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言论内容 |
春秋时期 | “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
战国后期 | “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
西汉初期 |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
评论者 | 评论者评论内容(节选) |
颜真卿(唐代大臣) | 天宝以后,李林甫威权日盛......上意不下宣,下意不上达,所以渐致潼关之祸,皆权臣误主也。《全唐文》 |
司马光(宋代史家) | 李林甫为杜边帅为相之路,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唆(农耕者)胡人......”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资治通鉴》 |
赵翼(清代史家) | 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
王寿楠(近代学者) | 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怠,惟耿乐之从......酿成大祸而不知,《廿二史劄记》 |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中国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