    A . 化雅为俗 B . 对仗工整 C . 针砭时弊 D . 情真意切
  • 25.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帝(宋太祖)尝语近臣曰:“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周进监管广东院试的时候,连试卷都还没有全部收齐,就把魏好古定为了秀才第20名。范进监管山东院试时,有人冒认为周进的学生,虽然其成绩很差,但范进也因周进是自己的恩师,而徇私放过了。

    ——摘自《儒林外史》

    材料三:宋朝在320余年的统治中,科举取士达10万人,约为唐朝的五倍有余,录取数量与质量前所未有,宋代官员中,进士出身所占比重较唐代明显增加,逐渐形成了“文官治国”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马俊《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

    1. (1) 结合材料一、二、 三,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科举制的价值。
    2. (2) 综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3. (3) 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科举制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 26. (2022高三上·郎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产量的增长来看,宋代全国耕地约5.6亿亩,明代约7.842亿亩,清代达到9.248亿亩。宋代年平均粮食产量为464亿斤,明代则上升为696亿斤,清代剧增至2320亿斤。毫无疑问,这些农业上的成就与其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沈定平《从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看明清之际的生产发展水平》

    材料二:16至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赣商、鲁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成就取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 27. (2024高二下·怒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

    任职地

    事迹

    刘陵

    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

    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

    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

    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