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等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 1. (2022九上·南宁期中) 公元前3世纪的西方学者,把七个壮丽的人造景观称为“古代文明七大奇迹”。经历漫长岁月保存下来的唯一“奇迹”是位于北非的(    )
    A . 金字塔 B . 摩亨佐•达罗遗址 C . 雅典卫城遗址 D . 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 2. (2024九上·汉川月考) 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这反映了当时的印度(   )
    A . 社会分工相互协作 B . 宗教信仰派别众多 C . 社会等级贵贱有别 D . 风俗习惯仪式繁琐
  • 3. (2023九上·高安期中) 思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张在笔记本上记道:“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他探究的学习主题是(   )
    A . 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B . 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C . 罗马帝国的兴衰 D .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 4. (2022九上·南宁期中) 人类对真理的追求都是共同的。中国古代文化巨人孔子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在真理面前对自己的老师也不退让。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古希腊文化巨人是(    )
    A . 伯里克利 B . 苏格拉底 C . 亚里士多德 D . 屋大维
  • 5. (2022九上·南宁期中)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之间是(    )
    A . 契约关系 B . 对立关系 C . 平等关系平 D . 雇佣关系
  • 6. (2022九上·南宁期中) 西欧庄园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村民除耕种份地外,每周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材料主要说明(   )
    A . 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 . 村民享有平等权利 C . 庄园不受教会影响 D . 庄园依靠奴隶劳动
  • 7. (2022九上·南宁期中) 中世纪的欧洲除了贵族世袭,各行业也基本上子承父业,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大学改变了这一状况,学位使得任何阶层的人都有了社会晋升的希望。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A . 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B . 促进了社会一定程度的公平 C . 推动了教育的不断发展 D . 消除了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
  • 8. (2024九下·莒南模拟) “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 . 内容 B . 性质 C . 影响 D . 缺陷
  • 9. (2024九上·榆树期中)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 . 独具特色 B . 保守狭隘 C . 兼收并蓄 D . 缺乏创新
  • 10.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作品属于阿拉伯文学瑰宝的是(    )
    A . 《荷马史诗》 B . 《神曲》 C . 《天方夜谭》 D . 《人间喜剧》
  • 11. (2022九上·南宁期中) “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地,还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材料表明(    )
    A . 城市的封建势力受到较大冲击 B . 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欧国家形成 C .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富裕 D . 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 12. (2022九上·南宁期中) 纲要式小结是社会课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建立知识的整体性。如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 三角贸易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亚历山大东征 D . 殖民据点的建立
  • 13. (2023九上·港北月考)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这项规定体现了(   )
    A . 联邦制 B . 分权制衡 C . 君主立宪制 D . 民主共和制
  • 14. (2023·德庆模拟)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 . 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 C . 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 . 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 15. (2022九上·南宁期中) 《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 . 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B . 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 C .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 .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16. (2022九上·南宁期中)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与材料意思相符的马克思活动是(    )
    A . 指导英国宪章运动 B . 指导巴黎公社 C . 发表《资本论》 D . 指导创立第一国际
  • 17. (2022九上·南宁期中)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亚历山大在他的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 B . 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等作品 C . 英国议会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D .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0分)
  • 18. (2022九上·南宁期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日本)遣唐使横渡大海,甘冒鲸波之险来到中国,除了学习之外,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将记载中华文明的书籍带回日本。在中国的学习时间再长,总有结束的时候,要想长期学习大唐文化,将书籍带回日本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通过“书籍之路”,唐代文化在日本开始生根发芽,日本的文学、宗教、典章制度都带有极强的唐朝风格。

    ——《遣唐使开辟中日“书籍之路”》

    材料三:15世纪的最后20年,欧洲每年出版新书不过50种,且多为宗教类书籍。从l6世纪开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世俗化程度的加深,图书种类明显增加,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医学、法律和其他人文学科。此外,学术研究的进展也推动了新书的出版,一些学者开始出版个人文集,新的研究性著作不断出现。种类上增加最多的是文学作品,无论是古典名著,还是反映当代生活的小说、诗歌、寓言故事,都被有计划地大量刊行。

    ——摘编自王昭启《明清时期中国未能最早形成出版产业化的原因——与同期欧洲出版的产业化相对比》

    材料四:1776年1月,潘恩的《常识》出版。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涵获得了崭新的含义。北美人民从此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而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

    ——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书籍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属于第二手史料的是(填写序号,多写少写不给分)。如果某同学要了解民主法治的发展情况,你建议他看哪一本书?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遣唐使访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列举日本在7世纪“典章制度都带有极强的唐朝风格”的例子。
    3. (3) 材料三中15-16世纪欧洲新书出版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归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潘恩在《常识》这本书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19. (2022九上·南宁期中) 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也孕育着整个人类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随着贸易中心从波罗的海移往北海,(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成为货物的转运港口。由于有一条长长的水上路线通往这个港口,这条路线,平稳安全。因此,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了货币市场的中心。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此后陆续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贷款银行等。阿姆斯特丹人口在1567年时有3万,到1603年时增加到大约11.5万。

    ——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

    材料三:中华民族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不开“民以食为天”的祖训……当航海活动走出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秩序所能容忍的限度时,给予取缔就成为必然了。西方国家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则是为争夺丰厚的海洋国家利益,进行海外贸易、掠夺资源和殖民拓土。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决定了近代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

    —―摘编自王诗成《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先进海洋文化》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中哪一处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写出字母)?请写出该文明的名称及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果说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类型,那么该文明属于什么类型?
    2. (2) 依据材料二,归纳阿姆斯特丹得以发展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中西方对海洋的价值取向,并用具体事例证明该观点。
    4. (4)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构建和谐海洋提一个建议。
  • 20. (2022九上·南宁期中) “实现美好的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某校九年级同学以“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材料一:这里完全没有人身依附的农奴制。这里没有劳役,因为劳役要在领主的自营地进行,而这里全部土地都归农民个人使用……其次,耕作制度也是自由的。……在新开垦的土地上,他是自己的主人,何时种和种什么,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

    ——摘编自张佳生《从啤酒馆到咖啡馆:近代英国公共空间的文明化》

    材料三: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材料四:如图所示

    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307年,但丁开始创作《神曲》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89年,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农奴和农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农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出现哪些新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4. (4) 材料四罗列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事件。根据材料四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以“是人们不懈的追求”为题,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补充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