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由此,反映出井田制(    )
    A . 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交换 B . 铁犁牛耕是主要生产方式 C . 土地整治较为规则有序 D . 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 2.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有重大发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青铜农具已广泛运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中 B . 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C . 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D . 采用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政策
  • 3.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下图为秦朝的诏书版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下列关于该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确立了丞相制度

    ③该诏书的条令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④该诏书所写字体为隶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 . 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 . 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C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D .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5. (2022高一上·徐州期中)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
    A . 加速民族交融 B . 规范统治秩序 C . 减少改革阻力 D . 缓和民族矛盾
  • 6.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唐玄宗即位后,先后任用一批贤能的大臣,励精图治,革除后武则天时代的弊政,缔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的太平之世,把大唐王朝一举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史称(   )
    A . 昭宣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仁宣之治
  • 7.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杜佑在《通典》中写道:“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唐德宗在《定两税诏》中曰:“两税外辄别率一钱,四等官准擅兴赋,以枉法论。”这两则史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
    A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 . 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C . 扩大了征收赋税对象 D . 遏制了地方官员的腐败
  • 8. (2024高三下·广州期中)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玄”取自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寺庙最高处的三教殿供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这体现了(    )
    A . 儒道佛三教融合趋势 B . 儒家思想走向衰落 C . 理学对古建筑的影响 D . 大一统思想的渗透
  • 9.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    )
    A .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 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 .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D .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 10.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郑和使团在海外努力传播中华文教,与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承担了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 B . 加强了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渗透 C . 加强了同欧洲人民友好往来 D . 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 11.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康熙二十六年,清廷以台湾“新经归附,文教初开”为由,批准台地考生另编字号,取中一名。康熙三十六年闽浙总督郭世隆以台湾“至今已历四科,人文日盛,学诣渐臻”为由,提请“乡试撤去另号,通省一体匀中”。由此可知,清代科举考试(    )
    A . 改变了全国统一录取的范式 B . 政策灵活利于文教事业发展 C . 体现了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 D . 打破公平体系引起官员不满
  • 12.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2022年5月20日电视剧《广州十三行》发布预告片。该戏塑造了“慷慨大义、十九世纪的世界首富、民族英雄伍秉鉴”的形象,引发网友争议。从伍秉鉴的履历中,你认为引发争议的点最有可能集中在他(    )
    A .   财力惊人,拥有巨额现金,及大量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不动产 B . 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怡和行是当时跨国财团 C . 是东印度公司最大债权人,曾以强有力的措辞建议对华进行投机买卖 D . 十三行怡和行行主十三行总商,捐巨款获三品顶戴,官商结合的代表
  • 13. (2022高二上·南安月考)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
    A . 表明选官制度日臻完善 B . 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C . 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D . 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 14. 道光二十六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逾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
    A . 深诸近代的国际外交规则 B . 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 C . 深受近代契约精神的影响 D . 固守华夷观维护国家利益
  • 15. (2024高一上·腾冲期末)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 16.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1912年日本利用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将“清国驻屯军”改称“支那驻屯军”,并将驻屯军数量扩大到数千人。材料中的“清国驻屯军”应建立于(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
二、非选择题(52分)
  • 17.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时仅有刘祥、何宽等20余位会员,到1895年,入会者也只120余人。革命的宣传工作也仅局限于广州及东南沿海一带。之后的同盟会聚集了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革命党人,并且突破一省一市的地域局限,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壮大自身势力。兴中会宣传、动员的主要对象是海外华侨。同盟会依靠和动员的主力是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兴中会成立后并未认识到创办报纸的重要性,直到1900年才创办《中国日报》,以此来回应保皇派的污蔑行径,革命舆论的传播也不到位。而同盟会成立之际就创办了机关报《民报》,并利用它传播革命思想,此外还在国内外广泛传播革命书籍

    ——摘编自廖玉洁《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材料二:1900年2月27日,英国工党建立于伦敦,当时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工党是在拥护和巩固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开展政治活动的,它的主张容易得到资产阶级政权认可、信赖和支持。工党在建立和崛起阶段通过不断吸收各地的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加入来扩大政党同盟的基础和工人群众的基础。同时还不断调整政治斗争策略,完善组织建设措施,强化并丰富政治纲领,追求建立具有全国性质的工人阶级政党。当资产阶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即政治斗争激烈的时刻,以及当自由党的社会经济政策失败的时候,工党也就趁机取而代之走到了政坛的前面,成为保守党的最大政治对手,并最终在1924年获得了第一次执政组阁的权力。

    ——摘编自苏祖安《英国工党的媚起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同盟会与兴中会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英国工党崛起的原因。
  • 18.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江南棉布号称“衣被天下”,当时,上海的标布“走秦晋、京边诸路”,“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清代江南棉布往销国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这一主张未被清政府采纳,此后,棉布出口亦未减少。据统计,自1817〜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运出的南京棉布共1900余万匹,平均每年110余万匹。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受原棉出口需求的刺激,这一地区的棉花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明显扩大。《上海乡土志》载:“吾邑棉花一项,售与外洋,为数甚巨。”19世纪70年代中叶,“上(海)、南(汇)两邑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松江县,“改禾种(棉)花者比比焉”。……在棉花主要产区的南汇县,“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淘汰矣”。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上海开埠后棉纺织业发展的变化的影响。
  • 19.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如赵伯雄先生所害,文献及金文材料表明,周王拥有对“天下”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是至高无止的,至少在名义上,普天之下谁都得承认天子的至尊地位。因此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关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而邦君一旦被赋予这种统治权,在领地之内就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邦君就是国家主权在这块领地上的体现者。这种情况可称作“主权的分散性”。一方面,存在着某种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最高权力又事实上被分割。孙曜先生则指出诸侯内部诸侯之于卿大夫也是同样情形:“盖世族于其封域以内,固俨然君也。其家臣及私属心目中,只知有家主,而不知有国君。”

    ——李若晖《郡县制时代一一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二: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 20. (2022高一上·泸县期中) 邸报的历史,既是部科技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周时期的一片甲骨、竹简、木牍,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

    据传,周代已经有了去各地采风问俗的史官,他们要"陈诗以观风"。王安石认为孔子编订的《春秋》相当于剪裁拼凑的鲁国官报。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用绢帛抄写的专门收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更任免及军政新闻的邸报,东汉则采用了纸,报纸正式出现。隋唐时期,中央为了加强与各藩镇的联系,开始设置专职机构从事邸报的编辑、发行事宜,邱报名称出现。

    唐朝邸报的发行对象已经不限于藩镇和地方高级长官,扩大到了中央各部和分封各地的王公贵族。宋代邱报的发行期开始固定化,发行对象已扩散到了民间。明朝设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发行事宜。清代改名为《京报》,特许荣禄堂南纸铺承印,并向社会广泛发行。

    ——杨文光《中国报纸发展史话》

    编写一幕发生在宋、明、清代前期(任选一个时期)人们针对邸报上有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内容进行对话的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宋、明、清代前期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