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7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 · 运用(20分)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品生活之味】

    生活之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那个儿子瘫huàn( ),整日小心翼翼的母亲,心中感慨(kǎi gài)有谁诉?那个散步时面对分qí( ),想要一 家人 A (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父亲,满满责任溢心间;那个变成金色花,躲在暗处nì( )笑的孩子,天真烂漫惹人爱;那个雨夜徘徊(huí huái),著有诗集《① 》《春水》的女子,以荷叶喻母亲,颂伟大母爱;那个在井房被安妮 · 莎莉文老师启迪而恍然大悟的。② (人物),求知欲望 B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生活之味,源于细节,伴以温情,辅以责任。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瘫huàn           ②分qí              ③nì 笑

      ④感(kǎi  gài)                     ⑤徘(huí huái) 

    2. (2) 根据释义,请在文段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A.                B.  

    3. (3) 在文段的①②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 2. (2022七上·杭州期中) 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

    中华传统文化精深广博。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我们会以“有朋自远方来, ①”表达欢迎之情;也会以“三人行, ②   ”表示善学之意;更会以“ ③ ,不亦君子乎”表现君子之风。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字里行间透出人生百味:我们能从“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中,感受到诗人外出闯荡之憧憬与喜悦;能从“ ⑤ ,应傍战场开”和“不知何处吹芦管, ⑥”中感受到征人战争之苦与思乡之情;能从“正是江南好风 景,⑦  ”中感受到个人身世之悲与时代落幕之叹;还能从“ ⑧,江春入旧年”中感 悟出新旧交替之哲理。

  • 3. (2022七上·杭州期中)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体生活。 ”____

    ①首先,借着语文课堂,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提炼我们所需要的那份人文气息。

    ②然后,再高于生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属于语文的独特的人文环境。

    ③语文即生活,是人生的“交通工具”,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来发现语文的乐趣。那么, 我们该如何将两者融为一体呢?

    A . ①③②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②③①
二、阅读(55分)
  • 4.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文学作品阅读

    补鞋能补出的幸福

    李娟

    ①我妈进城看到市场里补鞋子的生意怪好,也想干。于是跑到乌鲁木齐把补鞋的全套工具搬回了家,往那儿一放一整个冬天,没法启动——她嫌人家鞋子臭。

    ②还是我叔叔厉害,他不怕臭。而且他才是真正的无师自通,在把我们全家人的每一双鞋子都钉上鞋掌后,就自认实践到位、功夫到家了,张罗张罗领了执照开了张。可怜的喀吾图老乡们不明真相,看他头发那么白,以为是老师傅,信任得不得了,纷纷把鞋子送来供他练习。看他煞有介事、叮叮当当地又敲又砸,一点儿都不敢怀疑。于是这么着混了一个多月,零花钱赚了几个不说,对补鞋,还真摸索出了那么一套经验来。于是我妈又踌躇满志准备再 去一趟乌鲁木齐,要像模像样大干一场。她想让我去提这趟货,我才不干呢!一个女孩,背 上扛个破麻袋,左手拎一 串鞋底子,脖子上还挂几卷麻线,走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未免有 些 ……反正我一开始就反对补鞋子,嫌丢人。

    ③而我叔叔,最丢人的事莫过于别人把补好的鞋子又拿来返修。好在村子小,人情浓,就算干得不令人满意,大家也不好意思明说,照样付了钱,谢了又谢,悄悄拿回家自己想法子修改。哪怕是连我叔叔自己都看不过去的某些作品,也能被面不改色地穿走。

    ④至于第二丢人的,则是手脚太慢。推开我家店门一看,满房子都是拎着破鞋子的人,一个挨一个靠在柜台上等着补 ……

    ⑤不急的话,大家都不急。但要急呀,赶巧都急到一块儿去了——这个急着要上班,光一只脚跳着蹦着不停地看表;那个急着赶车,一会儿出去探头看一眼,冲着司机高喊:“再等十分钟!”还有几个牧民老乡急着要六点之前进山回家,还有三个多小时的骑马路程,怕天黑了看不到路 …… 情况混乱。这个嚷,那个喊,纷纷把自己的臭鞋子往叔叔鼻子前面凑。

    ⑥看吧,房子里那是一片混乱。有人笑,有人叫,还有小孩撕心裂肺地哭。急着上班的 那一位干脆把鞋扔在我们这儿不穿了,蹑拉着我们家给顾客提供的拖鞋匆匆走了。而另一位也毁拉着我家拖鞋的人,则又把拖鞋给穿坏了,嚷嚷着再给补一下拖鞋。正补着的那双鞋子的主人更是如临大敌,一刻不敢松懈地保护着我叔,唯恐在即将大功告成的关键时刻又沦遭刚才那双——眼看只差半分钟就补好了,结果又硬挨半个小时才拿到手的——鞋子的命运。

    ⑦更多的人在见缝插针,我叔叔刚放下锥子去拿剪刀的那会儿工夫,啪地把鞋子递过要你“抽空”钉个钉子。等他再放下剪刀去拿锥子时,又被要求再给钉一个钉子。于是我叔就晕头转向地给这个钉一下,再给那个敲一敲。弄来弄去连自己原先正修着的那一双该修哪儿了都给忘记了,最后干脆是放到哪儿了都不知道了。鞋主人简直快吐血了,一边求爷爷告奶奶满房子翻找,一边跑出去看车,再大喊一声:“再等一等,最后十分钟

    ⑧更多的人则铆足劲齐声大喊:“快点——快点——决点——”

    ⑨我妈常说,这生意还是别做了,钱没赚几个,又臭又脏,又吵又闹,何苦来着?我叔说,那么机器怎么办?买都买回来了,放在那儿干啥?

