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绝对数 |
1983年比1952年增长% |
以全国为100 |
||
1983年 |
1952年 |
1983年 |
1952年 |
||
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万个) |
39.25 |
16.95 |
131.6 |
100 |
100 |
沿海 |
18.03 |
8.53 |
111.4 |
45.9 |
50.3 |
内地 |
21.22 |
8.42 |
152 |
54.1 |
49.7 |
全国职工人数(万人) |
3552.6 |
510 |
6倍 |
100 |
100 |
沿海 |
1666.7 |
308.6 |
4.4倍 |
46.9 |
60.5 |
内地 |
1885.9 |
201.4 |
8.4倍 |
53.1 |
39.25 |
全国工业总产值(亿元) |
6164.4 |
343.3 |
22.4倍 |
100 |
100 |
沿海 |
3667.5 |
238.1 |
19.1倍 |
59.5 |
69.4 |
内地 |
2496.9 |
105.2 |
29.9倍 |
40.5 |
30.6 |
——据《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949~1984)》
上表统计者力图说明( )
上图漫画反映的状况表明( )
美国此举旨在( )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1880年4月,马克思为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起草了《工人调查表》,提出100个问题,详细了解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状况,从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的《资本论》参考了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包括大量的英国调查委员会和工厂巡视员所整理的调查报告、经济资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说,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身接触,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痛苦和要求。
——据邓立勋《马克思主义与调查研究》
材料二:
1924年7月,在彭湃等人的倡议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正式成立。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人先后担任第一至第六届农讲所负责人。农讲所积极引导学员要“入民间去”,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摘编自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三:
1941年后,各中央分局先后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重视对沦陷城市的情报搜集工作。晋察冀分局冀中区党委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着手,敌伪军工作尤其如此,没有这一工作,组织工作就无法开展。对策就无法提出。”
——摘编自王富聪《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沦陷城市的调查工作》
材料
1798—1799年 | 法军占领埃及 |
19世纪 | 印度工业衰退 |
1800—1850年 | 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
1805—1849年 | 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
1835—1918年 | 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
1839年 | 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
1846—1848年 | 美墨战争 |
1853年7月8日 | 佩里驶入东京湾 |
19世纪中叶 | 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
1860年 | 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
1861年 | 中国“洋务运动” |
1877—1900年 | 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
19世纪90年代 | 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
1895年 | 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
1900年 | 9个欧洲城市人口超过100万 |
请围绕19世纪世界阶段性特征,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能体现时代特征,例如“工业化的世纪”;考生可以运用以上材料自拟论题并阐述,也可以运用19世纪其他史实自拟论题并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生不能以示例为题。)
材料一:从东方出发,人们在亚洲所遇到的第一批人就是印度民族、赛里斯人和斯基泰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而印度人和斯基泰人却栖身于边缘地带……赛里斯人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民族,由于其贸易方式奇特而十分出名,这种方式就是将商品放在偏僻的地方,买客于他们不在场时才来取货。
——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年—45年)《世界志》
材料二: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23年—79年)《自然史》
材料三:赛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舒适卫生。天空不常见云,无烈风。森林甚多,人行其中,仰不见天……赛里斯人习惯俭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物产丰富,无求于他人。虽随时愿将货物售于他人,然绝不自他人有所购买也。
——希腊史学家马塞里努斯(公元4世纪后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