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段一: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 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chuāng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___________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选自《〈二十四孝图〉》)
选段二:他现在毫不留情了,_______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dū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莱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
(选自《无常》)
粗拙 精美 同chuāngdū责
同学们,我们刚刚走入最灿烂、最亮丽的少年时期。躁动的少年心性有很多憧憬,【A】 谁不渴望成为自己的舵手 , 引领生命之舟航进另一片多彩的天空?然而,当我们大张旗鼓地喊出“我的少年我做主”的响亮口号后,面对尚未来得及改变的任性、冲动而又易变的童年心绪,【B】我们能否该不该冷静一下:我的少年,该如何来过?
①【A】处画线句子中,“渴望”一词的词性是( )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代词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示例一:幼稚冲动是大敌 赶紧深呼吸 示例二:有效沟通并不难 先调情绪微笑脸
怀念解老师
叶瑞刚
①在我读书的十多年间,诸多园丁为我浇水施肥,使我茁壮成长。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解老师,他虽然离世近20年了,但我对他的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
②1977年,我从小学毕业,搭上推荐入学的末班车,进入新店附中初五班。班主任叫解恒章,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两眼深邃,面容慈祥,和蔼可亲。
③开学第一天,解老师组织摸底测试。45名学生,5人及格,10分以下的有十多人。他皱起了眉头,严肃地说:“同学们,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进西南边陲,推荐上学的年代已经结束,要想走出大山,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惟有努力读书,别无捷径……”
④但在两年间,既要学习初中课程,又要把丢失的小学知识学回来,谈何容易?我还记得解老师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写一手好字,如同穿了一件漂亮外衣,别人看了舒服,还能增加卷面分数。多读多背,脑里有东西,不愁写不出文章。”我们的教室是只有一层楼的土墙瓦房,晴天灰大,雨天漏雨,冬天寒冷。环境简陋尚可克服,最难克服的是缺教材。全班只有5套教材,每组1套,9人1组。为解决教材难题,解老师发动学生抄写教材。他说,抄写课文,既可以提前预习内容,又是练字的最好战场。可是,抄课文需要软抄本。故乡贫穷落后,物资匮乏,学生均来自山区,连玉米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软抄本。
⑤下午放学后,解老师带着我们到山上、地埂边割青草,晒干后按每公斤1毛钱的价格卖给大队畜牧场。割了几天,卖得二十多元的班费,解老师掰着指头一算,每人可买5本软抄本。大队供销社没有软抄本卖,如果到县城买,须走20公里的山路到西泽,再坐班车进城,来回至少两天时间。为了省钱,解老师决定到鲁纳供销社买。鲁纳距学校直线距离不过五六公里,晴天肉眼可见,但走起来便觉太远了。
⑥一个星期六的早上,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解老师带着我和4名男生,每人衣服兜里装几个烧洋芋,从学校出发,迎着阳光,走出新店海坝,沿着陡峭的便道,下到沟底。涛涛牛栏江挡住了我们的步伐。当时江上没有桥,过江必须坐船。我们走到渡口,一条木船用绳拴在一根固定的铁杆上。船夫是位中年男子,戴着笠帽,跷着二郎腿,淡然地看着我们。“师傅,请送我们过江。”解老师上前搭话。“坐船过江,1人1角。”“能不能少点?”同学讨价。船夫半天才闷出一句:“坐船付钱,天经地义。”但当他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后,感动了,阴沉的脸上露出笑容,大声说:“上船,让我做一次‘雷锋’。”过了江,我们手脚并用,把几乎垂直形的大山踩在脚下,走进鲁纳供销社,太阳开始偏西。傍晚,我们满载而归,月亮已从学校后山露出脸来。
⑦时间飞快地旋转到初二下学期。同学们都喜欢上解老师的课。他教语文、历史、化学3门课,同学们成绩进步明显。但数学、物理成绩还是上不来,学生偏科严重。解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借来数学、物理课本,现学现教,利用晚自习补习。解老师补习数学、物理,把深奥抽象的定理公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同学们的数学、物理成绩得到提升。
⑧中考前夕,解老师请在昆明教书的同学寄来复习资料,从县城买来蜡纸,借来油印机,一张张地滚,晾干后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反复讲解,组织模拟测试,不断地帮我们查短补弱。
⑨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硕果。中考结束不久,传来喜讯:新店附中初五班考取中专1人,高中10人,名列公社第一,录取率为24%,远远超过全县平均5%的录取率。解老师被地区、县、公社评为“先进班主任”。后来,他调到西泽中心学校,再后来,调到宣威师范学校,在讲师岗位上离休。2004年与世长辞。
⑩今天,每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印,跳上报刊,我就会想起解老师。他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的淳谆教诲仿佛就在昨天,使我受益终生。
(选自《中学生》2022第9期,有删改)
解老师的先进事迹
① ②③④
他皱起了眉头,严肃地说:“同学们,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进西南边陲,推荐上学的年代已经结束,要想走出大山,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惟有努力读书,别无捷径……”
绿意盈盈浅夏来
王国梁
①时光无声前行,季节悄然更替。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夏天。前不久这个世界还是万紫千红齐争艳,如今已是满眼的绿色。夏天的到来,是从大自然底色的变化开始的。当缤纷的色彩变成盈盈的绿色,浅夏便如约而来。
②我是从路旁那些杨树的变化发现夏的踪迹的。记得不久前,杨树刚刚长出了一些新叶,显得不再那么清瘦了。有了绿衣的庇护,杨树很有些初长成的挺拔模样。杨树上的叶子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密,直到满树满枝都是密密麻麻的绿叶。杨树撑起一柄柄绿伞,很快有了些规模,整条街道成了绿色的。绿肥红瘦,夏天来了!