    ⑩补鞋子的确赚不了多大的钱,更何况是我叔叔这样的笨蛋在补。但那毕竟是在做有希望的事呀。我喜欢并依赖这样的生活,有希望的,能够总是发现乐趣的生活,在我自己的家里的生活——我想我永远不会失去这种希望和乐趣了。我妈说了嘛!补鞋子那一套家什谁也不给,就给娟儿留着。

    (节选自李娟《我的阿尔泰》,有删改)

    1. (1) 对于补鞋这件事,妈妈、叔叔和我的态度各不相同。请分别用一个词将下面表格补写完整。

      妈妈

      叔叔

    2. (2)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这个嚷,那个喊,纷纷把自己的臭鞋子往叔叔鼻子前面凑。(此句画面感极强,请作简 要赏析。)

      ②鞋主人简直快吐血了,一边求爷爷告奶奶满房子翻找,一边跑出去看车,再大喊一声:“再等一等,最后十分钟!”(请对此句进行朗读设计。提示:可关注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

    3. (3) 请结合全文分析,叔叔是个怎样的人。
    4. (4) 选文标题“补鞋能补出的幸福”中的“幸福”包含了几层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 (5) 文中的叔叔和《朝花夕拾》中的哪个人物有共通点?请选择下面的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和名著内容具体分析。

      A.   阿长          B.   藤野先生         C.  范爱农

  • 5.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非文学作品阅读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一】

    碳,二氧化碳的碳

    碳是一种化学元素。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含有碳。碳也存在于很多物质中,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还有一个身份——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当然不只有二氧化碳,但它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很多人会将“碳中和”中的碳等同于二氧化碳。

    为什么要碳中和?

    全球的生态系统正在遭受破坏,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紧密相关。如果温室气体继楚无限制排放,全球变暖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哪怕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都将对地球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碳中和,不是化学反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是恒定的。人们取暖、烧火做饭,以及生产中的烧煤、烧油的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并排到空气中。当然,地球上也有一些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者,如绿色植物,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当“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可以互相抵消时,我们就说“碳中和”了。也就是说,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一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

    【材料二】

    碳足迹,记录你的碳消耗

    对于排放,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小的“贡献”。据测算,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0%多呢!不管宅在家,还是出行,我们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每个人碳消耗产生二氧化碳都留下了痕迹,就像我们走路会留下“足迹”。碳耗用得越多,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快来看看你的碳足迹吧。

    ★洗一次热水澡,排放二氧化碳420g;

    ★丢1KG垃圾,排放二氧化碳2060g;

    ★看电视1小时,排放二氧化碳96g;

    ★开电扇1小时,排放二氧化碳45g;

    ★搭电梯上下一层楼,排放二氧化碳218g;

    ★开钨丝灯泡1小时,排放二氧化碳41g;

    ……

    碳排放量数字很惊人,对不对?我们可以通过植树来抵消。按照一棵30年的冷杉能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假如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kg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来补偿。如果你开车消耗了100L汽油,那么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0kg,为此,需要植三棵树……

    ——(摘自《少儿科学周刊》2022年4月第7期,有删改)

    【材料三】

    支付宝“蚂蚁森林”是旨在带动公众低碳减排的公益项目,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在蚂蚁森林里可计为"绿色能量"。"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手机申请种下一棵真树。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公布的数据:蚂蚁森林从2016年上线5 年来,已累计带动超过 6.13亿人参与低碳生活,产生“绿色能量”2000多万吨。

    1. (1) 请根据材料一 内容回答,什么是“碳中和”。
    2. (2) 阅读材料二,根据示例,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量。

      示例:天冷了,我可以一周少洗一次热水澡,减少碳排放量420g。

    3. (3) 根据材料内容,选出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但它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很多人会将“碳中和”中的碳等同于二氧化碳。 B . 如果温室气体继续排放,全球变暖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C . 碳耗用得越多,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D . 蚂蚁森林上线以来,在带动公众低碳减排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4)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探究支付宝蚂蚁森林开发“助力亚运碳中和”项目的原因。
  • 6. (2022七上·杭州期中) 古诗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之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谌。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

    (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 , 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三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长文:陈元方之 ( 丙 

    【注释】①候:拜访,探望。②履行:做事情。③绥;安抚。④恣其所安;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⑤孤:我。⑥周旋:指应酬交往。动静:活跃社会与安定社会的做法。万里如一:到处都相同。

    1. (1) 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掌握:

      ①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期 日 中太 丘 舍 去  相 委 而 去 下 车 引 之  入 门 不 顾

      ②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

      通假字

      尊君在

      “不”是一个通假字,同“”。

      词类活用

      卿父:“法”原本是名词,在此 活用作动词,解释为“效法”,

      周公不孔子:“师”原本是名词,在此活 用作动词,解释为” 

      一词多义

      “下车引之”的“之”解释为

      “⑧”。

      “陈元方之子长文”的“之”解释为

      “⑨”。

      ③查字典释义

      从下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填序号)。

    2. (2)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但现在此成语之意和乙文中表达之意完全不同,甚至“难”读音也不同。请根据上述提示,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②丙文中,元方面对“究竟谁效法谁”的问题,是如何回答的?请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内容。

      元方以孔子和周公作比,说明家君和袁公也是一样的情况:

    3. (3) 结合三则短文,谈谈你对陈元方的认识。
三、写 作 ( 4 5 分 )
  • 7. (2022七上·余杭期中) 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小越表达了他的想法:“初中一学期要求阅读六本名著,我一 点都不喜欢这些书,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书。有谁能告诉我吗?”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回应小越,初中生为什么要读名著。要求:条理清楚,要点突出,语言简练;60字左右
  • 8. (2022七上·杭州期中) 请以“的他/她,真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500字左右;(2)不得抄袭、套作;(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