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08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拜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做“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只要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就能把握历史背后的思想,但不能把“想象”当作“证据”。 B . 李大钊认为历史和现实相互关联,研究历史可以洞察现实,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 C . 艺术想象有时会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历史想象跟艺术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 D . “索隐派”学者借助离奇的想象,凭借只言片语找出隐藏的人和事,来否定真实历史。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观点,后文重点论述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的异同。 B . 文章第二段借用胡适的“祖孙的方法”,意在阐述历史研究中离不开想象的观点。 C . 第三段列举《史记》中刘邦之母大泽遇蛇等例,阐述了历史想象具有构造性的特点。 D . 文章多处引用中西方理论及名言,结合典型事例加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历史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经历无直接关系时,研究者可借助历史想象力开展工作。 B . 虽然我们不可能认识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但通过想象,我们也可把握其整体特点。 C . 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合理的历史想象。 D . 历史想象是为寻求真相,艺术家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艺术想象的价值不及历史想象。
  • 2.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相比于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国人更习惯聚餐。其实,中国人一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

    《史记》所载的“鸿门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刘邦一行登门拜会,项羽留刘邦等人吃饭,席间,项羽、范增、项伯、刘邦、张良等人分坐于不同方位,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场景。如果他们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项庄也就不可能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了,因为那样做项羽也会有危险。

    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山东诸城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

    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中国一开始没有椅子、桌子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将杯盘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在汉幕中出土过一幅《宴饮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

    魏晋以后,各民族之间加快了交流与融合,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许多革新,进而影响到用餐的形式。与汉人传统服饰不同,少数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而更适合活动,在用餐时不容易碰翻杯盘,也不容易沾上油污。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

    穿着越来越紧身的衣服,坐在更高、更舒服的椅子里,面前是高足的桌子,人们用餐时无疑会感到更舒服。这时,如果仍采取以前的那种分餐制形式,就需要在每个人面前放一张桌子,每个人坐一把椅子,不仅浪费家具,而且室内空间不足够大的话也难以摆开,于是人们逐渐聚拢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转变。这种情形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发生了。

    由分餐制向聚餐制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除了服饰、家具、食器等方面革新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魏晋以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家学说受到玄学等思想的挑战,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有逐渐淡化的倾向,用餐形式更趋向实用化,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这也影响到社会习俗的变革。

    (摘编自陈忠海《分餐制在中国古代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很长时间以来,围桌共食已成为普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筷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形成新兴的餐桌文化,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杭州建德市制作公筷公勺地方标准,并制作“前端金色、后端绿色,尾部标注有地域文化品牌”的公筷供全市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果。面对关系到公众卫生安全的“小事”,政府要拿出实际行动积极作为。再者是餐饮企业要成为分餐而食的推动者。根据《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各个餐饮企业要践行企业责任,在设施条件、服务规范、卫生条件等方面严格把关,为大众创造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条件,并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多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公筷、公勺用起来,分餐进食摘起来,这些文明小节将为广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摘编自薛正文《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引领文明餐桌新“食”尚》)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唾液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除了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外,合餐很可能成为肝炎、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媒介。数据显示,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倡导分餐制不但在疫情期间更安全、卫生,在平时也更符合健康生活的理念。

    但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是一些网民不愿分餐的主要原因。还有声音表示,推行家庭分餐制比推行聚会分餐制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更大。有建议指出,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可以率先实行分餐制,社会上加大对分餐制的宣传力度,从服务到理念,提高公众对分餐制的接受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个人和家庭,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韩冰玉《浙江走进公筷新“食”代》)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鸿门宴”上采用了分餐制形式,因为项庄担心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会给项羽带来危险。 B . 中国的分餐制历史悠久,至少在汉代人们就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后来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慢慢发生了改变。 C . 与分餐制相比,聚餐制更实用,可以减少使用家具,节约室内空间,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 D . 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网民认为推行家庭分餐制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 B . 文章用直观性强的汉墓室壁画《宴饮观舞图》呈现当时人们就餐的场景,表明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C . 一种新的用餐习惯、用餐文明礼仪的形成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推广也需要有耐心。 D . 当前围桌共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一生活方式虽然有助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却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3. (3) 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当前应如何有效地推行分餐制。
  • 3.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处是归宿?

