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某同学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人遗址 C . 元谋人遗址 D . 蓝田人遗址
  • 2. (2019·娄底)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 考古发现 B . 文献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调查问卷
  • 3. (2022七上·高州月考) 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得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    )
    A . 炎帝、黄帝 B . 周武王、齐桓公 C . 大禹、蚩尤 D . 秦始皇、汉武帝
  • 4. (2018七上·长春月考) 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是(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蚩尤 D . 大禹
  • 5. (2021七上·恩平期中)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山海经》的记载存在相似之处。这说明上古传说(    )
    A . 都是切实可信的 B . 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 C . 都是毫无依据的 D . 是研究历史可靠的证据
  • 6. (2021七上·苏州月考)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7. (2020七上·北京期中)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B . C . D .
  • 8. (2017七上·汇川期中) 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
    A . 四羊方尊 B . 铜鼎 C . 司母戊鼎 D . 铜爵
  • 9. (2022·广安)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
    A . 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 . 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 . 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 . 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 10. “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    )
    A . 涿鹿之战 B . 阪泉之战 C . 牧野之战 D . “国人暴动”
  • 11.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B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 C . 周王室地位衰落 D . 天子依附于诸侯
  • 12. (2017七上·罗湖期中) 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秦穆公 D . 楚庄王
  • 13.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促进生产力发展 B . 实现富国强兵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 14. (2020七上·北京期中) 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 . B . C . D .
  • 15.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 . 战国   三国 B . 战国   汉朝 C . 汉朝   三国 D . 汉朝   西晋
  • 16. (2019·怀化) 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刺史 D . 御史大夫
  • 17. (2016七上·常德期中) 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白渠 D . 灵渠
  • 18. 它是反秦大军消灭秦军主力的关键一役,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是破釜沉舟成语源出之地。它指的是哪次战役?(    )
    A . 巨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桂陵之战
  • 19. (2021·长沙)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资治通鉴》的记载 C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 . 电视剧《大秦帝国》
  • 20.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如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21.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 . 马陵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楚汉之争
  • 22. 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如表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第一章……斩蛇起义,推翻秦朝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 秦始皇 B . 汉高祖 C . 晋文公 D . 汉景帝
  • 23. 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41年,西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被称为(    )
    A . 三家分晋 B . 田氏代齐 C . 文景之治 D . 盘庚迁殷
  • 24. 西汉初,诸侯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实行盐铁专卖 C . 刺史制度 D . 颁布“推恩令”
  • 25. 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削减诸侯国数量 C . 推行郡县制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 26.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考古工作者均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这些工具多以单面加工为主,修制技术简单,器形不规整,大多未经第二步加工就直接使用。西侯度遗址还出土了带砍痕的鹿角。由于年代久远,木制工具已不复存在,但考古工作者认为,经简单加工的木器肯定会广泛地被当作工具使用。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还有什么早期人类使用这种石器?请举出一例。
    2. (2) 观察材料二图片,指出使用“石斧”这种石器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和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工具有什么关系?
    3. (3) 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尊”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它们的出现和推广有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道德经》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三:

    1. (1)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两个学派的思想?这两个学派的创始人分别是谁?
    2. (2) 材料三的图1、图2展示的是哪两个重要的古代工程?其修建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

    1、确立A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B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材料三: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放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于是,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举起反抗的大旗。

    1. (1) 材料一说的是秦国历史上哪一重要改革?将表格中A、B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两项措施?实行这两项措施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三描述的是秦朝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4. (4) 综合上述探究及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29. 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他们使用的陶器如图二、图三所示,请对号入座,写出陶器所属类别。
    2. (2) 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3. (3) 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
    4. (4) 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
    5. (5) 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 (6) 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