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二下·腾冲开学考) 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 B . 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 C . 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 2.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
    A . 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B . 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 . 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 . 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 3.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材料主要表明(    )
    A . 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 . 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 .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东汉初年最终废除分封制
  • 4.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曾说:“中国古代的体制,不在长期停滞,妙在最富有弹性。”那么最能体现这种冲破世袭特权,官僚高度流动的弹性的制度是(   )
    A . 确立三省六部制 B . 确立王位世袭制 C . 创立中央集权制 D . 开创科举制度
  • 5. (2022高二下·长春期中)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
    A . 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 B . 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 C . 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D . 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 6.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
    A . 加强专制皇权 B .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 7.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 .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 .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 .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 .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 8.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
    A . 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B . 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C . 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D . 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 9.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版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   )
    A . 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 B .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 . 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 D . 放松人身自由的限制
  • 10.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    )
    A . 改革官员选拔方式 B . 明确官员选拔范围 C . 完善军机处的职能 D . 保障皇权高效行使
  • 11.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2020年,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各地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居民居家抗疫,排查外来人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定点隔离等,中国疫情得到最有效控制。这反映了中国治理体系中(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完善 B . 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增强 C .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 D .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 12.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 . 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 . 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 . 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 . 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 13.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确定了村社为最基本的政治单位,公民权的认定取决于村社的登记,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如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法庭和将领等都以村社为基础而组织起来。这说明( )
    A . 雅典城邦公民的范围在缩小 B . 雅典的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 C . 雅典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D . 雅典基层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 14.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裁判官告示是罗马法庭的裁判官按照自然法的原则作出的裁决,成为万民法中积极而有生气的内容。该“告示”通常刻于木板之上,置于罗马广场,与《十二铜表法》并立。通过裁判官告示新的法律意识和交易习惯影响着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这说明(   )
    A . 裁判官据民意作司法判决 B .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C . 自然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D . 裁判官告示是万民法的重要渊源
  • 15. “中世纪的西欧人认为,这些由习惯限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农奴占有土地的权利,都具有法律效力……当佃户的权利受到领主侵犯而又不能得到法庭保护时,自由身份的佃户可以越过庄园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在许多情况下,在佃户的集体压力下,地租不仅难以浮动,还出现一再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西欧(    )

    A . 中世纪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 B . 价格革命对农民有利 C . 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 封建制度已完全解体
  • 16.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 . 地理环境影响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B . 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C . 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D .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 17.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1648年,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其中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
    A .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 . 造成了多年的欧洲混战的局面 D . 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的形成
  • 18.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完成了对美国学者惠顿所著的《国际法原理》一书的翻译工作。1864年底到1865年初,这本书在总理衙门资助下以《万国公法》之名印行出版。同时,此书被刊印下达各级政府,以便他们根据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这反映出清政府(   )
    A . 外交理念与世界同步 B . 依法治国全面铺开 C . 法律制度的全盘西化 D . 认可西方的国际法
  • 19.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 . 刺激社会消费 B . 缓和社会矛盾 C . 改善劳资关系 D . 美化政府形象
  • 20.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不由政府全包,而是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这一调整使得英国( )
    A . 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效 B .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C .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 . 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
二、非选择题
  • 21.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殷周时代的国家,一方面还没能摆脱氏族纽带,呈现出了浓厚的“家国不分”色彩,另一方面又孕育着日趋集中化的权力和日趋复杂化的官员组织。到了战国时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已足以支撑起一个更复杂的文明了,这就呼唤着更高级的管理形式,变法运动遂应运而生。由此建立的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包括分科分层的官僚组织架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充分利用文书档案,以及“选贤任能”,依赖职业文官而不是贵族来承担行政等方面。伴随着秦朝的统一,一种新的政治体制正式奠基,随后便是“汉承秦制”。

    材料二:汉初,刘邦依赖一群“亡命无赖”逐鹿定鼎,带来了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周代那些延续已久的显贵家族衰败了,世族一时出现了断层。汉初的统治者来自“军功受益集团”,这是一股新兴的势力。汉初时约有60万将士因军功赐爵而获得田宅,军爵的受益面可达300万人,约占当时人口的五分之一。此后的一个世纪中,这个阶层逐渐下降、消失。相形之下,文吏和儒生们活跃于政治舞台和文化舞台,这两个群体都是流动而开放的。不过,世族因素依然开始了新一轮的积累。尽管西汉社会很富于平民性.官僚政治也是“选贤任能”的,可是总会有某些家庭得以父子、甚至父祖相继居官。越是早期社会,宗法观念越浓厚,家族单位越重要。这些新的世家依靠官位逐渐建立了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文化发展,世代传承学术的“学门”型世家也在不断地滋生。“名士固然不一定从大姓、冠族中产生,但出于大姓、冠族的恐怕要占颇大的比例”;“士与宗族的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殷周相比,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政治社会的主要变动;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动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士族”社会形成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士族”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 22.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由于战乱、灾荒和繁威重役也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1. (1) 据材料概括明朝初期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黄册制度形成的特点及推行的影响。
  • 23.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宋教仁说道:“吾人主张①____,以期造成议院政治者也。盖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摇动国本”。

    ——郭文深《试论宋教仁的政党政治》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提供了分析工具和组织模型,但是,共产党人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应用到思想行动的每一级,上至中央委员会制定的政策,下至村庄工作的细节。……用这样的办法,共产党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使它与国民党做斗争时有充分的供给。

    ——(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材料三: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对于毛泽东探索留下的成功与失误经验、正确与错误思想,邓小平采取了“扬弃”的辨证态度。对正确的东西坚持下去,错误的东西坚决改正,从而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出误区,走向正确的方向。

    ——范志轩等《论毛泽东与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在①处填入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并简述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派为此所作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简述“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的政策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表现,“对正确的东西坚持下去,错误的东西坚决改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
  • 24.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罗马法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法。梅因曾把人类法律文明演进史概括为“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亦即个人逐步摆脱血缘家族等群体关系的束缚而确立自身法律主体地位的过程。

    继希腊之后,罗马建立了共和宪政制度。较之希腊宪政,罗马宪政在规模上一度覆盖了意大利全境及其海外征服地区,超越了城邦宪政的狭小空间。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各权力要素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在制度细节上更加切实有效,呈现出“实用科学与技术远比理论科学发达”的特点。在法律制度建设上成就尤为突出,法治色彩更为浓厚。其中关于公法和私法的明确划分及其发达的私法自治制度,为限制公权力的肆意扩张发挥了显著作用,即使在走向帝制以后,以个人为本位的罗马私法传统也未被湮没中断,而是为中世纪的欧洲所继承。如果说希腊宪政以民主的肇始而著称,那么罗马宪政则是以法治的溢觞而见长。

    ——据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1. (1) 编写一幕生活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罗马法的相关议题;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 (2) 结合“权利”与“权力”的互动,说说权利与“权力”互动的历史是一部法制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