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16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3七上·孝昌期中)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 考古发现 B . 文献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调查问卷
  • 2.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炭化稻谷种子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小游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4.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的记载。这反映了(   )
    A .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 .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 生产力水平提高 D . 土地私有制确立
  • 5. (2022七上·开江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 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
  • 6. (2023七上·蒲江期中)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依次是( )

    A . 商朝、战国、秦朝 B . 商朝、东周、秦朝 C . 东周、战国、西汉 D . 周朝、西晋、秦朝
  • 7. (2023七上·宝安月考)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 . 牧野之战 B . 春秋争霸         C . 涿鹿之战 D . 商汤灭夏
  • 8. (2022七上·汕头期中)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 .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C .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D .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 9. (2024七上·江陵期末)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 .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 .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 .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 .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 10. (2023七上·长沙期末)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     ) 
    A .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 史学和文学 C . 书法和绘画 D . 雕刻和石窟
  • 11. (2022七上·汕头期中)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 12. (2022七上·汕头期中)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殉葬用鼎七个。据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 . 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B . 青铜铸造业发展   C . 贵族生活更加腐败 D . 周王室地位衰落
  • 13. (2022七上·汕头期中)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诗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 14.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在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一个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得益于(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盘庚迁殷 D . 农民起义
  • 15. (2022七上·汕头期中) 下图是文物“商鞅铜方量”的图片。上有铭文32字,记载了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A . 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 . 商鞅废除井田制 C . 商鞅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 . 商鞅统一度量衡
  • 16. (2022七上·汕头期中)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鼓励农民耕种 C .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 统一全国货币
  • 17. (2022七上·汕头期中)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 . 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B . 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 .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 . 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 18.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涵了对立事物能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他是(   )
    A . 老子 B . 孟子 C . 韩非 D . 墨子
  • 19. (2022七上·汕头期中) 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 . “仁”和“德治” B . “兼爱”和“非攻” C . “无为而治” D . 实行“法治”
  • 20. (2023七上·荷塘期中)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 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21. (2023七上·安庆月考)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 .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22. (2022七上·汕头期中)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改变了战国时各国文字书写各异和增强了文化交流的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统一货币 C . 推行郡县制 D . 统一度量衡
  • 23. (2022七上·汕头期中)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 . 开创王位世袭制 D . 实行分封制
  • 24. (2022七上·汕头期中)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 B . C . D .
  • 25. (2022七上·和静期中)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
    A . 偷盗活动猖獗 B . 国民素质低下 C . 刑法非常严苛 D . 徭役赋税沉重
  • 26.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郡守     C . 太尉 D . 御史大夫
  • 27. (2022七上·汕头期中) 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 . 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 . 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 C . 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 . 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 28. (2023七上·抚顺期中) 如果把“铁器牛耕的推广”“争霸兼并战争”与“变法强国”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 早期国家产生 B . 奴隶制繁荣    C . 社会大变革 D . 统一国家建立
  • 29. (2022七上·汕头期中)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 . 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B . 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C .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 . 提高社会生产水平
  • 30. (2022七上·汕头期中) 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   )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古燕置,始皇因之

    今辽宁辽阳

    南海郡

    始皇置

    今广东广州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 31. (2022七上·南海期中)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戊: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   )
    A . 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 . 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 C . 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 . 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 32. (2022七上·汕头期中) 自统一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但一度空缺,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 削弱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B . 增强了地方的军事权力 C . 皇帝亲自把持军政大权 D . 丞相太尉二职合二为一
二、综合题(2小题,共36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 33. (2022七上·汕头期中) 我国疆域辽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姜尚于营丘,建立齐国……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建立鲁国……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在哪个朝代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 (4) 跟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其中2分为书写分)
  • 34. (2022七上·汕头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

    材料一: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順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习近平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水利工程。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既,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依水而居——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三: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水动秦基——关注王朝兴衰】

    材料四: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夭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1. (1) 习近平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哪个学派的思想?说出一位此学派的代表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李冰修建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它的修建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根据所学回答,“水动秦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不得照抄原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