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次 | 名称 | 注 解 |
第一场 | 帖经 | 要求考生对儒家经典(当时被认为是治国安邦的要道)十分熟悉 |
第二场 | 诗赋 | 要求考生具备优异的文学文化素养 |
第三场 | 策论 | 要求考生对现实中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考试名称 | 考试时间 | 录取人数 |
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 | 1916年6月 | 194 |
第一次文官普通考试 | 1917年4月 | 295 |
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试 | 1919年10月 | 490(含外交官领事官10名) |
第二次文官普通考试 | 1920年10月 | 400 |
材料一:
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则完全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大儒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说:“臣窃以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百官威慑,莫敢仰视,万方承奉,所欲随得,苟非知道畏义,所养如此,其惑可知。”故云“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明朝经筵正式开设于英宗正统元年,自此除寒暑外,每月逢二日举行皇帝学习经书的经筵典礼,其间每日都有讲授安排,称日讲。经筵日讲虽以讲解经史知识为主要目的,但担任讲授任务的官员也往往顺便言及时政,对皇帝进行讽喻规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代经筵制度在康熙时期达到了鼎盛。清代皇储教育期以严格有名,他们即位以后已经不再需要经筵日讲再来补充什么,需要的只是借经筵仪式炫耀其博学多识,显示其在道统上的权威。光绪帝教育课程内容虽然还是以传统经史为主,同时加进了诸如洋文、世界地理等新鲜内容。宣统三年颁布的皇帝入学读书上谕,除要求“于帝王之学、古今中外治乱之原详晰讲论,随事篇规”外,还要求“当此世界大通,文明竞进,举凡数十年来通行之宪政、发明之学理,尤当按切时势,择之务精,语之务详。”传统经筵制度刚刚有了一些改革的迹象,其所依附的帝王制已经走到了尽头。
——摘编自陈东《清代经筵制度研究》
材料一:
(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六)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节选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材料二: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12月4日)
材料 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
中世纪(5—15世纪) | 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被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
文艺复兴(14—16世纪) | 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
启蒙运动(17—18世纪) | 在相信普遍人性的同时,也时常强调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 |
西方近现代美学(19世纪之后) | 在研究途径上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逐渐由探讨美的本质转向探讨审美经验。 |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