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 1. (2022九上·石阡期中)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石阡境内土地guǎng mào,日照充足,气候温和。近年来,石阡县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把精品水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错峰错季品种。随着全县四季产水果的格局逐步形成,群众的收入yǔ rì jù zēng

  • 2. (2022九上·石阡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石阡风光旖旎,佛顶山上云雾缥缈,令人叹为观止 B . 不懂艺术的人,偏要在家里摆满艺术品,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C .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 , 各展其长。 D . 晚上,石阡乌江河边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 3. (2022九上·石阡期中)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1)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3. (3)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 (4)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 (6) 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7. (7)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的诗句是:
    8. (8) 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两句来鼓舞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 4. (2022九上·石阡期中)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以平实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诚挚敬意以及对幼年时光的深切怀念。 B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都表示降职。 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兼霞》《关雎》均选自于它。 D . 范仲淹字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1. (1) 阅读《艾青诗选》选段,选段中的“她”是(   )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捉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A . 艾青 B . 土地 C . 太阳 D . 大堰河
    2. (2)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具体篇目,分析它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 6. (2022九上·石阡期中) 现代文阅读

    土地生暖

    ①“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在庄户人的眼里是金贵的,土地上产的可吃的东西都是金贵的。

    ②土地不薄村庄,只要勤快,土地从不怕被使唤。它可以终年拱绿,绿着庄户人的肚皮,绿着村庄。饥馑时,一把菜叶都足以叫人眼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代,蔬菜反客为主,一跃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厨房留住美好的诗意,烟火笼回远方的脚步。

    ③土地最不愿意自己被荒着,毕竟有绿色一寸寸生长的日子才最实在、最走心。侍弄土地,心里不能有燥气。去年我在老家门前侍弄的几行辣椒,水没少浇,草没少拔,就是长得不景气,稀稀落落。终了,草比辣椒长得茂盛。我失去了耐心。

    ④四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看我点的辣椒出苗不齐,有些地方空出偌大一块,心不落忍,徘徊良久,将空地细细翻整几遍,撒下萝卜籽,浇水,施肥,除草,静心伺候,二尺高的辣椒围绕的这几片田地便不再寂寞。

    ⑤拣着秋伏这个空闲的当儿,两三天的时间,土地上便生出星星点点的绿来——四叔点种的萝卜出苗了!两个星期过去,几块空地变成了绿色的湖泊。湖泊里,众多小拇指似的生命已探出绿色的脑袋,惊喜地窥视这个神奇的世界。

    ⑥立冬了;树叶跑得快,土地在静等一场雪。其实,在等待的这个节点上土地并不寂寞。旷野里有三五簇绿点染着,庄前屋后有一畦畦的绿固守着,秋把春的念想传递给了冬。

    ⑦那菜地里绿着的,除了白菜便是萝卜。

    ⑧霜愈重,绿色愈深,根根茎脉愈发挺拔。每个绿着的滚圆的肚皮都腆着,固守着自己的土坑,等待村民的手把它们捧回庭堂。刚刚出锅的一笼圆润的馒头在等待一碟“三大王”——小葱、辣椒、萝卜,三样切成丝,油盐酱醋相拌;绿、红、白三色相间的一碟品相上等的菜呈上来,馒头就着菜送进嘴里,馒头的筋道、小葱的清香、红椒的辛辣、萝卜的爽脆一股脑涌来。

    ⑨庄户人懂得贮藏,把萝卜从土里收回又把它重新埋回土坑里,这不是多此一举。庄户人把萝卜深埋在寒气无法侵入的土地深处,把这些生命护得更温暖些。土地亲着萝卜,萝卜也恋着根。

    ⑩村里的女子是田野最灵巧的绣娘。你瞧,她们将绿色的萝卜叶割下来,一条一条码齐整,再一绺一绺挂上庭院的南墙,南墙上便悬生出一条绿色的瀑布来。初冬的阳光很知分寸,它把叶上的水分沥干,把绿色留住。等到大雪压来时,村民们拿出一两撮干萝卜叶放到热气腾腾的锅里,入锅的萝卜叶马上就恢复活性,一片片的绿滋养着锅,更滋养着胃,绿色馥郁着的烟火,鲜活了农人的日子。