    张云飞

    “我要在对面山坡上盖一栋房子。”老公站在老家河边神采飞扬地说。菊儿家最亲的一个叔叔也在旁边附和:“嗯,老家空气好,我也有这个打算。”菊儿急得语无伦次:“我反对!看病不方便……没有网络……”

    ……突然从梦中惊醒。菊儿翻来覆去睡不着。菊儿和老公一直为将来的归宿争执不休。老公想回老家。

    最初,老公想在老家盖房。老公说:“你没看电视吗?一会儿说这个有害,一会儿说那个不能吃。我们自己种粮食和蔬菜,既能吃到绿色食品,又锻炼了身体,多好!”“你吃不吃得消哦?会不会干哦?”菊儿不无讥讽地说。老公很多年没有干农活了,有一次回老家帮忙挑谷子,不到一百斤,一段上坡路差点没有挑上来。老公不以为然地说:“慢慢来嘛!时间长了就好了!”

    当老家的土地被征用,老公不甘心地在老家小镇上买了一套房子。老公说:“到时候我就回老家小镇开一个茶馆。茶馆里都是熟悉的乡邻,可以随意地谈天说笑。不像城里,关门闭户,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老家小镇隔天赶场,而且赶半天。你想喝西北风吗?”菊儿揶揄道。老公沉默半响,不服气地说:“我也可以做小菜生意!小镇上那么多人都过得下去,我就不相信自己过不下去!”

    菊儿十几岁就出来打工,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菊儿畅想着有一天能够像城里老太太一样,打打太极拳、跳跳坝坝舞、隔一段时间就出去旅游拍照……

    是的,老家一望无际的绿包裹城市的雾霾,异样的目光,漆黑的、疼痛的夜,潸然而下的泪滴……蜷缩这一望无际的绿,蜷缩母亲温柔的呢喃、父亲褶皱的笑,菊儿也真的很想就这样一辈子不离开,有那么一瞬间。

    小时候和同村的翠儿,大热天穿着长腿袜,坐在老家堂屋门口的板凳上写作业的情景,菊儿还记忆犹新。多年之后,这些可恶的麦蚊依然阴魂不散。很多时候,菊儿不敢穿心爱的裙子回老家。

    最重要的是老家太穷。菊儿怀孕生孩子的时候,曾经在老家呆了两年。什么事情都卖谷子,一百斤谷子只有三十元,两千多斤谷子又禁得起几次卖?何况自己还要吃。婆婆拣别人的边边角角种了一些蔬菜。一次,菊儿馋得慌,摘了一点四季豆吃,婆婆就唠叨,说要拿到镇上换钱的!还记得一天婆婆背了一大背篼,有豇豆、茄子……结果只卖了两元钱,还差点被汽车撞了。

    后来,听人说种莴笋来钱,老公就种莴笋。起早贪黑,收获了,青幽幽的一大片,很是惹人爱。菊儿大着肚子也帮忙,老公一大早骑一辆破烂的三轮车到县城的批发市场卖,一斤才两毛钱。有一天早上天太黑,老公把车骑到了屋后的水田里,好在水不深,菊儿帮忙,好不容易才把车弄上来。看老公一身湿漉漉的歪歪倒倒地继续上路,菊儿哭了。

    老公没好气地说:“看有一天你老了,谁还要你?你凭什么在城里生活?”“不是买了保险吗?以后我也可以像城里人领养老金。”菊儿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做梦吧!你不过是个外聘员工,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开除了!生活都没有保障,你拿什么买养老保险?”老公的话虽然有些尖刻,却是不争的现实。菊儿有些恼羞成怒地说:“就算是这样吧!我也可以去扫地,捡垃圾……反正,我是不回老家的!”菊儿的眼里却滚出一串迷茫的泪……

    “又失眠了?”老公心疼地把菊儿揽在怀里,笑道:“睡吧,不要想那么多,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说不定,我们再努把力就可以在城里买套房子,把家安在城里。嘿嘿,大不了以后我陪你捡垃圾!”

