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任凭罪犯百般掩饰,也难逃正义群众的。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遭父丧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悯之,窃以锦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景仰,当以身作则,如何当丧之时,以锦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①不仁也,吾不取也。”振衣而去。自后宾客绝。
注释:①出自《论语·阳货》,原文作“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孔子弟子宰我认为,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孔子认为不到三年期满,吃大米饭,穿绸缎,心里不安。夫,那个。
其母悯之,窃以锦披蒙上
“鸳鸯”的模样
①《诗经•小雅•鸳鸯》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的描述,说明春秋时期,已有鸳鸯这个鸟名。但唐朝吴融《鸳鸯》说“翠翘红颈覆金衣”,李商隐《代赠》说“鸳鸯可羡头俱白”。“金衣”、“白头”者,却并非鸳鸯,鸟中唯赤麻鸭相符——原来古人认知中,鸳鸯指的是赤麻鸭。而今天的鸳鸯,在古代叫鸂鶒(音“西翅”)。
②古代人们一直把鸂鶒和鸳鸯视为不同的水鸟。不仅《本草纲目》等书籍把鸂鶒和鸳鸯划分为两种鸟,大量的文学作品也把鸂鶒和鸳鸯区分开来。很多诗人分别有咏鸳鸯和咏鸂鶒的诗句,如李德裕不仅有《鸂鶒》诗,还有《鸳鸯篇》。在同一首诗中,鸳鸯和鸂鶒也常常并列出现,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水鸟。如孟浩然的“鸳鸯鸂鶒满滩头”等等。直至清代《红楼梦》亦然。虽然它们都是喜欢双宿双飞的“匹鸟”,均行动群伍不乱,左雄右雌,好并游;其习性也都常食负子蝽一类咬人伤害甚大的水生昆虫,可谓既合度有序,又驱除邪恶,自然皆被视为祥瑞,但在古人眼中仍有明显区别。
③今天据野外识别,赤麻鸭是体长58至70 厘米的大型鸭。雄鸟除虹膜黑褐色,喙黑色外,全身橙黄似金,头部色淡近白,颈部具狭窄黑色颈环,翼上具大块白色斑,尾羽黑色。雌鸟似雄鸟,仅无黑色颈环,身首亦裹金戴白。而鸳鸯体长41至51 厘米,是羽色最华丽的鸭类。雌雄相异。雌鸟灰褐色,眼圈白色,眼后有白色眼纹,不具帆状饰羽,胸至两胁具暗褐色鳞状斑。雄鸟头具橙色至绿色羽冠,眼后具宽阔的白色眉纹,颈部具橙色丝状羽,胸部紫色,翼折拢后形成橙黄色的炫耀性帆状饰羽。
④鸳鸯华美已极,无怪鸂鶒纹是经常出现在古代艺术品上的形象。
⑤已知最早的鸂鶒纹艺术品出现于唐代。《新五代史·唐本纪》载有一件鸂鶒卮。这件唐三彩鸂鶒卮实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此酒器呈圆形,鸂鶒圆眼,眼有环纹、扁嘴、冠羽后曲,正似今天的鸳鸯。
⑥五代至宋代的绘画作品中,有鸂鶒名出现者约六十多轴,其中工笔描画者如佚名的《杏林鸂鶒图》、宋徽宗《御河鸂鶒图》、五代后蜀黄荃《茶梅鸂鶒图》等作,鸂鶒形象都与今天的鸳鸯吻合。此外,明人编绘《食物本草》一书中,有鸂鶒和鸳鸯插图,图中所示鸂鶒形象,明显是今天的鸳鸯,而图中鸳鸯形象则近似今天的赤麻鸭。
⑦唐宋明清时期文物,鸂鶒纹屡见不鲜。除艺术作品外,还有登入庙堂的明清文官七品鸂鶒补子等。鸂鶒能登上明清官服,成为标志七品文官品级的徽饰,离不开它天赋的异禀。
神医赵无游
①宝庆赵家的医术,传到赵无游这一代,真是到了妙手回春的地步。
②一般的病,赵无游瞧一眼就能知道个所以然,开出三服药,没有治不好的,简直神了。那些患绝症的,赵无游只是交代其家人好吃好喝伺候着,从不开药。有人问他为啥,良久,他也不解释,只摇摇头:“不能坏了我三服药治好病的名声。”“赵三服”的名声从此传开。
③然而真正让赵无游名声大震的,还是另一件事。
④那日,赵无游上山采药,看见一间土砖房。走近了,听见哭声。
⑤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屋檐下烧衣服,一边烧,一边抹眼泪。赵无游知道,这是给刚去世的人烧去阴间穿的衣服,他上前低声安慰道:“大姐,节哀!”说完,瞥了屋内一眼:门板上摆着一个老人,光着脚,一个年轻人正给他穿寿鞋。赵无游吃了一惊,连忙跑进屋说道:“慢!这人,没死!”外面烧衣服的妇人连忙跑进来说,没气了,怎么没死?
