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以下对人类社会的分期依据生产关系标准的是(    )
    A . 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B .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C . 铁器时代和蒸汽时代 D . 电气时代和信息化时代
  • 2.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下图摘自《世界:一部历史》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 . 百家间互相竞争彼此攻讦 B . 儒墨两大学说成为了主流思想 C . 思想大一统局面逐渐确立 D . 思想存在分化和融合两种趋势
  • 3. (2023高三上·渝北月考) 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
    A . 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 B . 杜绝了吏治腐败 C . 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D . 抑制了豪强地主
  • 4.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
    A . 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 B . 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 . 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 反映了皇权的衰落
  • 5. (2023高三上·宁化月考)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 . 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 . 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D . 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 6. (2023高一上·期末)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
    A . 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 B . 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 . 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 D . 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 7. (2022·济南一模)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 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 . 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 . 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 8.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    )
    A . 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 . 世俗化的倾向加强 C . 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消亡 D . 民间行为影响皇权
  • 9. (2024高三上·汨罗月考) 司马光指出:“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欧阳修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奈何窒其一。”同时代的李觏认为“今日之宜,亦莫如一切通商,官勿买卖,听其自为。”这表明宋代(    )
    A . 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B . 重农抑商政策趋于瓦解 C . 重商主义理念备受推崇 D . 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 10. (2023高三下·重庆市开学考) 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    )
    A . 比较重视订立盟约 B . 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 . 以军事征服为依托 D . 主要依靠和亲联姻
  • 11. (2023高三下·重庆市开学考) 宋应星已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如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菌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材料说明宋应星的研究(    )
    A . 推动了明朝后期传统科技完成转型 B . 已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C . 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工艺相关知识 D . 逐渐成为当时科技领域的主流方法
  • 12.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下表为明代不同时期法律、法规对违禁下海囚犯处罚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了嘉靖时期(    )

    处罚缘由

    明太祖(大明律》

    《嘉靖问刑条律》

    携带一般违禁物品下海

    杖一百

    发边卫充军

    携带重要违禁物品下海

    绞刑

    斩刑,并枭首示众

    官吏通同犯罪

    除死罪外,罪止杖一百,不连累子孙

    除死罪外,发边卫永远充军,并且取消子孙永袭的权利

    A . 社会矛盾逐步缓和 B . 倭寇侵略危机已被消除 C . 对外政策更加保守 D . 民本思想受到政府重视
  • 13.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招抚吉烈迷诸部,随后置奴儿干卫。永乐九年春,明成祖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1000余官军、25艘大船顺松花江而下,到其地开设奴儿干都司,位置在今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下属184卫,20所。上述举措(    )
    A . 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 .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C .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D . 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 14.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岛和台湾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 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C . 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D . 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
  • 15.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1874年,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上奏:“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这反映了奕䜣意在(    )
    A . 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 . 积极寻求强国之路 C . 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D . 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 16. (2024高三上·汨罗月考) 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主张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圃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演音乐以调神魂”。其观点意在(    )
    A . 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化 B . 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C . 以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 D . 兴办学校以普及全民教育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虽然此役最终得以解困,但是匈奴强大而精良的骑兵使得汉统治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草原文化背景下精心培育的远途快速骑乘军马面前,汉代国马成为不堪一击的劣马。汉景帝时期,在秦代国家牧苑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大批培养国马。汉武帝即位后,以“天马”为蓝本的西域名马、乌孙马、大宛马随之被引入进来,国马的种群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汉军的移动能力随之增长,使得其突破长城的保守型防御而北上西进,构建了汉帝国的幅员辽阔。

    ——摘编自尚永琪《国马资源谱系演进与汉唐气象的生成》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三次大战简表

    公元前127年

    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

    汉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21年

    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年

    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

    汉大破匈奴军,匈奴北徙漠北

    ——摘自《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 (1) 根据材料一,总结汉代改良国马谱系的原因。
    2. (2)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国马谱系改良的影响。
  • 18.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指出商品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
  • 19. (2023高三下·重庆市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和哲学、法律、政治、道德及其他科学一样,同属意识形态之一种,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文艺和其他意识形态不同的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不是通过概念去说明,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据张振金《文学要反映时代生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文学艺术与时代特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 (2023高二上·盐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一批军工、工矿企业陆续建立,它们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引进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化学译著陆续问世,包含了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与此同时,江南制造总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口译者傅兰雅还以自己的力量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科技刊物《格致汇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和宣传了各种科技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占有较大篇幅。

    材料二: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开始发行,便时常有化学论文发表。1933年,《中国化学会会志》创办,从创刊到解放初期,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均用外文发表。这份刊物不但是国内化学刊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国际化学界也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由学会创办的刊物还有《化学》《化学通讯》《化学工程》等。除了由学会创办的刊物外,还有学校刊物、研究机关刊物和工厂刊物。这种种刊物,虽质量不一、规模各异,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化学的发展状况。除了刊物外,书籍也是化学出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从1927年至1941年春,中国出版的化学书籍共有327部,其中工业化学书籍所占比例最大,居于第二位的是化学教科书及普通化学书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引进化学知识的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化学出版物大量出版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