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根据积累,完成“诗歌节”活动。
    1. (1) 根据“开场白”,完成字音或字形填空

      海州公园里,花团锦cù ( ),让人想起林徽因的 “那轻,那娉( )婷,你是,鲜妍”;游人在玉兰花下散步休闲、健身娱乐,使公园成为了欢乐的海洋。让我们在“绿色中漫步,公园里吸氧”的生态美景中展开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mí ( )新的经典诗文,体会中国诗词的魅力。人生自有诗意,需要我们共同演yì( ),欢迎来到“我爱记诗词”比赛现场!

    2. (2) 游戏环节:飞花令   (规则:本次“飞花令”的主题字是“人”,要求参赛同学轮流背诵含有“人”字的不同诗句,背不出来者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同学获胜。)

      请你根据积累,将以下带“人”的诗文填写完整。

      ①俱往矣,,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   雪》)

      ,边秋一雁声。(李白《月夜忆舍弟》)

      ③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⑤请你从初中语文所学课本中,再选择默写两句。(提醒:回答这两空,请回避试卷中已出现的诗文。)

    3. (3) 根据提示完成“结束语”

      同学们,经过激烈的比拼,比赛结果已经出来。希望大家学习《翻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态度,向前看,以积极心态面对胜败得失。希望大家如《醉翁亭记》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情趣,认识诗词之美,享受浸润于古典文化之中的乐趣。最后,祝大家在生活中能如《行路难(其一)》中的“”一样乘风破浪!

    4. (4) 要求参赛同学选择一句网络流行语,将其改写成一句诗。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流行语”中选择一句,进行改写。   (小贴士:注意诗歌字数和押韵等基本规范)

      参考示例1:流行语: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创意诗歌: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参考示例2:流行语:有钱,任性。创意诗歌: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备选流行语: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②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我选择句,我的创意诗歌:.

  • 2.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B . 印度文学巨匠秦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因丁集》   《飞鸟集》等。 C . 《儒林外史》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 .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3.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下列说法表述在误的一项是( )
    A . “温故知新”   “见证历史”   “未来世界”   “美丽极了”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均不相同. B . “吴孟超以高超的医术、高洁的医德,书写了济世苍生的传奇。”这句话的主干是“吴孟超书写传奇”。 C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索。”这句是选择关系复句。 D . “只有你去,才能说服他。”这句是复句。
  • 4.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名著阅读

    小益所在的班级开展《儒林外史》阅读交流会,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

    1. (1) 活动一: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未中举,喜极疾癫.

      同学乙:我笑_天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

      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

    2. (2) 活动二:《儒林外史》中的兄弟形象研究。

      小益在阅读中对严氏兄弟特别感兴趣,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严贡生和严监生是同胞兄弟,书中却写了他们的家庭矛盾,有何作用?请结合原著内容进行探究。

二、阅读·赏析(60分)
  • 5.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古诗阅读。                                                                                                                                                   【甲】长沙过贯谊宅                                            【乙】过贾谊旧居
                                                                                                                                                                              
    [唐]刘长卿                                                           [唐]戴叔伦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楚乡卑湿叹殊方,鹏赋人非宅已荒。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稼见夕阳。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释】:①鹏赋:《鹏鸟赋》的简称,汉代贾谊所作。②哀些:楚地旧俗,多于禁咒、哀吊的歌辞句末加“些”字;后因之称哀吊的歌辞为哀些。③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1. (1) 【甲】【乙】两首诗同为唐代诗人所写,所写之事也都是诗人在某一天经过了贾谊的旧居时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所见之景惊人地相似,两首诗都选取了哪些景物,并说说其作用。
    2. (2) 尾联处所抒之情全然不同,请你选择其一,谈谈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文官文,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五出,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均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因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国的才干。

    1. (1) 根据【甲】【乙】两文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 范仲淹平时博爱好施,深受人们爱戴。 B . 范仲淹为政行一致,身体力行。 C . 范仲淹生活俭朴,连母亲和配偶的衣食,都是自给自足. D . 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合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 (2) 解释各句中的黑体字。

      ①予求古仁人之心  

      母在时方贫   

      斯人  

      贤   

    3. (3)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

    5. (5)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赞过: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但两者兼有的,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范仲淹被称赞的理由。
  • 7.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社会面清零”是指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后,通过综合性防控措施,有力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实现所有新增确诊病例都是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动态清零”是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指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的前提下,当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时,采取有效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划分封控、管控、防范三个区进行精准防控,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每一起疫情及时终止。

    (改编自2022年04月08   《央广网》)