⑥赵无游也不解释,只取出他随身带的一个布包,二根银针扎在老人的脚上,一根扎在头上,施完最后一针,老人的脚动了,眼睛缓缓睁开。那一家人擦干眼泪,抱着老人笑出了泪。赵无游看看门外,雨停了,大步向门外走去。中年妇女抱着老人好一阵,才想起赵无游,问一旁的年轻人,刚才那位神医呢?年轻人摇摇头,可能走了吧。从此有了“赵三针”。
⑦有人把赵无游传得比神仙还神,能把死人医活,你说谁有这本事?有一次,还有人问他,我爹死了一个月,我很想他,能不能救?赵无游也不解释,只笑了。那人也笑了。
⑧赵无游的医馆每天都挤满了人,可神奇的是,他却在这时候把医馆关了,离开宝庆,背起背篓四处游走。人们不解,他也不解释,只说:“世上药材太多,我认识的还不足十分之一。”
⑨一天,赵无游背着背篓走在一条大道上,后面来了一顶轿子,轿夫急得很,像是家里着了火。轿子在赵无游身旁停下,下来一个白胖胖的矮子。矮子满脸堆笑:“赵神医,我可找着你了。”
⑩原来,矮子近几天得了病,总是手心冒汗,看过几个大夫也不见好。赵无游看了看,让矮子取纸笔来,写好药方后,将它折叠好送给矮子,又在地上抱起一块十斤左右的石头,一并交于矮子,矮子不解,赵无游也不解释,只嘱咐他:“抱着石头去城里取药,路上不可私自看药方。”
⑪矮子一头雾水,一边跑着一边想,这石头是干嘛用的?他跑到药店,喘着粗气,还是没能想出来。矮子掏出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回家洗个热水澡就好了!
⑫矮子有种被捉弄的感觉,但还是回家试了试。让他想不通的是,那么多中药没治好的病,抱着石头跑几里路,洗个热水澡,竟然好了!矮子惊愕:“神了!”
⑬可不是神了,那些年,“赵无药”在宝庆之外声名远扬。
⑭赵无游古稀之年,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宝庆,开义诊,有日子。大家都不懂,开义诊、有日子,是怎么回事,赵无游也不解释,只说就是看病不要钱。大家伙一下子明白了,这是个好事,神医啊!没几天,赵无游门前重又排排着长长几队人,大家都说,“无游不游,宝庆不病”。
⑮义诊最后一天,赵无游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觉得有些头晕,在桌上趴着。病人担心他着凉,把自己衣服给他披着。
⑯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不对,去探探鼻孔,吓了一跳,竟然没了气息。人们惊愕,这是有日子,神了!
名声发展 |
医病事迹 |
|
赵三服名声传开 |
甲 |
|
乙 |
用三根针救活老人 |
|
丙 |
丁 |
|
赵无游名垂不朽 |
以义诊救世后溘然长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