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下图所示的内容是金文(铜器铭文)的“宗”字,从字形上分析,上面的宝盖是屋宇之形,“示”则是神主的象征。故《说文解字》云:“宗,尊祖庙也。”据此推断,周朝宗法制的重要特点是(    )

    A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 等级结构层次分明 C . 君权神授的色彩浓厚 D . 王权神权开始分离
  • 2.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广,新开垦的土地面积增加,各国开始用尺来说明面积单位,并通过统一度量衡来保障税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统一度量衡促进土地私有化 B . 争夺土地是统一度量衡的主要目的 C .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制度变革 D . 铁器牛耕的推广直接引起各国变法
  • 3. 下图分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这两件文物(    )

    杜虎符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A . 表明了调兵方式的严重弊端 B . 说明地方将领无任何用兵权 C . 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 D . 凸显了秦朝太尉的军事权力
  • 4. 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出任大司农后,又奏请汉武帝批准,大力推行纳粟拜爵、补官及其赎罪政策。之后又进一步扩大了纳粟补官的范围,不再限于官吏,普通百姓也允许买官。这(   )
    A . 提高了国家的管理效能 B .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 . 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不公 D . 缓解了贫富异刑的现状
  • 5.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南北朝时期,崔、卢、王、谢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 . 中央威望受到冲击 C . 出身决定行政能力 D . 官员素质普遍下降
  • 6.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 .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 D .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 7. (2022高一上·东莞期中) 唐初基本沿袭隋朝制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之职。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参与朝政决策。宪宗时期,由宦官出任枢密使,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唐朝中枢机构的演变(    )
    A . 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B . 反映中枢大权逐渐向内廷转移 C . 说明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 . 导致唐朝政治黑暗和朝政混乱
  • 8.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允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下图为湘西里耶出土的载有乘法口诀的秦简。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湘西里耶秦简“乘法口诀”表(残片局部)

    A . 数学成就已经领先世界 B . 社会经济活动有所发展 C . 中国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D . 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图
  • 9.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   )
    A . 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 B .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 . 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 D . 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
  • 10.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元朝在边疆地区既因俗设“土官”,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括户,设立驿站。比较固定地征税,强制征调土官士兵等。这反映出元朝( )
    A . 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 . 在边疆地区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 C . 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 D . 边疆政策保障了蒙古贵族的利益
  • 11.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平原曾修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据《史记》记载:“(关中)膏壤沃野千里”。然而宋以来关中平原鲜有新修灌渠,原有灌渠也多荒废无用。该变化反映了(    )
    A . 黄河流域灾害频发破坏性较大 B . 统治者重视程度决定关中的发展 C .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D . 经济格局的变动影响了区域发展
  • 12. (2023·河南一模) 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    )

    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令),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下)山二亩。复(下)地五号计五步……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恳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

    成淳三年三月十二日

    A . 租佃风气盛行 B . 土地流转频繁 C . 商品经济繁荣 D . 社会缺乏诚信
  • 13.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北宋时,参知政事薛居正奉命监修《五代史》时指出,梁末帝未能识别奸伪,缺少能臣善吏辅佐,是导致国家灭亡的重大因素。范祖禹在编修《唐鉴》时,深刻评论唐代三百年间的治乱兴衰,在当时和后代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这表明,北宋史家(   )
    A .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编修当朝史 B . 受社会政局影响调整史学思想 C . 以理学思想指导官方史书的编写 D . 具有以史为鉴、以史资治的修史观
  • 14.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如表是不同学者对于明朝亡国原因的历史分析。他们均认为其重要原因是(    )

    记载

    出处

    (崇祯)以宫中内帑(皇室财富),视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贻,不可分毫取用。致使九边军士数年无饷,体无完衣。

    张岱《石匮书后集》

    庄烈(崇祯)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

    全祖望《明庄烈帝论》

    明之亡实亡于内忧而非亡于外患……最显而易见……是(崇祯)在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中举棋不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A . 财政困难影响了军力 B . 内忧外患引发农民起义 C . 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 D . 经济退步激化各种矛盾
  • 15.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如表为元明清黄帝陵祭对比一览表,该表可以用来证明(    )

    朝代

    统治时间(年)

    祭祀次数

    频次

    98

    0

    /

    276

    14

    19.7

    268

    30

    8.9

    A . 民族文化认同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B . 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 . 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 D . 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 16.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 . 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B .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 C .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D . 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7题22分,18题16分,19题14分,共52分)
  • 17.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实行的区域划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期,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所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州部。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辖区内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经两晋南北朝而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 18. (2022高一上·遂宁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中前期的“市”能否设立,由国家规定;在“市”内,物价的确定、交换的具体位置、交换的时间等都要遵从国家的安排。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由“市令”专管或以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规范各级市场空间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由市场官员直接管理交换的各个环节,其职事前后似乎都在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特点。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材料二:宋代国家的市场观发生变化,使唐代以来通过“商税”以增加国家收入的意识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现实中,一方面国家下放对具体交换场所的管理权,将琐细事务交予牙人、小吏;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税收机构的完善,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市场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比唐代,宋代市场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 19. (2022高三上·林芝月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