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八年级同学正在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 以该市高速公路 1 号线 建设为报道内容, 请你参与。
【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
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在①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并提出两个采访问题。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
×年×月× 日上午 9 点,某市高速公路站点 |
采访对象
|
1.高速公路 1 号线总设计师 2.施工人员 3.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
① |
了解高速公路 1 号线建设情况,感受交通发展为我们带 来的快捷与便利。 |
采访方式 |
现场访谈 |
采访器材 |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
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 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 |
1. 提问高速公路 1 号线总设计师: ② 2. 提问施工人员: ③ 3.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 |
【活动二】选定新闻体裁
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第一位同学关注的是高速公路 1 号线从设计到 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 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引, 要对此进 行报道。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对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新闻的体裁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
④第一位同学适合选用的新闻体裁是:
⑤第二位同学适合选用的新闻体裁是:
是:?。
读书卡片 |
||
书名 |
①《 》 |
|
作者 |
② |
|
作品类型 |
③ |
|
作品简介 |
1936 年,作者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 他的所见所闻, 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此书是“忠实 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 双 眼炯炯有神, 鼻梁很高, 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 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 骨骼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 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 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 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 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甲】“红星” 1:【乙】“红星”2: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① 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②”。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③。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④。堆,碑石积成, 出水数十丈。土 人云: “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
[注] ①成匹的长幅白绢②油盎:油瓶。 ③罅:裂缝。 ④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沿潮阻绝 沿:
不以疾也 疾:
发大溪口 发:
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江水 滟滪堆;等到夏秋水涨时, 江水滟滪堆。 (填“高于”或“低于”)
难忘的英格丽 ·褒曼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 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信只写“伦敦英格丽 ·褒 曼”便可送到了她手中。
褒曼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她曾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五种语言 登上舞台、银幕,无往不胜。她拍摄了 47 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一次获得埃米奖。但是, 她始终保持了她的本色。
她在人生舞台上尽量领受生活的情趣。她有子女四人,是位慈爱的母亲。她爱吃冰激凌,爱 在雨中散步。
她以狂热的精神献身工作。她这么说过:“如果不让我表演,我一定活不下去。”当海明威《战地钟声》里玛利亚这个角色得要她把头发剃掉的时候,她大声回答说: “为了演这个角色, 要我把头割掉也行!”她可以通宵达旦地排练,甚至导演早已满意了,她还要求重来一次。话剧 《忠贞之妻》在伦敦上演八个月后的晚上,她还同导演讨论她的表演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在 成为影坛最璀璨的明星后,她仍然坚持每片试镜头,而且可以为了演一个难度大的角色而放弃 主演,甘当配角。她不愿定型,力争演各种性格的人物,如《郎心似铁》中濒于疯狂的新嫁娘,《东 方快车谋杀案》中沉默含蓄的瑞典女传教士(这两个角色都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
在 23 岁那年,她从瑞典初到好莱坞,宁愿马上拎起行李回国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 “改头 换面”的命令,从此她以她著名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间奏曲》里孤独的女钢琴教 师、《神魂颠倒》里热情的精神病学家、《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里爱打垒球的修女……一个 接一个令人叫绝的角色使她几年之间便饮誉影坛,票房成绩世界第一。50 年代,她因婚变而星运 中落。但五六年后,她重放光彩,以《真假公主》一片再次获得奥斯卡奖。
谁要是当褒曼的替身,非失业不可。《忠贞之妻》在美国上演初期,她脚部受伤骨折。可是 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里,她仍坚持上舞台——改成坐在轮椅上演戏。无论病得多重,她总是笑着 说: “舞台医生能把我治好的。”的确,幕一升起,她的病似乎霍然而愈。 1973 年,癌症攫住了褒 曼,但它未能摧毁她的意志和毅力。她不顾病痛接受了邀请,在一部电视剧中出演以色列已故总 理果尔达 ·梅厄。她承认:“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在癌症面前多争取到一天便是胜利。” 电视剧开拍前,她到以色列了解梅厄的生平。拍摄期间,她一条胳膊已必须每夜作牵引。拍完最 后一个镜头,她两眼含泪, 自知从此要与她热爱的摄影机告别。她凭借此片获得 1982 年埃米奖。
她于 1982 年 8 月29 日逝世,终年 67 岁。可是褒曼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的心里,如同加里 ·古 柏在西班牙白雪皑皑的山上;如同千里 ·格兰特在间谍出没的里约热内卢。但是,最生动地浮现 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卡萨布兰卡》里的褒曼。她靠在钢琴旁喃喃地说 : “再弹一遍吧,为了过 去……”在雾茫茫的机场上,她回首告别,眼神凄楚。
远行
李森祥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 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 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 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刚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 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 准备,把弟弟妹妹们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 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 的眼睛都在往弟弟妹妹们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 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 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 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 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 点儿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 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 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 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母亲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 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 后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 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 我点点头,父亲和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 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 , 我不知道 , 父母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 赏, 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欣赏他人会在自 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 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 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不少于 600 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