    ⑪而那些回归土里的萝卜,聚了土地的温润厚实。抠开冻层,拨去浮土,窖在土地深处的萝卜,顶上竟还生了一圈鲜亮亮、脆生生的芽儿。

    ⑫女子们将洗净的萝卜,搁在案头,片刻工夫就切成了一堆粗细匀称的萝卜丝。剥好的几根白嫩的小葱候在这里,醇香的紫苏油在锅里已不安分。“刺啦”一声,萝卜丝、葱段在油里成了亮黄色。水入锅,锅盖已摁不住喷香的味道,一缕香气飞出窗棂,整个庭院都被香气笼着。备好的稀面糊在灶前已等候多时,锅开了,拿起筷子搅拌着将面糊倒入锅里,几分钟后,一锅拌汤即大功告成。稠而不黏,白里隐着星星点点的绿,香葱味扑鼻,汤触过唇齿,柔滑生香,进入肚中,温润暖心。那一刻,农人该是舒坦的,烟火该是溢笑的,村庄该是惬意的。

    ⑬坑里有萝卜,三冬一村暖。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通过记叙四叔等庄户人对萝卜的精心侍弄,表达了庄户人对土地的深情。 B . 在追求绿色食品的年代,蔬菜从一文不值一跃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C . 文中“萝卜也恋着根”一句中“恋"字写出了萝卜对土地的眷恋,内涵丰富。 D . 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笔下风物鲜活灵动,有田园牧歌的味道。
    2. (2) 本文以萝卜的种、收藏、用为线索,展现了萝卜与庄户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补充完成填空。

      秋伏时节,萝卜出苗→霜降后,萝卜成熟根茎挺拔→萝卜被贮藏在地窖,埋进土坑里→

    3. (3) 本文在第③段回忆了“我"侍弄辣椒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 (4) 题目“土地生暖”中“暖”字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7. (2022九上·石阡期中) 现代文阅读

    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陈凌

    ①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的物品?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在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⑥在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想要表述的观点是:激发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力,使其融入当代生活,可以很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B . 文中多处运用流行语、古诗,使文章语言既生动风趣,又富有文学性。 C . 只要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D . 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可以融人当代生活。
    2. (2)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请简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 (4) 茶灯、木偶戏等非遗项目承载着石阡深厚的地方文化。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为石阡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两条建议。
  • 8. (2022九上·石阡期中) 古代诗文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忱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 ,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释]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 (1) 下列词语中,不是描绘洞庭景象的一项是(    )
      A . 三面临水 B . 浩浩汤汤 C . 水天一色 D . 横无际涯
    2. (2) [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3. (3) 下列与“而楼制工巧奇丽”一句中的“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后狼止前狼又至(蒲松龄《狼》) B . 择其善者从之(《论语》十二章) C . 溪深鱼肥(欧阳修《醉翁亭记》) D .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 9. (2022九上·石阡期中) 诗歌鉴赏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负为随年。经事还诸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①公元836年,64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与友人白居易相聚,彼此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对衰老表现出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刘禹锡便写此诗以作答。②顾:考虑,害怕。③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④阅人如阅川: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⑤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⑥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第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 B . 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长处是阅历丰富。 C . 诗人批判了他的朋友对于衰老的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应“多负为随年" ,适应衰老。 D . 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2. (2) 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三、语言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 10. (2022九上·石阡期中)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学校将开展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围绕演讲主题,下列哪句能在演讲时引用?请说出具体理由。

      A.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为充实演讲内容增强说服力,同学们搜集了杨秀花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她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请你提炼。

      受新冠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村落附近,只有悬崖边有信号。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分打卡,因此杨秀花6点就得起床,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干粮,尽早出门。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黑了,她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小时。

    3. (3) 下面是1号和2号两位选手的演讲题目,请你根据这两个题目替主持人写一段串词。要求: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至少使用-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1号:《志当存高远》

      2号:《做时代的强者》

四、写作能力(60分)
  • 11. (2022九上·石阡期中)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至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