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04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道家学派虽然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的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

      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理想的人格范式。

      B . 经孔子的改造后,“君子”的内涵不断丰富,即使与孔子主张不同的其他学派,也大多对

      此十分认同。

      C . 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君子文化,既要看到君子文化积极的一面,也要正视君子文化的

      瑕疵,但不能将其等同于腐儒文化。

      D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的含义由政治上的统治者变

      为道德修养的践行者。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 B . “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当作自己做人行事的人生信条。 C . 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风范的内涵,从而更

      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

      D . 君子人格从上至下受到广泛认同和追从,甚至成为济世高标,这完全得益于文学家们塑

      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 . 修己以安百姓。 B .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C .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D .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4. (4) 材料一主体部分是如何论证“君子人格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请从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等方面简要分析。
    5. (5) 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我们当代青年对“君子文化”的追求亦“不可以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君子文化“不可以已”的认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蘑菇圈

    阿来

    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

    她说∶“胆巴呀,看来我要把蘑菇圈永远留在山上了。”

    胆巴很焦急,“阿妈生病了吗?”

    阿妈斯媚觉得自己眼睛有些湿润,但她没有哭,她说∶“我没有病,我好好的,我的腿不行了,明年,我不能去看我的蘑菇圈了。”

    “阿妈斯炯,你不要伤心。”

    “儿子,我不伤心,我坐在山坡上,无可奈何的时候,看见彩虹了。”

    阿妈斯炯听见胆巴说话都带出了哭声,他说∶“阿妈斯炯,我的工作任务很重,我离不开我的岗位,不能马上来看你你到儿子这儿来吧!”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

    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

    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

    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 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州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媚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焖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州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州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媚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峒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 

    镜头中,阿妈斯州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

    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州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州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

    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

    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娟,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

    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州,我们找到了。”

    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

    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蘑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

    阿妈斯州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这是为什么?"

    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

    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阿妈斯州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

    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州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他。

    胆巴直到冬天,最早的雪下来的时候,才回到机村来接她。离开村子的时候,汽车缓缓开动,车轮压得路上的雪咕咕作响。阿妈斯州突然开口∶“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胆巴搂住母亲的肩头∶“阿妈斯炯,你不要伤心。”

    阿妈斯州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有删改)

    文本二

    过去我们听说小说,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叙事性的文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不是叙述而是叙写叙,大家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述,大家也明白它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要把叙述改成叙写,之前没有人这样谈论过短篇小说。

    述是一个动态性不太强的字,在述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把对于小说丰富文本的关注只放在事件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然后,推进情节。而且,这种推进没有延宕,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没有回旋。如果用水流打个比方,今天的很多小说就像农村的人工渠道里头的水,渠道里的水很有效率,流得很快也不会浪费。但是人工渠道,一样的宽度深度,同时也规定它是一样的速度,一渠水这样一泻往前奔流,这样的水用于生产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水没有观赏性。

    我们从事的,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叙事文学,它是有美学效应的,它永远相伴于审美活动,那么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它就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叙写和叙述相比,当然一样关注情节的进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在写的状态中的人,或者说一个好的小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

    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成功的小说家一定都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在讲述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而且非常成功,发人之所未见的这样的一些人。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涉趣味的笔墨。

    (节选自阿来《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上)》)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阿妈斯炯接连多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蘑菇圈,生动地表现出了阿妈斯焖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 B . 小说讲述了阿妈斯焖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公司追踪拍摄并以此赚钱的故事,塑造了阿妈和丹雅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 C . 小说中阿妈斯焖在得知蘑菇圈被发现了之后产生了一种“空洞的迷茫”,表现出她面对时代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 D . 小说两次写到阿妈斯焖与儿子通电话,表现出阿妈斯焖内心的孤独与难过,也写出了儿

      子对阿妈满不在乎的态度。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虽然故事简单,但叙事富有动态性,主要表达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B . 叙写和叙述都关注情节的进展,不同之处是叙写动态性强,须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而叙述只注重推进情节。 C . 作者认为,今天的小说都是先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后推进情节,进入故事时,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与回旋。 D . 小说运用了文本二提出的“叙写”方法,在讲故事时,叙事速度缓慢,在文本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美学效应。
    3. (3) 阿来认为小说应该要“叙写”,而不是要“叙述”,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叙写”的特点。
    4. (4) 文本一中阿妈斯炯反复说的"我的蘑菇圈没有了"具有哪些"言外之意"?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武帝后元元年。钧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顷之,帝闲居,问左右曰∶“外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之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二年春二月,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殚。”日殚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殚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诏辅少主。皆拜卧内床下。丁卯,帝于五柞宫。戊辰,太子即皇帝位。

    帝姊鄂邑公主共养省中,霍光、金日碑、上官桀共领尚书事。光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欲收取玺。郎不肯授,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昭帝始元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光为博陆侯。或说霍光曰∶“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 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光然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 B . 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 C . 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 D . 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谕”的意思是告诉,与《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的“谕”意思相同。 B . 顿首,古代的跪拜礼,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中用以表示致敬。 C . 遗诏是皇帝临终颁发的诏书,"遗"与《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的"遗"意思不同。 D . 崩,指帝王死亡。《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立太子前,汉武帝考察了群臣,只有霍光能够担任辅佐太子的重任,于是汉武帝赐给霍光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 B . 汉武帝临终前向霍光托孤,霍光自称不如金日碑,而金日碑也谦让霍光,并称如果由他辅佐会使匈奴轻视汉朝。 C . 刘弗陵即位后,霍光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碑、上官桀一同主管尚书事,天下

      人都想一见他的风采。

      D . 一天夜里,殿中有怪,霍光要求尚符玺郎交出玉玺,符玺郎宁死不从,第二天,霍光下令

      将尚符玺郎官品俸禄提了两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还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

      ②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5. (5) 霍光为什么能成为辅佐汉昭帝的重臣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释】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写裴迪东亭送客时看到早梅,赠一首诗给杜甫,杜甫因此动了“诗兴”。 B . 诗人善用比喻,颔联以雪喻梅,契合了季节特点,也形象地描绘了梅的色彩。 C . 本诗前两联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 D . 尾联转到现实,写诗人所见的江边一树也将开花,催人白头,令诗人心生感慨。
    2. (2) 如何理解诗歌颈联?请从颈联诗意和艺术手法角度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2.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3.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小,我对雪是 ①  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 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__②,与众不同。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 ,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兴高采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的喜鹊。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 生命的力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过午不食”的做法很健康、能减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这无疑是正确的。其实, , 更不适合普通人,一日三餐的模式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符合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胃部食物需要4~6个小时排空一次,一日三餐, , 又能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供应。“过午不食”的进餐方式会使胃部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而胃酸却在持续分泌,并且在夜间分泌量达到高峰,如果胃里没有食物中和胃酸就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出现胃灼热、胃部疼痛等症状。

    采用“过午不食”进餐方式的修行者,一般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过午不食”本身也是他们的一种修行。所以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推荐“过午不食”这种做法。 , 就会造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下去可能出现低血糖、头晕、抵抗力下降、肌肉减少等症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健康科学的做法是过午少食,将大部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放在早餐和午餐,而且晚餐要少吃,早吃并且要清淡。

    1. (1) 文中画线处用了顿号,其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过午不食”的做法很健康、能减肥 B . 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 C . 出现胃灼热、胃部疼痛等症状 D . 一般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六十三章提出了“报怨以德”的观点。而《论语·宪问》记载,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反问道∶“那么怎么来报德呢?”孔子补充道∶“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你更倾向哪种观点呢?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