    材料二: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但部分国家计划或已开始全面放松防疫。如英国政府宣布“与拆冠共存”,韩国、日本则旅览部分外国人入境防疫措施,缩短隔离期或免除。专家分析指出,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比流感病毒要快,传播隐匿性比流感要强,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其对高龄患者、有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严重威胁。从目前国外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不是大号流感病毒,流行期间的死亡率要比德尔塔高。这都警示我们,面对新冠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绝不能选择“躺平’。

    (改编自2022年04月12日《中国文明网》)

    材料三:当前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时期。要继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更加坚决果断,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以快制快,加快核酸栓测、方舱医院建设、感染者收治,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要强化风险管控,快速筛查,找出潜在传染源,及时转运隔离,保障更广泛的百姓正常生产生活。要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购药需求,积极帮助排忧解难。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是加快推进老年人接种。

    (改编自2022年04月12日《环球时报》)

    1. (1) 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有新增确诊病例都是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则表明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面清零得以实现。 B . 当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时,要采取有效的三区管控措施,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感染者为零,以实现动态清零。 C .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的致死率要比德尔塔高,对高龄患者、有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严重威胁。 D . 划分封控、管控、防范三个区实行精准防控,可以阻断新冠病毒的社会面传播,有利于社会面凊和动态清零。
    2. (2) 请结合材料二,说说面对新冠疫情,“躺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 (3) 有人对坚持“动态清零”这一方针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请你结合材料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必要性。
  • 8. (2022九上·连云港月考)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穿裙子的士

    简爱

    南开大学的教学楼里,一位满头灰发、身着紫蓝色长裙的老人刚到一间教室的门口,上课铃就响起.只见她背微弓,脚後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然而,当她踏上洗台的那一刻,马上展现出坚韧的力量,再没有一丝摇晃。她用干枯的手托了托眼镜,接着,抑扬顿挫地朗诵起《采莲曲》,清晰婉转的声音勾勒出一幅夏日荷塘的美景。台下座无虚席,但静得出奇。一首诗诵罢,掌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彻开来,表达着对老人无限的敬意。

    这位老人,便是94岁的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本姓叶赫那拉,是蒙古裔满族人,从小背古诗,学国学,写汉字。17岁那年,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

    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传承古诗文,让国粹定扬光大。

    动荡年代,叶嘉莹经历了家道败落、丧母之痛、父子失联、丈夫家暴、女儿女婿车祸双亡等一系列打击,但都没有影响她对信念的追求。数十年间,她辗转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但无论在哪儿,她都会把自己的知识、见解倾囊相授。

    为了让世界了解汉文的精妙,叶嘉莹42岁时重新学习英语。她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面蕴含了多么深厚的意境,你翻译成‘I saw the southern mountain’,这是什么?”

    1974年,50岁的叶嘉莹终于踏上了阔别30年的放土。兴奋之余,她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在火车上,叶嘉莹看到一位年轻人正捧读《唐诗三百首》,深深感到,尽管这个民族历尽磨难,但诗歌的灵魂仍在。

    1978年,叶嘉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学校需要教师,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一了封申请信——“这一生没有什么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我第一次自主选择”。她情愿回国教书,自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也不要任何报酬。

    学。1979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叶嘉莹的申请,安排她去北大教书。不久,她又应邀去了南开大

    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诗。同学们反响极为热烈,临时增加的课桌椅一直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以致于有时叶嘉莹想要走进教室、步上讲台都十分困难。

    南开大学无奈规定: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这引起了其他院校学生的不满。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姑娘竟然用萝卜仿刻了文学院的图章,自制了一个假听课证。一时间,真假听课证统统洛阳纸贵。每次上课,教室的阶梯和墙边,依然挤满了或坐或立的人。

    此后的三十多年,每逢假期叶嘉莹就飞回国内讲学,直到2014年定居南开。

    很多人知道叶嘉莹,是从1857万元的捐款开始。

    2018年6月3日,在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上,叶嘉莹通过视频宣布,将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太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尽管校方遵从了叶嘉莹和家属的意愿,对捐赠做了低调处理,但消息还是在网上传开了。

    如今,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依然站在讲台上,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选自《博爱》2018年9期有改动)

    1. (1) 选文写了叶嘉莹先生人生中的几件事,请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踏上讲台讲课———执着追求信念————终于踏上故土——如愿回国教书————依然站在讲台

    2. (2)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南开大学无奈规定: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说说句中“无奈”一词的含义。)

    3. (3) 文中的叶先生明明是女性,文章却没有用“穿裙子的女士”为题,这是为什么呢?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穿裙子的士”身上哪些品质,你从中又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链接材料】

      ①1978年,叶嘉莹申请回国教书,而且不要任何个人待遇,只为让古老的诗词文化藏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有学生曾经问道:“您讲的诗词很好听,可是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叶嘉莹先生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谈到讲授诗词的初衷,叶嘉莹先生说:“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

      ②南开大学原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三、表达·交流(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