③再抬眼望望,可不满眼都是绿色嘛。很多花都已经谢幕而去,作为季节过渡的桐花也已经全部凋谢,取而代之的是满树宽大的叶子。街上的梧桐都是老树,一棵绿树就能撑起一片天。散落的几棵梧桐树一般都是在街角挺立,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绿意盈盈浅夏来,此时的温度暖而不热,风和而不燥,正是最舒适的时候。偶尔也会有一小股热浪袭来,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你躲到树下,立即就会觉得清凉无比。浅夏的绿,清凉舒爽,让人心生惬意。
④遍地都是绿,满眼都是绿,可你还会嫌绿不够多,总想再找找绿色的踪迹。如果你去郊外,会发现田野里也是绿意盈盈。春天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绿绿的秧苗。清风暖阳之下,秧苗茁壮成长着,彰显着生命力的旺盛。初夏时节,正是北方冬小麦的灌浆期。绿油油的小麦已经抽穗,浅浅的麦芒仿佛是笼着一层绿纱一般。风吹麦浪,绿色的波浪微微涌动,生动的绿色一漾一漾的,颇有几分生气。路旁和地头的青草,跟庄稼一起生长,绿得清透。绿色的田野里,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人陷落在绿意盈盈的世界,就像一条小鱼在汪洋绿海中,自由而欢畅地遨游其中。我站在绿色的田野上,任凭浅夏的清风吹拂着,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株绿色的庄稼,沐浴着阳光,散发着草木特有的气息。
⑤我一直觉得绿色是有气味的,绿色的气味是清新的,微甜的,还有青涩的草木气息。是的,绿色的草木能够散发出神奇的气味,让世界都氤氲在一种清气中。我走在绿意流淌的天地间,努力深呼吸,让清新的气息荡涤胸中的浊气,让自己还原草木的清气。或许,人本身就是一株绿色植物。
⑥浅夏的绿是鲜亮的、明澈的,给人以淡淡的舒适和喜悦。那种轻盈的绿,比春天的时候更加清朗润泽,铺展得也更为广阔。浅夏的绿依旧是鲜嫩的,比起夏日深深时那种厚重而略带沉重的绿,此时的绿还处在青春时代。原来,绿色也会随着时光的游走而呈现不同的生命阶段,好比一个人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浅夏的绿,是青年的绿,有了蓬勃之气,有了生命的力量,正是最好时候。浅夏的绿,仿佛是一袭轻柔的绿衣,依然有清浅的味道。浅夏缓缓,绿意盈盈,时光葱龙。
⑦浅夏如同季节的一帘幽梦,总是能够带来些许浪漫和诗意。置身在绿意盈盈的浅夏,人的脚步都变得轻盈而欢快了……
(选自《经典美文》2022年第7期)
地点 |
景物 |
变化/特点 |
街道 |
杨树 |
① |
梧桐树 |
② |
|
郊外 |
小麦 |
③ |
青草 |
④ |
浅夏如同季节的一帘幽梦,总是能够带来些许浪漫和诗意。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①椟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曰:“法语之言④ , 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⑤与之言,能无说乎?绎⑥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⑦也与!‘不忮⑧不求,何用不臧⑨?’”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节选自《论语·子罕篇》,有删改)
【注释】①韫(yùn):藏。②贾(gǔ):商人。③沽:卖。④法语之言:指合乎礼法原则的话。
⑤巽(xùn):恭顺。⑥绎:抽出事物的条理,加以分析鉴别。⑦由: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⑧忮(zhì):嫉妒。⑨臧:善。
①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人不堪其忧 堪:
③出则事公卿 事: ④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 耻: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2022年秋季,是各学科2022版《课程标准》实施的第一学期。同学们,你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景象,听到老师不一样的讲课方式,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活动氛围……
请你或以一位讲课有风格的老师,或以一次让你难忘的课堂氛围,或以一节令你印象深刻的课入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
①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