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 |
血液 |
胰液 |
胃液 |
|
pH |
7.1~7.3 |
7.35~7.45 |
7.5~8.0 |
0.9~1.5 |
溶液 | 中性溶液 | 碱性溶液 | 酸性溶液 |
颜色 | 绿色 | 蓝色 | 黄色 |
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黄色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物质可能是碳酸盐 |
B |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和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银离子 |
C |
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 |
pH值>7 |
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D |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
不变色 |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过程如下图所示: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食盐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①图1中放置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②由表可知,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CO32-
乙同学猜想:Na+、Cl-、CO32-、SO42-
你的猜想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①甲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②乙中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③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默一会儿,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实验后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①小徐的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测出溶液温度为22℃。由此,小明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②小金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省略)。向烧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紅墨水在实验过程中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小天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 BaCl2溶液、 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科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科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玲同学在小科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 (NO3)2溶液 |
。 |
猜想一成立 |
[反思与拓展]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A.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
C.先加足量Ca (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先加足量Ba (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备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克;
③6克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克,试回答:
①KCl ②NaNO3 ③KNO3
产品外包装说明。
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质量2.33克(杂质不与氯化钡反应),试计算这袋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稀硫酸的用量/克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
20.0 |
17.4 |
14.8 |
13.8 |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7(填“>”、“=”或“<”)。
②计算铜钱中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计算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稀硫酸的用量/克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
75 |
100 |
125 |
150 |
172.8 |
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