    “对不起,把你吵醒了……”菊儿歉意地说。菊儿喃喃道:“其实想想,有你和孩子在身边,去哪里都好!不是说有爱就有家吗?而家,不就是我们的归宿吗?”月光透过半开的窗帘照到床上,菊儿枕着老公的胳膊进入梦乡……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画线段落的语言简净跳跃,内容含蓄丰富,透露出菊儿老家的美好可亲,和他们在城里生活的诸多不适,这种对比使菊儿一刹那间也有了要回乡终老的想法。 B . 菊儿的老公先是想在老家盖房,但老家的土地被征用,他只能在老家小镇上买房了。小说叙述的这些内容,透射出农村生活的变迁,也反映了农民们现实社会的困境。 C . 小说结尾用菊儿的“不就是我们的归宿吗”这句话点了题,而题目“何处是归宿”,在疑问中有无奈和愤懑之情,表现出作者对城市中特殊群体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D . 这篇小说以从梦中惊醒始,以进入梦乡终,首尾巧妙呼应,结尾描写的情境显得澄明宁静,和谐安详,给人一抹亮色一些希望,让人对未来有些许期盼,令人回味悠长。
    2. (2) 小说中的“菊儿”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叙述菊儿小时候及后来她怀孕回乡、种莴笋等过去的事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 , 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 . 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 . 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 . 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对平辈和长辈称字。 B . 河内:战国时称魏国领土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内,隋唐时期怀州治所在河内县,故又称怀州为河内郡。 C . 释褐: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旧制,新进士须在太学行释褐礼,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D . 左迁:贬职,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如《琵琶行》中即有“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说法。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 .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们结交;王茂元也欣赏义山的才华。 C . 令狐楚赏识李商隐,让他做了随从巡官,每年供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 .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②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 5.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蜀汉皇帝刘备托孤的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城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今奉节)时曾到此一带游览。②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③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诗人回顾历史,叙述刘备当年出征攻打东吴时曾到达三峡,进袭东吴失败,最终卒于永安宫。 B . 第三、四句写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想象中再现,祠宇一片荒凉,暗示刘备复汉大业一蹶不振。 C . 颈联中的“走”字,写出了村翁跑来跑去繁忙地祭祀,赞叹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来受人祭祀。 D . 全诗沉郁哀伤,写景状物雄浑壮阔,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2. (2) 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6.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蜀道难》中,用手可摘星的夸张手法,写出山峰之高的两句是:
    2. (2) 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
    3.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对村中群童的顽皮捣蛋感到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7. (2021高二上·内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微博、抖音、快手以及知乎等社交软件的盛行,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它们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但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频频出现的表达形式,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络语言,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口头禅”。一款“炫酷”的国产LED电风扇发售,“老外纷纷跪求购买链接”;央行公示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有人却哭晕在厕所”……如果说这样的内容只是,那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则纯属。

    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当网络流量与广告收益挂钩,“眼球情结”就与“营销心态”结成了同盟,(),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责任将无从谈起。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络绎不绝   互为表里   过甚其词   浮光掠影 B . 络绎不绝   相辅相成   辞不达意   无稽之谈 C . 屡见不鲜   互为表里   过甚其词   无稽之谈 D . 屡见不鲜   相辅相成   辞不达意   浮光掠影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B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其浮夸的文风对不少读者感到不适。 C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正文、标题中频频出现的现象,不少读者对这种浮夸的现象感到不适 D . “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了新形式,不少读者对其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为了适应“买家”不断变化的口味,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 B . 随着“买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新闻信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C . 新闻媒体早把自身的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D .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4.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显示,正常状态下,人的眼睛每分钟眨动15-20次,医学上称之为瞬目反应。每次完整的瞬目过程中,上、下眼睑闭合,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他们的湿润,并使眼球得到0.2秒的休息,所以。但是,现在的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刺激,导致双眼无法实现完全的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至少减少一半。电子屏幕源源不断地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在这个过程中, , 完整瞬目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就会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泪液蒸发增多。所以 , ③ , 眼睛持续睁着,会影响眼睛的健康,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患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的眼部疾病。

    5. (5) 请根据下列信息给“在线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全部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80个字。

      ①在线课堂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

      ②在线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④在在线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⑤“在线课堂”这一课堂形式,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⑥在线课堂就是把讲课过程逼真地搬到网络上。

四、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